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观后感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800字

本文已影响 2.94W人 

导语:今年情人节各大影院要主打的电影,就是《爱乐之城》——这也是获奖无数,可以平了《泰坦尼克号》获奖记录的传奇电影。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爱乐之城》电影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800字

  《爱乐之城》观后感精选【1】

直接说了吧,这个题目取自英国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的一首诗: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如果记住就是忘却。我还想过用这样一些题目:《别了,爱》《我曾爱过你》《当我俩分手时》《当温柔的声音消失时》《玫瑰为何如此苍白》……这样一来,托马斯·怀亚特、普希金、拜伦、雪莱、海涅这些伟大的名字就被扯进了这篇文章里。可是,它们跟我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呢?硬要论起来,多多少少也是有的,至少可以说是在致敬。同样的事情,放在电影上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情节、场景、服饰、台词巧妙地融合在一种设计之下,显出诚意满满。毕竟百多年的电影史可供致敬和效仿的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尤其是局限在歌舞片这一类型上的时候。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便是回顾了一段往昔。

《摇摆乐时代》《我们跳舞?》《雨中曲》《错失甜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甜姐儿》《红气球》……我把这些名字先列出是为了将它们抛开,下面绝不再提。我们正在谈论的和将要被记住的电影叫《爱乐之城》。我属于这部电影一结束就毫不犹豫的要给它打五星(满分)的那类观众,尤其结尾那五分钟的高潮,它把电影的造梦功能演绎到了极致。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却是一次完美的观影体验。我为这种体验打满分。且不去论那些关于爱情与梦想的主题,那些致敬与怀旧,那些无处不在的迷影趣味,单单是说它的呈现方式,便可以使之成为在记忆深处留下痕迹的经典影片。

在我翻过的几本世界电影史类的书籍,谈到有声电影类型的时候,都把歌舞片作为第一个描述的类型。声音的出现使电影有可能成为音乐性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201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了。《艺术家》以默片的形式讲述了默片的消亡,而《爱乐之城》以歌舞片的形式道出歌舞片仍旧可以存活。想到一个例子,当香港本土电影只能致敬曾经的香港电影的时候,恰恰证明香港电影已经死了。把包裹着层层致敬与怀旧的《爱乐之城》撕开,里面讲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观众被这个故事感动了。观众被自己感动了。

《爱乐之城》的故事本身简直可以说是陈词滥调,这一点倒也跟《艺术家》类似。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故事都被人讲过了,成千上万遍。关于这两个俗套故事,可以有这样一个问题被提出:如果以普通的(常规的)方式讲出来,电影会怎样?不会怎样,甚至都不会被那么多观众注意到。但是,上述问题本就不该被提出。表与里,形式与内容,讲什么和怎么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两个部分都做到极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一部分做到极致另一部虽不那么出色但还不至于拖后腿的时候,如《爱乐之城》,同样可以成为经典。找到了适合的形式,让电影可以卓然而立。这部电影本身肯定是音乐性的,我丝毫不怀疑多年后本片被回忆起的首先是声音,是旋律,是歌曲,比如《City Of Stars》。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以自己对爵士乐的无限热爱向世界呈现出了《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这两部对我来说都是“好看,好听”的电影,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始终觉得作为导演的查泽雷对影片的掌控是有些问题的。最直观的感受在节奏上,接着这一点的是整体性的问题,这两点都会最终影响到那些精心设计的情节。不管是《爆裂鼓手》还是《爱乐之城》,在每个局部的好看好听上似乎都光芒闪现,不过整部电影却发展成了板块状,这一点让我感觉别扭。尤其是《爱乐之城》直接分为“冬春夏秋冬”的设计,明白是为了对照爱情关系的发展,但这样一来割裂之感便被放大了,中间部分显得平庸。好在最后那五分钟让我忘记了前面的一切,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电影。音乐和局部的出彩确实是可以扬长避短的。不知道导演以后会不会挑战一下音乐性不是那么强的电影,或者学着慢慢收起那些无处不在的技巧性过强的东西。或许,这还要时间的历练。当然,这一切的“挑刺”都首先是建立在肯定其能力的基础上,毕竟他已经为世界呈现出了那么多的精彩。

“如果你爱电影,你就一定爱《爱乐之城》。”本片的簇拥们曾这样宣告到。但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们似乎并不太爱这部电影。不要提什么刷爆朋友圈这样的现象了,一时的跟风很快就消散了,真正花钱去看的没多少人。《爱乐之城》的票房在中国大陆遇冷已是不争的事实,携11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而来的《爱乐之城》,且有这么多丰富又时尚的.视听元素,上映9天票房不足两亿。明白所谓的歌舞片在这里的水土不服。但还是有些不可思议,毕竟那些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电影随便一哆嗦就能在这里拿走十几个亿票房。有人说这部影片对于中国大众来说是阳春白雪,适合音乐学院或者美术学院的去看,我哪个学院都不是,但自认为还算一个影迷。一面是被不少人吹捧得神乎其技,一面是票房遇冷的尴尬现实,这种局面下才尤其需要一个中间地带,多一份心平气和。真与美的标准一项模糊不清,我遗憾的是,错过了的观众,不知何时才能在电影院里等到下一个《爱乐之城》或是类似的存在。老去的是年华,电影不会。

