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本文已影响 1.91W人 

 一、导入: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那么什么是词呢?

师: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闺情离绪,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陆游、欧阳修等。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扩大了词的题材,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词的类别: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的段落叫:“片”或“阙”。

2、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3、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走进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作--柳永的《八声甘州》。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柳永?

 二、介绍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人视风流浪子,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有《乐章集》传世。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他才华横溢,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造慢词的人,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 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4、“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明确: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师: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苍茫寥廓、高远雄浑且更凄冷。

师: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衰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师:词人究竟是不是在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问:是不是在思乡?是

师: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思乡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虚写

7.同学再读一遍本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结束语: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良的养分不断充实我们的头脑,沉淀我们的知识。

 【板书设计】

八声甘州 (思乡)

柳永

景 :暮雨 江天 清秋 思:凄

情景交融

霜风 关河 残照 长江 冷 层层铺垫

衬托

情 词人 佳人 思 乡 虚实结合

补充:赏析词文:

1.赏析“洗”字。

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B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2.“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有个领字,请圈划出来。领字所起的作用是在语意转折处总领下文若干句子,便于铺叙。请找找全文有哪些领字。

“对”“渐”“望”“叹”“想”等。“是处”“惟有”等也在转折处起到衔接作用。“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对”字要停顿。柳永的铺陈。词里有时要用一个领字,带出一个段落,一段一段地向前铺展,才能敷衍成这样的长篇慢词。

3.苏轼曾赞叹“渐”字领起的三句词,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概括这三句意境的高处。

A“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

B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等意象。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对前三句景物的总结。并和“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形成对比、比喻的关系。从中,你能生发出怎样的感慨来。“无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羁旅愁思、时光易逝、岁月蹉跎的感慨。

5.总结: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

柳永将秋士的悲慨跟相思怀念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了,这是柳永的拓展。

6.“不忍登高临远”表意婉曲,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请结合以下几个例子,加以概括理解。

A“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B“楼高莫近危阑倚”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7.“想”字几句是虚写,与上文写自己形成实虚结合的手法,回顾其作用。

从对方写起,实虚结合,情同境异,既丰富了内容,也深化了思归之情。

8.理解“虚写求实”即“实写从虚”写法。

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一是虚写,却用具体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真切细腻。倚栏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争知我”,又化实为虚,感情曲折,文笔变化。

9.总结: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