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观后感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本文已影响 2.67W人 

《狼图腾》他将用其独有的镜头语言,把我们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人狼之间如何彼此尊重,和谐共处。下面给大家分享《狼图腾》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狼图腾》观后感1

五年级的暑假,我们一家来到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呼伦贝尔旅游。在那里,我充分感受了草原的温和、浪漫的气氛。但当我观看完电影《狼图腾》后,草原的另一面,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电影《狼图腾》讲述了草原的苍凉、悲壮的一面。1967年来到锡林格勒盟的陈阵是一名下乡知青,他发现了一头小狼并抚养它长大。农场主任包顺贵不给狼以任何生存空间,狼宁死不屈、机敏狡猾、团结一心,对付人类。野狼被赶尽杀绝后,陈阵把养大的小狼放归山野,它成为了一匹真正的草原狼。

在整个大自然的体系中,最不可破坏的就是生态和食物链。如果食物链被破坏,从高等的人类到低等的小草都会遭到威胁。《狼图腾》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因为食物和狼皮衣服的欲望,在一夜之间把所有冻死的黄羊抓去公社。狼和人一样,也需要肉来充饥呀!狼群愤怒了,开始义无反顾地攻击人们的羊群和马群。可恶毒的包顺贵一口咬定是狼群主动袭击牧民们的财产,对狼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围剿。结果,这样陰险的行为,遭到了狼群的报复,人们的牲畜一天比一天地少。有一位老人说得好:“这是腾格里(老天)对人的惩罚呀!惩罚啊!”我一下子明白了,人,是不能妄图踩踏大自然于脚下的,如果这样,就会遭到大自然、动植物的狠狠地惩罚,后果不堪设想。

电影中的一段场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在故事中,狼面对着一堵约三四米高的高墙,里面是浑身肥肉的小绵羊。有一些狼试图用自己最大的力气跳上墙壁,可是没有用。这时,群狼之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搭狼梯”。一只狼直立着身子,靠着墙壁,两只狼从第一只狼的左臂和右臂“飞檐走壁”跳上去,以此类推,搭了三层“狼梯”后,八只狼成功地跳入羊群,疯狂地吃着自己的战果。等人们来到时,狼已经跑远了。狼虽然被人们比喻坏人,但狼坚持不懈、机智勇敢、团结的崇高精神,比有些人都高尚!

草原,美丽又令人陶醉,粗旷又催人泪下。狼,磨牙吮血、杀牲如麻,却勇敢机智、奋斗到底。这,难道不是狼的图腾吗?

  《狼图腾》观后感2

在短暂的寒假里,妈妈带我看了三部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狼图腾》。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下乡知青陈阵来到内蒙后,发生的故事。陈阵对这里的狼产生了兴趣,就去狼窝附件蹲着,等母狼出去狩猎,他就在另一个同伴的帮助下,进了狼窝,从里面掏出了两只小狼,准备带回去喂养。这时一个蒙古人走来,以为这两人要把这两只小狼的皮扒下来,就“帮助”他们把小狼摔死,陈阵十分的伤心,流着泪,转身又去狼窝里找到一只小狼,他自己把这只小狼养着,他在内蒙的阿爸知道了,对他说,等这只狼长大了,他就必须把这只狼放回自然,陈阵遵守了约定。

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陈阵是一个十分爱狼的人,他得到狼后,对这只小狼进行精心的喂养,每天都会为小狼送上肉来,在蒙古族人转移部落时,陈阵看小狼被拖在车后面,不忍心,就把车上装的牛粪扔了,把装牛粪的框子让小狼住,陈阵宁可自己不吃饭,也不让小狼饿着。从他对小狼细心照顾可以看出他不仅爱狼,还会照顾好狼,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

电影中的包主任十分的可恶,他为了得到狼皮而不择手段。冬天,狼过冬的食物黄羊被包主任带领的人都偷走了,狼冬天没吃的,饿死了很多,他还要带领一些人去掏狼崽,村民阻止他,不让他们去,他还骂他们,他为了得到狼皮,而把草原上的狼群全杀完了,十分的可恶,陈阵的狼成了全草原唯一的狼。

