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工作计划

(优选)小学工作计划

本文已影响 1.82W人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小学工作计划

小学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我工会在区教育局、教育工会、镇党委、政府、镇教辅室及各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通力协作和积极参与下,我工会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以区教育工会授予的先进基层教育工会荣誉为鞭策,努力履行工会的各种社会职能,为学校和教职员工做了些服务工作,办了些实实在在的事,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为我镇小学教育工会工作开辟了新的一页。现就我工会本学期工作作简单回顾:

一、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学习

1.干部队伍。我工会会员较多,现有会员230名,九个工会小组。要管理好这支队伍肯定要靠各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工会干部的积极协调。我们坚持一月一次学习和议事制度,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每一期《中国教工》的部分核心文章,重点学习了有关教代会建设,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当前教师和学生存在的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对工会工作有实质性帮助的文章。使我们工会干部的思想很受启发,进一步树立了为教师服务的.强烈的意识,能主动做好学校参谋,为教师排忧解难,深得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2.教职工队伍。一个拥有230名教职工的队伍,靠一个工会主席或靠几个工会委员去关心重视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肯定不能到位,这就靠我们各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行政的参谋,做到教师的合理要求主动向行政反映、沟通,学校的各项决定及时与教师解释、反馈,起到上承下达,下承上达的作用,这样就会减少干群误会,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平时配合行政组织教师的政治学习,强化师德规范,让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各工会小组还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先进教师报告会、班主任工作交流,师德大讨论,“新青年,新形象”论坛等活动,把师德教育放到了首要位置。

二、全心全意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

我工会坚持服务宗旨,积极协助党政在教育改革中做好教职工队伍稳定工作。今年我们继续为200多名教职工做好了住院医疗保障工作,还帮助10多名在职和退休教师做好住院医疗费的保销工作,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近年来,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上学期东恩小学三位女教师相断患重病,大大增加了东恩小学的管理压力,但他们学校能积极从实际出发,全体教师主动为学校挑重担,学校在解决教学困难的前提下,还经常关注三位教师的身体动向,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温暖教师的心,不幸本学期二位教师相继去世,学样也能主动帮助家属处理有关后事,受到家属好评。

三、精心组织活动,活跃教师生活

我工会从今年起计划开展教师系列活动,上半年有教工乒乓赛和羽毛球赛。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活动,加强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我镇在体育馆举行了全镇乒乓球团体赛,结果中心小学代表队分获男、女团体冠军,这一活动既培养教师参加锻炼的兴趣,也对学校乒乓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迎接下半年区教工羽毛球赛,我们提前安排计划,要求各工会小组积极物色人选,我们想通过小组选拔,确定最后参赛名单,在暑期加强培训,力争在下半年区羽毛球赛上取得好成绩。

在集体组织的基础上,各小组还开展了广泛的文娱体育活动和外出考察活动,有古林、布政男子篮球友谊赛,各小组还组织了军民联欢会、烧烤、品茶、钓鱼、听歌、吃火锅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文化生活,许多行政领导还提出争取二到三个月搞一次活动的思路,这有利于增进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也充分说明行政领导对教师的关心和对工会工作的支持。

四、积极开展信息投稿和征文工作

今年,根据区教育工会提出的信息考核工作要求,我工会非常重视,要求保持信息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认真组织工会干部学习文件,按照任务对各小组落实具体指标,每次会议对完成情况给予公布,表扬提前和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并把奖金与撰写人和小组长挂钩。在区教育工会组织的“爱与责任——女教师的风采”征文中,我工会能积极准备,先组织本镇的征文竞赛活动,再选拔最好文章上交,最后中心小学李晓霞老师获得区三等奖。

我工会对于几个传统节日依旧保质保量实行,例如为教职工生日送蛋糕,教师结婚、做产的贺喜,生病住院的慰问等,都体现了行政和工会组织对教师的关心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会工作,我工会将积极吸取兄弟工会的优秀做法,全面听取广大教职工的呼声,配合学校行政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和学校教育工作,把我镇的教育事业向更高目标再进一步。

小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德育状况

上学年,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学生思想稳定,德育优良率达93。7%,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普遍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重教重管,广开渠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以德治校的实效性,保持违法犯罪率为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低年级:勤奋自信

中年级:求实向上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1、唤醒学生向初中挑战的意识。

2、树立自信心,艰苦奋斗教育。2、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高年级:拼搏冲刺

1、始终做好向学习的精神激励。

2、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

3、布置、落实各阶段工作,保持学生兴奋点。

四、工作要点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每月举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特别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青老“传帮带”活动。

2、落实班任常规工作,如班会课、周记评阅、“问题学生”转化等。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②规范周记的.评阅,充分发挥周记教育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跟踪教育,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保证犯罪率为零。

3、各年级长带头营造级组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如整洁氛围、诚信氛围、友爱氛围、全勤氛围、竞争氛围和教研氛围等。

4、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观。通

过评比考核评估制度,构建学校——级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争创“文明班”、“先进班”、“优秀级组”。

5、及时彰先励后,拟在12月份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6、深入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要求每学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论文一篇以上。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紫阳小学一日行为规范》(①监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六项十次评比”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2、继续深化月教育主题活动。本学期要充分结合教育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

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

3、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勿偷窃、勿剽窃等,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4、充分发挥少先大队作用。拟定召开第二届少代会,吸纳优秀干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继续督导好学生会“爱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帮助校内“急、危、困”学生,奉献爱心。

6、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刊、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外,并准备开辟板报心理专栏,丰富宣传内涵,加强环境育人效果。

7、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加强宿生管理。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

1、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级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级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11月、12月各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2、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本学期联合潘村派出所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并拟定9月份组织学生观看“安全与法制教育”有关方面录像。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学期将发挥好有专业心理老师的优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月教育主题/活动

9月份:守纪律,尊师长。

10月份:讲文明,爱沙中。

11月份:勤锻炼,爱读书。

12月份:守诚信,敬父母。

1月份:惜光阴,勤学习。

  明光市紫阳中心小学

  XX年年9月

小学工作计划 篇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