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观后感

爱情限时恋未尽观后感

本文已影响 1.18W人 

01

爱情限时恋未尽观后感

看了很多有关于这部电影的网评,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挑战三观的爱情电影。

在大多数的文化里,婚外情注定是要被批判的。

这部影片中女主角比男主角大9岁并且已经结婚,这本是一声“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式的叹息,但却得到了意外的开明处理。

影片中的女主角艾丽儿和丈夫瓦雷里夫妻二人之间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可以允许双方在5:00-7:00pm这个时间段内找寻自己的快乐。无关家庭责任,无关婚姻中要求的对彼此的忠贞无二。也许法国人生性浪漫不羁,所以女主角艾丽儿和男主角布莱恩才会有这样的爱情相遇。

这部影片中的夫妻关系令我很是惊讶并震撼。其实,谁会保证自己真的就跟婚礼上牵手亲吻的那个人能完整的走到最后呢。与其瞒着对方出轨,这种更为开明的婚姻生活更令人心生向往。首先,夫妻二人面对法定妻子或法定丈夫的时候很坦诚,没有任何隐瞒;其次,他们能够平静且真诚的交流有关这方面的想法,不虚伪不伪善的口中说我爱你,实际爱着他人的欺骗手法。他们夫妻二人能够真实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很多夫妻都不能够做到的一点,坦陈相对和有效沟通。然后,对于一个有小孩的婚姻家庭来说,法律上规定夫妻二人除了对彼此负责以外,还需要尽到为人母、为人父的责任。影片中女主角艾丽儿对男主角布莱恩一见钟情,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中,也较好的说明了他是一个很不错的男人,女主角艾丽儿的丈夫瓦雷里在对布莱恩的见面谈话中,说到,自从艾丽儿和你在一起之后,我从她眼中发现了不一样的神采和光亮,这是你带给她的感受。作为一个丈夫,他能够客观地、控制自己的嫉妒情绪评价妻子的情人,并还当面对妻子的情人说,这对于普通男人来说,都是不能够忍受和做到的吧。除此以外,他还尽所能的给了布莱恩一张支票,让他照顾好妻子艾丽儿,这是男人的气度和宽广胸襟。说真的,我觉得艾丽儿能遇到这样的丈夫也是人生的运气。

女主角艾丽儿其实内心也是很想和布莱恩一起私奔走的,但是最终还是舍不得孩子,当然还有体贴呵护她的丈夫。她给布莱恩的信上说,“瓦莱里和我结婚的时候,我们写下了我们的誓言“我会时刻呵护着你,爱你胜过爱我自己”,他一直以来都信守诺言,我觉得我也应该这样。但是这远非如此。如果有一天,布莱恩,当你有了小孩,你就会明白,离开他们就是在离弃自己,而去伤害他们,更是难以想象。”

女主角的丈夫对妻子的行为不仅不生气,还邀请男主角到家中用餐;女主角也落落大方地带着丈夫出席男主角的作品发布会,还让他帮自己带孩子。是法国人的给这份不伦之情开了绿灯?当一个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人发现自己爱上了外人,如何在燃起的爱火与现实的藩篱的煎熬中解脱呢?

于是,限时出轨,看起来更像是某种隐喻,成为给爱情留下的余地。当男主角提出要和女主角结婚时,他就把女主角的余地全都逼到了尽头。情侣的普遍心态,是从时间与空间上更多地占有对方,但这种欲望却把他们的关系推到了悬崖边缘。女主角带着他们的过往,用离开作无声的告别。

在爱情中冷静下来后,才发现原来奋不顾身只存在于童话与电影里。多年后,他们再次遇见,她摘下手套,露出他送的戒指;她又匆匆地戴上手套,从此让他只在自己的心里。

他们没有天长地久,或许这种不完美恰好是保持完美的原因。

有时候,我们会花一分钟的时间认识一个人,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了解一个人,然后花一天的时间爱上一个 人,最后,花一辈子的时间,忘记一个人。

“就像回忆并不是要抓着不放,也不是要永远记着”,因为生活太奇妙了会在某个时刻让你碰到“回忆”,而相比一直“抓着不放”我更喜欢在将来的生活中和你“轻轻的一瞥和微笑”,也谢谢你还爱着我,谢谢你还带着这枚戒指,谢谢你脱下你的手套让我看到,谢谢你让我成长,让我知道,“有些人不属于你,但遇见了也好。”

摘抄的其他优秀影评

描述爱情、婚姻与道德困境的电影已经有过无数种呈现方式,但即便如此,这部《爱情限时恋未尽》也绝对能凭借极具突破性设定和角度脱颖而出。乃至于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毁三观”。从设定角度上说,它和那部风靡一时的、关于出轨主题的日剧《昼颜》有些相似,但绝对比后者走得更远。