与其说是被本片的爱情和梦想感动的,不如说是被可能性感动的。我尤其喜欢可能性,以至于在那五分钟的幻想情节的一开头就忍不住了泪水。那是让一切从头开始的五分钟。一种现实,和另一种现实。只是那另一种现实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于电影里。这便是电影能带给我们的最美的梦。幻想里一起生活的人和在台下带着别人来看自己表演的那个人;看这个电影想起的那个人和看电影时坐在身边的那个人孰轻孰重,我不去讨论这个危险的命题。可能性的美好和忧伤之处,都在于它从未发生过。如果记住就是忘却,那么那些被记住了的和被忘却了的是否都是同一回事?沉浸在电影的梦幻里拥抱那些可能性吧,然后安静地走出电影院。

  《爱乐之城》观后感精选【2】

《爱乐之城》,最近依然大火,从美国一直火到中国。甚至在未映的情况下,评分早已被刷至九点几的高分。按理说,针对这样一部作品,应该是去电影准备欣赏,甚至膜拜的。但结果下来,尽管不否认其实优秀佳作,总感觉差了一口气。那么,差的一口气你在哪里呢?

纵观整部电影,影片的画面、配乐都算得上是一流,即便是些许老掉牙的故事,依然完成度较高,至于男女主角的表演也算得上是中规中矩。作为一部音乐片,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本该成为佳作乃至经典的作品,却始终给人感觉差了一口气。细细想来,细节,便是其欠缺的这样一口气。 欠缺的细节,表现有二:其一是画面;其二是故事。

毫不夸张的说,影片画面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这一方面得益于技术,一方面摄影师水平,镜头调度和谐。美轮美奂的画面感觉给人不切实际感觉,画面的精美加剧了影片的梦幻气质。凌晨日出时分的双人舞蹈,梦幻星空舞蹈……这些无不展现其梦幻气质。延续至生活中,小到物品摆动,大到房屋颜色风格。这样做,可以使影片整体一致,但也完全割裂生活,将生活摒除,最终更加像是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音乐片故事,一般而言都是理想和爱情结合的产物。理想能够激发矛盾冲突;爱情则诠释美好希望。爵士乐爱好者和女演员,理想失意,穷困潦倒以致走到一起,惺惺相惜;各自对理想的执着和坚持,又使得双方劳燕分飞。老掉牙的故事,《爱乐之城》却未能带来新意。不论是讲述主角的失意,还是双方浅尝辄止的激励,都如同太过轻描淡写,以致最后的大结局稍显牵强附会,虽然我喜欢最后一段“人生匆匆”。

《爱乐之城》,华丽的电影,华丽的有些不切实际。因为在细节上,差了那么一口气。《爱乐之城》挺好,但没传说中的那么好。

  《爱乐之城》观后感精选【3】

情人节上映的这部LA LA LAND,其实并不适合情人节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部影片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重要奖项在内的14项提名,听说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看完才发现,它的完美归于结局的不完美,虽然影片的最后在某个平行空间展现了happy ending:男女主一吻定情、结婚生子、快乐的生活。看似完美,却有点不真实。

石头姐艾玛·斯通饰演的米娅是个一心想成为著名演员的服务员,平日靠打工维持生计,她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各种试镜,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丁是个爵士乐手,热爱过时的爵士乐,梦想开一家爵士乐酒吧,却因圣诞夜弹奏儿歌而惨遭开除。于是,怀有梦想却失意的两人相遇了,他们坠入爱河。生活并不是只有爱情就可以,还要有面包,俩人对梦想的不同态度导致了最后的分道扬镳。

看上去女主为了男主爱屋及乌,因为男主接受了爵士乐,却无法忍受自己和男主之间逐梦的现实落差,然男主为了女主拼尽全力帮助她逐梦,守护她的梦想。分手之后,女主如愿以偿收获了事业和爱情,男主坚持了自己的初衷。

最后他们的身边都不是原来的他,王子和公主的爱情只适合存在于童话里。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然曾经拥有那就是美好的。讲真,男女主并不适合在一起,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最后构想的结局才会让人觉得如此之美好,美好到让人哀伤。

最后感谢时光网让宝宝在杜比全景声厅感受这部歌舞片,音效棒棒哒。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