《狼图腾》这部电影太好看了,演员演得好,狼表演的也很真实,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狼图腾》观后感3

大年初四我看了《狼图腾》这部电影。我被深深的震撼了。震撼我的是电影中的草原狼。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陈阵跟草原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还亲手养大了小狼崽。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草原狼的智慧。狼在围捕黄羊时,很有组织的把黄羊驱赶到事先扒好的大雪坑中,才把黄羊咬死,还会把死去的黄羊们挖个深深的雪窝冷冻起来。等到开春给它们的小狼崽吃。

还有一个画面也深深震撼了我。狼在受到人类攻击后开始报复。它们在暴风雪中冲进马群,撕咬,把受惊的军马群一直赶进湖中,军马全部冻死在湖中。

知青陈阵对小狼的哺育也感动了我。陈阵把小狼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养大。怕狼崽子失去野性,开始训练小狼崽,跟狼崽子一起下水游泳,教它识别“夹子。”可是小狼崽恢复野性咬他时,陈阵又非常的伤心。那会儿,感觉陈阵就是个狼爸爸。

在草原上牧人是吃肉长大的,所以牧民死后要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用一块白布裹住尸体放在尸体掉落的地方,是不埋葬的。

在我看这部电影前,我不喜欢凶猛的狼。看过这部电影后,我完全改变了对狼的看法。在大自然中,狼的宗旨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们掏狼窝,摔狼崽,还偷走狼的“口粮”害的狼走投无路,只好发起对人类的反攻。人在电影中很可气。其实,人类和狼群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应该学会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残杀。

  《狼图腾》观后感4

前几天在机场买了本《老人与海》,我想这么古老的书被重新出版一定有什么重大发现。然而阅读之后,竟让我不知所云,遂对海明威极为失望,真不明白这么个破烂小说凭什么得到诺贝尔奖。

下午无聊至极,决定去看看越来越受朋友圈关注的《狼图腾》。由于离放映时间尚早,出发前翻了几页放在书桌上的《社会性动物》,看到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引用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这段文字:“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我是“牙粉”(“亚粉”的谐音,指亚里士多德的粉丝),《政治学》是他所有著作中我最喜欢的一本,而上面那段文字又是《政治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因此我对之印象深刻。

临出发,我决定还是带上最近正在阅读的《话说哲学》,这本书虽非名著,但其中有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电影不如预期,在我提前离场后,可以用她来打发省下来的时间。

《老人与海》、《社会性动物》、《政治学》、《话说哲学》、亚里士多德今天我的这些关键词之间毫不相干,但因为《狼图腾》这部电影的突然出现,竟让我能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更让我对《老人与海》这部让我不知所云的小说有了一点点感悟,尽管这些感悟听起来有些荒唐。

《狼图腾》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是国产电影中少有的具有深度的片子。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蒙古草原中食物链的故事,这个食物链包括草、黄羊、狼、牧民,狼因为聪明、且有良好的组织性,获得了更强大的综合实力,使其居于除人类之外草原食物链的顶端,最终形成了狼吃黄羊,黄羊吃草的格局。在整个草原,不管是黄羊,狼,还是牧民的羊群,甚至是牧民都是以草原为生,几者之间形成了平衡态势。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最终草原受损,各方终将都会成为受害者。由于狼群在整个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狼的数量变化对整个草原生态影响巨大。如果狼的数量增多,就会导致黄羊数量减少,然后狼为了生存就会攻击牧民的羊群,进而影响牧民生活。相反,如果狼的数量减少,就会导致黄羊数量增多,草进而减少,从而使羊群因缺乏食物而无法生存,最终也将影响牧民生活。因此,在那片蒙古草原上牧民们对狼充满了敬畏之情,狼成了他们心的图腾和神。其实,在草原的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的不是狼而是人类,因为凭借人类的个体智慧和群体能力,打败狼轻而易举,毕竟狼跑得再快也比不过子弹。然而在那片草原上,人能够尊重狼,且能与狼和平相处,完全是因为那里的牧民信仰“腾格里”,认为“腾格里”是狼与人共同的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有强者坚信与弱者有共同命运的决定者,强者才会为了避免遭受其上位命运主宰者的惩罚,而选择如兄弟般平等相待弱者,而不去越权决定弱者的命运。也正是因为人与狼这种平等相处才使得草原生态得到永久维系,使牧民们能够安居乐业。

