教案中心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阿炳在1950》

本文已影响 2.55W人 

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教案《阿炳在1950》

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经历与性格特征。

2、了解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写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思路: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电视专题片文字稿往往比较零乱,因此让学生先自学,细读全文,勾画文章重要情节,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为阿炳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传。再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请学生欣赏名曲,注意用心聆听,最好闭上眼睛,看能从中听出些什么?(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书课题)

20世纪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国人推荐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美国航天局把一颗火箭送进太空,来自中国的《二泉映月》,这首代表人类文明的作品被载入太空。

二、欣赏阿炳的照片并介绍。(参照课前准备的短文)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1950年12月4日,吐血病故。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

教师小结:一段千古绝唱竟出自一位瞎眼的卖艺人之手,确实让人感叹不已,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理去了解一段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话。

三、整体感知

1、 检查词语解释:

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

2、 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简练的语句谈谈读过这篇文章后的初步感受。

3、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

(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的影响。(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

四、研读探究

师生一起深入地探讨课文。请同学们互相质疑解疑,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预设问题:

1、 引导学生认识阿炳的性格特征:谈一谈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分析。

他是一个对音乐有着执著追求的人,文中说他眼瞎了还坚持创作音乐,还经常与其他艺人切磋。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敢于用音乐反映人们的疾苦,如文中写他自编弹唱《金圆券害煞老百姓》。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他靠卖艺赚钱维持生活,不同于纯粹寄生于社会的乞丐;他从不计较多少,不给也行。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