大多数这类题材,都有着固定的框架,至少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双方对于那段婚外的感情都是将其当做秘密的。但这部电影却相反,从最初,男女主角就没有遮掩这件事。甚至还将对方光明正大地引荐给自己的家人。

24岁的年轻作家布莱恩,除了野心和疯狂写作之外,尚一文不名。一天,他偶然邂逅了33岁的、睿智而美丽的法国女人艾丽艾尔。两人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散步时,艾丽艾尔告诉男孩儿,自己已婚,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她和丈夫有一个约定,每天下午5点到7点之间,是二人可以放逐自我,寻找另外感情的时段。在震惊、半信半疑与好奇中,布莱恩接纳了这样的关系。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布莱恩想改变这一切,他向女人求婚,在犹豫之后,艾丽艾尔在情感最炽热的时刻却决定放弃这段感情。

虽然从一开始,电影就一直在强调美国人和法国人对待婚姻与情感的不同态度,但实际上这并非是真的述说文化差异,而是让二人分别象征了两个阵营。布莱恩代言着大多数,在固定的道德观和生活惯性之下的人们,而艾丽艾尔则是极少数的,用决然不同的眼光看待情感、家庭、自我的人。

艾丽艾尔大方地把布莱恩介绍给自己的丈夫。天真烂漫的孩子对着他说,“我很喜欢你做我妈妈的男朋友。”从这开始,这部电影甚至有了某些“童话色彩”。它向人们描绘了一种几乎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那是处于家庭义务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的现实边界和心理边界。

这部电影没有歌颂婚姻,也没有歌颂婚外之情,当然,它同样也没有贬低和批判什么,它只是给人们展示了一种生活、情感与道德的困境。艾丽艾尔与丈夫之间几乎是夫妻间开诚布公的典范,他们允许对方在每天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去透一口气,也需要对方在其他的时间内尽到父母的义务,因为他们都明白,爱情的生长与熄灭与婚姻不是必然的捆绑关系,而作为成年人,他们也必须顾及生活中的琐事与义务,那么与其让时间把彼此都消磨得难以为继又无从逃脱,不如抛弃世俗的经验,创立一种看起来惊世骇俗,但实际上解放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当然,这是大多数人不可能达到的精神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本能的嫉妒与限制,成为了一种更宽容的,更通透的爱情观念。而与此相对,很多惯性中的关系不过是借爱之名,施占有之实。

但童话毕竟是童话。人这种复杂的动物,即使再理性也无法彻底剔除嫉妒和占有的欲望。当我们爱上一个人,在最炽热的时段,几乎就注定是互相霸占的,这同样也是一种本能。所以,布莱恩向深爱的艾丽艾尔求婚,也几乎是注定的事。电影就在这里转了一个幽微的弯。如果她答应了这次求婚,她就陷入了最俗常的、她一直在抵抗的生活中,而电影也彻底变得庸俗。

艾丽艾尔最终选择了结束这段关系,因为对方“破坏了规则”。但多年以后,他们又一次偶遇,艾丽艾尔仍然美丽如昔,和自己的丈夫、孩子在一起,他们彼此寒暄,艾丽艾尔缓缓褪下手套,手指上戴着那枚布莱恩求婚时送的戒指。这是最令人心痛的一幕。他们的爱情没有实体,但也没有在时间的虚无中消散。他们在心中印证了彼此,却注定永远不能在现实中抵达对方。电影到了这一刻,几乎已经变成了所有爱情终极结局的隐喻,或者在琐碎中消磨殆尽,或者心怀彼此却注定错过。当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家庭成员在路边的阳光下寒暄的时候,曾经投入过的那段不可思议的情感和相处方式,犹如一场梦境。

02

如果说写出轨的毁三观的电影作品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还让人有感动的,东西方都有拍过,如《廊桥遗梦》,日本的《昼颜》,还有就是这部文艺气息极其浓厚的《5 to 7》。为什么没有让人反感呢?就像《5 to 7》里的台词说的,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是你不能与之抗争的,一个是母性的力量,一个是爱情。无论怎样的故事,真正的爱情总是能打动人心。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纯粹,也是最复杂的感情。看过越多的爱情故事,反倒不知道怎样去看待人类的爱情。看完这部电影倒是让我对爱情有了一种更新的认识:爱情存在于回忆中,无论是走向婚姻的爱情还是最终离分的爱情,它们都存在于人类的回忆中。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Arielle夫妇的婚姻,还有男主父母的婚姻。前者是一种开放式的相互留有自由空间,感情的婚姻方式,后者是一种传统化的保守式的婚姻方式。Arielle在选择婚姻时更多的是基于对外交官丈夫的敬慕之情和现实的物质生活保障的考虑,而爱情则不是主要的。所以当她遇到布莱恩,这些因素不会考虑在内的时候,她对布莱恩的感情就比较纯粹了。但是一旦这种幻梦般的爱情要照进现实中去的时候,也就是其终结的时刻了,毕竟只有爱情是承担不了现实的生活责任之重的。Arielle的婚姻是经过理性思考,反复衡量利益才达成的,她对布莱恩的感情中完全不带有这种考量,纯粹是精神和肉体的交流,感觉有点soulmate的味道,所以她们的爱情便只能存在于生命的过去时里了,而这恰恰是这段感情的动人之处,因为它很纯粹,所以铭刻于心,会让人用一生去回忆,对于Arielle来说,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情的滋味,这一生便不再留下遗憾,算是一种感情的圆满,对于布莱恩来说,曾经有一个女人欣赏他,爱过他,并且成就了他,而且这个女人曾经让他有了想与之携手人生的打算,这段不成功的爱情充实了他的人生,足矣让他用一生去铭记,用一生去忘记。