然而草原的生态平衡因不信仰“腾格里”的汉人的突然到来而被打破,这个群体先是过度掠夺狼群囤积用于养育狼崽的黄羊,在狼群进行报复后,又用尽一切手段屠杀狼群,最终使狼群几近灭绝,草原消失,最终使他们反遭报复。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在信仰的力量消失后,利益各方的关系都要赤裸裸的接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调整,哪一方掌握着更强大的暴力,哪一方就能暂时生存下来,另一方则被灭亡,成为胜利者的盘中餐。

当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不能避免的时候,如何得以保全,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大草原,黄羊的数量远比狼多,然而最终黄羊在狼群面前不堪一击,几近全军覆没,原因不仅在于狼群的团队作业,更重要的是狼具有策略思维和战略远见,并有良好的执行力。正如毕力格老人说的,狼具有极强的耐心和组织能力,他们为了将黄羊一网打尽,精心准备和策划,并耐心等待时机,以确保万无一失,轻松以胜。直到他们看到黄羊放松警惕,并因吃得过饱不能奔跑,然后才发起最后一击,然后将黄羊逼进雪坑,杀死它们后,用冰雪将黄羊保存起来,等到来年春天供小狼崽食用,以使整个种群得以世代延续,并保持优势地位。同样,在狼群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人类采取报复行动时,他们的那种战略远见,以及强大的团队合作,更是得到了极为完美的体现。在这部电影中,也充分暴露了没有信仰的汉人在面对危机时自掘坟墓的短视。

看完《狼图腾》后,突然让我想起《老人与海》中那个老渔夫圣迭戈(也译作“圣地亚哥”)的失败。在与“那鱼”进行个体间的斗争时,老人的智慧、经验、沉着与冷静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圣地亚哥在与鲨鱼群体的对抗中,却惨遭失败。这说明个体的综合实力再强大,也难敌群体合作的力量,毕竟群体合作产生的能量并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叠加,而这种组合的力量可能会呈极数放大,其放大后的能量有时大得超乎你的想象。所以,老人在面对鲨鱼的群体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不堪一击。其实,老人对这些道理应是明知的,其早在与“那鱼”斗争的时候,就不断梦想那“男孩”马诺林的出现,并期待他的出手相助。

在我看来,老人功亏一篑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短视和侥幸心理。由于八十几天的一无所获,使他感受到极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源自经济方面,更多因为面子。因此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向人们证明他的经验和能力,老人选择了孤身一人到远海冒险作业,寻找常人不能遇到的机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渔夫,其应当知道远离海岸的收益和风险会同时增加,直至风险高过收益,入不敷出。然而,老人为了短期利益,对远期的风险视而不见。为了耗尽“那鱼”的力量,他放任远距离航行可能产生的恶果;为了给“那鱼”最后一击,他用尽了所有资源;更为致命的是他完全没有考虑用鱼枪刺中“那鱼”后,“那鱼”的鲜血必然会引来鲨鱼,更没有为此做必要的准备,以预防可能面临的风险。

如果一个短视的投机行为尚有成功的可能,那么一系列投机行为的组合,则必败无疑,何况老人面对的是那么强大的鲨鱼间的群体合作。因此,老人最后无功而返是必然的。其实老人最终的结局,比原来八十几天的一无所获更让他伤心难过。因为鸭子到嘴后带来的预期更大,那种失败带来的反差不是零,而是极大的负数,这种反差足可以将人的信心击垮。

我突然想到,在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狼图腾》中的黄羊和屠杀狼群的汉人,又有多少《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