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有参考答案)

本文已影响 8.03K人 

导语:又一个单元学完了,下面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欢迎大家过来使用和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检验所学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有参考答案)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沮丧(jŭ) 袅袅(niăo) 糜费(mí) 一叶扁舟(piān)

B.蜉蝣(fú) 看守(kān) 真谛(dì) 亘古不变(gèng)

C.窈窕(yăo) 嗥叫(háo) 静谧(bì) 惴惴不安(zhuì)

D.旌旗(jīng) 宅邸(zhĭ) 蓊郁(wĕng)举酒属客(sh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萌动 弥蔓 硕大无朋 恍然大悟

B.浩淼 轮廓 相应成趣 正襟危坐

C.余辉 笼罩 不遑启居 千峰万壑

D.粗犷 深邃 万籁俱寂 晶莹剔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云南省 报告HIV感染率居全国之首,有效控制爱滋病的蔓延已经成为该省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航天高新技术,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 。

(3)任何一种药物都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起作用,常用抗生素的 大多为6小时。

A.累计 热点 时效 B.累积 热点 实效

C.累计 焦点 时效 D.累积 焦点 实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亲自去观看了最近捕获的那只海龟,果然硕大无朋,据说足足有五

百斤。

B.中国几乎是一个地方一种啤酒,每走到一个地方,我总有以前没喝过的啤酒,其口味真是千姿百态。

C.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雪花和振聋发聩的回声。

D.大雪洋洋洒洒从天上飘落下来,不多时,大地一片洁白。

5.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风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C.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D.因为这当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张报纸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抨击歪风,在当前建设精神文明的事业中,的确起到了激浊扬清的效果。

B.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C.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能否和热爱和平的的国家一道,阻止美军攻击伊拉克的悲剧重演,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势。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能不能不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致意,劝人饮酒)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覆盖,披着)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

觉而起,起而归(醒)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

随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沿着)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同“缭”,连接,盘绕)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以前)

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而异之

D.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10.对下列句子间的关系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顺承关系)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转折关系)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递进关系)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乎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因果关系)

二.文化积累题(10分)

[!--]

11.填空(4分)

(1)赋是介乎 和 之间的一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骈赋、律赋、文赋等样式。刘勰称其特点为“铺采摛文, ”。

(2)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飘飘然。他曾书写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当他得意洋洋时,被路经此地的某翁难住,他羞得满面通红,忙施礼认错,在对联上下联分别加“发愤”、“立志”,境界立时发生了变化。

12.默写(6分)

(1) ,凌万顷之茫然。

(2)哀吾生之须臾, 。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食。

三.语言应用题(共10分)

13.以“清福的机会”开头改写下面一段话,内容不得改变。(4分)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14.请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6分)

(!)江山增秀色, 。

(2)虚心竹有低头时, 。

四.阅读理解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B.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正好有一只孤鹤,横穿江面向东边飞来。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16.下列全部表现苏轼超尘绝世的奇想的一组是(3分) ( )

①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③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④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⑤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⑥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⑤⑥

17.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赋前篇写秋景,后篇写冬景;前篇多有议论,写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后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正如前人评论的那样:“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B.文章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如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文章写梦见道士,羽衣翩跹,这是一语双关,暗指道士为孤鹤所化。这是作者佛家思想的反映,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全文只400多字,从开始商量如何游赤壁,到登山、泛舟、记梦,一一写来,情景毕现,充分表现了苏轼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①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②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动。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

③我现在想,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一座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19.段①画线句中“这种观点”指什么?(4分)

20.你怎样理解“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4分)

21.段②连用五个“看见”,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22.为什么说“那一座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4分)

五.写作题(30分)

21.请以“我读 ”为题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

 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参考答案

1.A(亘gèn谧mì邸dĭ属zhŭ)

2.D(蔓--漫 应—映 启—起)

3.C(累计:指加起来计算或总计,强调“计、计算”;累积:指层层增加或积聚,强调“积、聚积”。焦点:比喻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点或问题。时效:侧重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效果;实效:侧重强调实际效果。)

4.A(“千姿百态”是形容姿态多,而不能形容味道多。“洋洋洒洒”形容文章写得长,而不是说下雪的,下雪可以说“飘飘洒洒”。“振聋发聩”是指引人惊醒的声音,多用来形容醒人耳目的见解,这里应该用“震耳欲聋”。)

5.C(注意文句的前后暗示。“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就决定了先②后①的顺序;再由这个顺序决定先③后④的顺序。)

6.A(引用诗句后的问号应该在引号里。)

7.D(A“起到”与“效果”不搭配;B“文化不受污染”的“不”字应该去掉;C“能否”没有呼应,应该删去。)

8.A(分开,拨开)

9.A(使动,其余是意动)

10.C(承接关系)

11.(1)韵文、散文 体物写志 (2)苏轼

12.(1)纵一苇之所如 (2)羡长江之无情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3.清福的机会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即寒郊的散步;这种机会是生长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的人,即使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享受到的。

14.(1)桃李艳春光  (2)傲骨梅无仰面花

15.C(“东”为名词作状语,译为“从东边”。)

16.D(①句并非奇想,③是奇想,但有思危不安之意而非超尘绝世之想。)

17.C(这里反映的是苏轼的道家思想。)

18.不久客人离去,我也上床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般的衣服,翩然飞动,经过临皋城下。

19.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20.狼和山都明白:狼少,鹿就会疯狂地繁衍,吃光山上的植物,山会变得光秃秃的,几十年里得不到复原。它们是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见证者。

21.将一个个场景连接起来,突出表现了狼被消灭后给自然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作者的痛惜之情。

22.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整个生态系统相互制约的关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