关于布莱恩父母的婚姻,电影中有一段对话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布莱恩的父亲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于儿子和已婚妇女交往是非常反感和反对的。而他的母亲却认为Arielle是一位非常有魅力女性,并没有表现出对这段关系的反感,当他们参加完布莱恩的小说获奖典礼后,在车上,他们有一段对话,布莱恩的母亲和丈夫说他们在爱当中的激情也不过是在上完床不久之后就所剩无多了,那么相伴至今的两个人的爱情成了可以回忆的过去时,现在两个人在一起更像是亲情的感觉了。

看来,爱情这种感情没有会让人觉得是缺憾,所以会不断的去追求,希图去填补生命中的这段缺憾,不管是结婚的还是未婚的。而有了爱情的,在人的生命里爱情却是不能长久驻留的,激情的爱退却之后,留下的只能是对这段爱的回忆。因为有这样的爱的回忆,我们的人生也不至于那么乏味,平庸,毕竟,真的爱是人们付出过真心的,真实的面对过自己的感情的证明。

03

什么也写不出来。我的内心充满着悲伤和欢喜。I am so sad to say goodbye, to be parted。而看到女主手上的dior,我欣喜于他们依然相爱着,虽然是以这种方式。

国籍年龄价值观生活方式朋友圈子,是不是因为这些都不一样才将他们两人吸引到了一起?有人说,我们看到的童话故事只是ending在美好的婚礼的那一刹那,可生活却要比“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句话”多的多。我安慰自己,他们如果在一起了,一定也会很世俗,难免因为各种琐事走向终结,但我仍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尾。

爱是克制么?是因为曾经的誓言?是因为leave ur children means leave urself么?相比之下,我更愿意飞蛾扑火去追求一次,无论结局怎样,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有后悔的机会,不会在多年以后的街上遇到时怅然若失,不会用封面上的那个酷似爱人的肖像来yy,不会去臆想若然在一起会如何。

然而,我还是喜欢这部片子,法式的情调,新浪潮时期的祖与占,古根海姆...这样的片子只能发生在纽约或巴黎。

04

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午后街头一个角落的邂逅,一见钟情。这也是Arielle所憧憬的爱情,两相情悦的开始。

直到第三次见面,Arielle告诉Brian她已经结婚并且有孩子,两人便开始了关于道德的讨论,也是文化差异的撞击。A说在他们的文化里,婚为情并不会被很严厉的谴责,也通过5 to 7的游戏规则界限淡化了道德的界限。B觉得婚外情是不道德的,但最终还是被动摇了--‘And it killed me that she was lighting her own cigarette.' 。B走向酒店时的配乐应该是是全剧最欢快的吧,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之后就开始了意料之外的和谐,与A的丈夫、孩子甚至丈夫的情人作为朋友相处,这是所谓的法国浪漫主义吗,诡异。B感到了不安,他经过了深思熟虑向A求婚。求婚过程跌宕起伏,俩人都很感性,同时也有理性的思考和重视。当天A答应了B的请求,说要先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丈夫也送上祝福,但最终迎接B的是一封再也不见面的信,信中详述了A的一些经历和想法,说的那么美,那么好,但就是不能在一起。看到到这里,自己是有对A不满的情绪在里面。觉得是A和丈夫V制定了游戏规则,B破坏了游戏规则,然后就出局了,有被玩弄的感觉。但B坦然接受了结果,通过写作来释放感情,最终真的成为了作家,有那么一点点可悲。

此去经年,命中注定再次相遇的两人见面了,神色复杂,有千万感情不知从何开口,从A不经意间露出戒指的那一刻完全释放出来了,我的小纠结也释怀了。他们的感情是一样的,不是不爱,只是生活不止是爱情。克制比追逐更勇敢,对于他们的爱情是遗憾,但对两个人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

总得来说是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好电影,喜欢。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