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读后感

读《从烧煤炉谈到教育》有感范文

本文已影响 2.13W人 

暑期读书活动我借的是《陶行知文集》,因为对于陶行知我是有一些了解的,在南京的时候我曾经抽空参观了一下金陵科技学院里面的陶行知纪念馆,知道他是一个重实践,并且是有见识的一个人。翻《陶行知文集》之前,我以为其中选编的是一些味如嚼蜡的文章,毕竟陶行知先生离我们好久了,其中如果按代沟算够隔两三代人了,里面的观点应该是陈旧并且泛着霉味的,看着这些上个世纪的陈芝麻烂谷子是多么无聊的事情啊!我心中没有底,不知道陶老先生的教育观点对当代的我们有何借鉴。

读《从烧煤炉谈到教育》有感范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或长或短的文章中透露出的观点不仅不陈旧,还散发出一股时尚味道。不得不感叹,今人之教育创新与探索并没有离开这些文章太远。陶先生的文章不拘风格,各有特色,或小中见大,或风趣幽默,或引经据典,令人眼界大开。作为化学老师尤其对《从烧煤炉谈到教育》大感兴趣。从一个化学老师角度来看,要谈如何烧煤炉可以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而且可以从理论以及数据或实验的角度分析如何让煤炉烧的更快,如何让煤炉烧的更节约,如何让燃料烧的更彻底。一个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为何能把烧煤炉和教育这两个跨界概念联系上的呢?我饶有兴趣的读完了这篇文章。

文章讲陶先生从小和我差不多,吃现成饭长大的,认为母亲烧锅是很容易的事,不料他35岁时一次帮朋友烧锅失败搞得自己灰头土脸,他讨教朋友,朋友告诉他“烧锅要用烧锅的炭作火引”。我看到这里不禁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迂夫子笨拙烧锅图,看看谁说化学不重要,要让锅灶点火生烟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继续往下看,忍不住赞叹,教育家就是教育家,陶先生竟然悟出了先进学生去引导新进学生的道理,并且能付诸实践。在以后的实践中陶先生发现茅草烧火容易点容易熄,需要接二连三的加入才能维持火焰,人走开火就熄了。

这是不是又暗讽人在政兴人走政息。陶先生接下来又发现烧火是需要按照规律办事的:“茅草烧浮炭;浮炭烧烟煤;烟煤烧无烟煤。这顺序不可弄乱,弄乱了便是违背自然,劳而无功。专靠茅草烧火固然不可;即用茅草直接去烧无烟煤也不行,茅草烧成灰也不能把无烟煤烧着。”陶先生引申出教育也要按照规律办事,并指出“中国有三种人:一种人是专用茅草放火;一种人是爱在茅草火上浇水;一种是用茅草急急的去烧无烟煤。因此,中华民族的生命至今没有烧出不熄的'火焰,至今没有放出太阳般的光明。”多么形象啊!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茅草烧成灰也不能把无烟煤烧着。”可是现如今教育已成了某些人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家喜闻乐见的就是那种“用茅草急急去烧无烟煤”的人。先生八十二年前的声音如今依旧苍白无力。

用陶先生的最后一节作为我的文章结尾,也将是我的座右铭:“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不是放茅草火!不是灭茅草火!是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中国教育的使命,是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中华民族生命之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世界教育之使命,也是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全人类生命之火焰,放出全人类生命之光明。”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