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读后感

《水浒全传》读后感

本文已影响 2.57W人 

《水浒全传》读后感

《水浒全传》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全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写人名有时会成对。林冲、陆谦两名,在字义上是互证的。“谦冲”可以说是林冲的重要个性特点,只是他这位“自幼相交”实在太损了些。我想过,一冲一谦名字起得这么巧,是不是恰好寓意双鱼的两极。林冲能维持道德底线到什么地步,陆谦就能寡廉鲜耻到什么地步。

除却鲁智深,水浒只重点写了陆谦这一个朋友,不代表林冲只有一位朋友。

陆谦陷害林冲一事向来被认为是林冲处理人际关系失败的典型证据。有人从陆谦的阴狠歹毒出发,转而指责林冲的交友不慎,自取其祸。然而撇开道德人品不论,林陆在待人接物上是很像的,同样有小心谨慎知礼节的一面。“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兄长的本事,”这话即便是奉承套问之言,也算是暖人心的话了。很理解为什么林冲跟陆谦这样的人更谈得来。

如果说,将林冲骗出去喝酒,还只是陆谦没奈何之举;那后来的宝刀计,可就纯粹是积极下手了。我曾设想,倘若林冲在樊楼事发后不是把火全撒在陆谦身上,将他彻底逼到高俅一边,至少可以保证陆谦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主动陷害林冲。后来觉得,这全是做梦。

富安对高衙内描述林冲时有一句话:“他现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轻则便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从后续情节来看,林冲的命运完全被说中。这里的“请受”是官俸薪饷之意。那么,“门下知心腹的陆虞候陆谦”,在太尉府的处境和林冲是一样的。陆谦既然已经参与了算计林冲,就不可能停手。除非高衙内放弃了对林娘子的念头。

论起对高俅的了解,陆谦比林冲清醒得多。陆谦深知,即便“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但只要林冲与高俅发生利益冲突,高俅就会毫不留情地舍弃林冲。原著,陆谦没有在高俅面前多说一句,比如林冲对太尉素有怨言什么的——后世的衍生作品总喜欢在这上面发挥。他在老都管跟前设下宝刀计时,就已经默认高俅肯定会同意。而高俅果然同意。陆谦丝毫不必担心若高俅不同意这件勾当,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利后果。

“衙内且宽心,只在小人两个身上,好歹要共那人完聚;只除他自缢死了,便罢。”这是富、陆二人对林娘子命运的预言。高俅口上答应“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不过从下文来看,陆谦纯粹是损人不利己。

再来看一下宝刀计吧。其中对人性的把握令我骇然。

虽然书中是陆富两个去老都管跟前说,我两个已经设下计了。但是,从富安先前设的那条樊楼计来看,是并不高明的。富安了解林冲的顾忌,却不了解林冲的心性。所以可以认为,宝刀计是陆谦主谋。

林冲对陆谦说过一句话:“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卖刀人的兜售词里,“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偌大个东京,没个识得兵器的~”这是一语双关,非常符合古老中国的文化背景:怀才不遇,托物言志。所以才能那样准确地抓住林冲的心思。

林冲原本与高俅关系不错,好到可以几番向高俅借刀看。我觉得这种上下级关系令林冲有点忘乎所以。试想他都揣了刀子在太尉府外候了三天了,居然一点都不去考虑万一高俅知道了怎么办。甚至将林娘子一事渐渐慢了,买了刀,还想着比刀。所以第二天承局来呼唤他时,简直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宝刀计还有一条高明之处,是掠走了林冲家里一千贯钱。虽然不知道林冲的家财到底有多少,这样一笔大数目刮去,对后来打官司上下使钱也是不利的。

开封府向高俅妥协了。我一直觉得白虎节堂一段对高俅的描写很有意思:“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接下来陆谦做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以太尉府之名收买公差谋害林冲。林冲已从公堂上逃出生天,定计陷害不成的小人陆谦,比高俅更惧怕林冲他日挣扎得回来复仇。作文m或许野猪林事件并非高俅本意,而是陆谦为讨好衙内也为自保,假借高俅之名擅自主张,要取林冲性命。但是后文卢俊义那里的一句话让我推翻了猜测:“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如此,陆谦确是“奉着太尉钧旨”。水浒不同部分是由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这可视作整理者的'定性。

“还是薛端公真是爽利!明日到地了时,是必揭取林冲脸上金印回来做表证,陆谦再包办二位十两金子相谢。专等好音,切不可相误。”这话叫人心寒齿冷。陆谦迫不及待地要看见林冲死。林冲在世上活一天,他就煎熬难受睡不得一个好觉。这才有了后来沧州的千里大追杀。

两次买通小吏陷害林冲,陆谦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身份,而是先以利诱之,再以势压之,使对方情愿去执行这伤天害理的过程。不过陆谦虽然晓得要避人,却还是引起了旁人的怀疑。第一次,被鲁智深看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话;第二次,李小二夫妇监听了整个密谋过程。从这一点可见,陆谦的办事能力是有限的。

被林冲拿住后,陆谦说了一句该死之言:“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这是推卸责任的话,所以林冲怒骂之。今天在职场上,当面推卸责任都是最容易令人反感的。陆谦有害人的心计却没有担当的勇气。

对比一下林冲陆谦两人的肖像描写:

一个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一个是“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

倘若按传统审美眼光来看,林冲生就一个好男子,陆谦则显得卑微、委琐。在以脸谱凸显角色设定的戏曲中,林冲是小生/须生俊扮,陆谦是丑角。

林陆自幼相交,又同在高俅手下做事,文武有别,本不存在竞争关系。陆谦这样处心积虑地害林冲,除却卖友求荣的动机外,是否他本身就活在林冲的阴影中?林冲的品德才能、事业家庭,无不令人艳羡,也容易令人因嫉生恨。但这一点猜测,文本中没有足够证据了。

自从东岳庙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林冲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陆谦亦然。这个三十岁的小公务员同时顶着来自高、林双方的压力,终至心理扭曲。“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这种话让活人听见是什么滋味。最后林冲那一刀,实际上是陆谦的解脱。

蜕变的陆谦实际上反映了职场小人物的生存焦虑。陆谦了解林冲的弱点,而林冲不了解陆谦的贪婪。这是林冲的悲哀。处在顺境中的林教头不会挖空心思去揣摩别人的用意,所以,君子可欺之以方。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