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观后感

妈妈别哭电影

本文已影响 2.81W人 

妈妈别哭改编自现实中母女遭遇的故事。小编整理了,欢迎欣赏与借鉴。

妈妈别哭电影

妈妈别哭电影观后感一:

如果要挖掘人性、深刻探讨阴暗面,那么片子就该抓住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探讨他做了什么和为什么做这两件事,尤其是那些主角以外的人物,每个人都该有一段浓缩但鲜明的背景作为基础,让片子扎根泥土,连接到每个人。但这部片除了主角以外的人物,每一个都缺乏肉体,只是一张或黑或白的白纸。

首先说施暴者,这个不良少年的团体,每个学校里大约都有这样的坏学生。但是这群孩子显然超越了一般的界限,凶残、人性泯灭、毫无良知,把性侵害当成娱乐,把同班同学lin辱性侵后毫无罪恶感,甚至极度张狂的几次要挟对方,持续进行性侵害。而主犯更几乎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反人类型的人物。我很希望导演给于一点点笔墨探讨下这群少年犯的出身背景和平日生活状态,但是,少年犯的父母们仅有的两次出场只表现了他们的淡漠,是否有家庭暴力、贫穷、幼年性侵害等等的背景全部都没有交代,于是我们只能认为,导演的用意是在说“任何普通的家庭都会产生这样社会渣滓”。这样一来,片子的深刻性就只能停留在平淡这个层面上了。

接下来,是警察父女。在结尾,警察观看手机录像的那瞬间,我有一度以为编剧胸中宏伟的志向终于揭晓了,这个女孩的身份才是隐藏最深的主犯。但原来她是旁观者,这本是观众一开始就料到了的,是编剧令观众以为这里面有个荡气回肠的铺垫,但其实真相只是令人哭笑不得。导演给了很多戏份让警察表现他和母亲的同理心,但最后这些同理心毫无用处,警察本可以以一个父亲的立场表现出一些他的态度,但最后他的行为也很令观众失望。但这份失望又和《熔炉》的彻骨之寒不一样,除了对这个人的不理解之外,很难有更深的感触。

这个片子里,母亲的形象是最重要的,但剧情有几处处理的很难以理解。对于受到严重侵害的女儿,母亲让她独自出门学琴的情节令人觉得很别扭,好像是为了引出女儿下一步惨剧而故意为之的生硬铺垫。全篇最感人的地方就是蛋糕“妈妈不哭”的点题,最凄惨的地方是母亲看着女儿生前受lin辱的录像崩溃大哭,最令人窝火的地方是母亲对少年犯的反复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在早该明白这是一群人性泯灭的禽兽的时候,还依然不放弃要和对方进行人性的对话,以至于有了令观众最不能接受的,对主犯的宽容和“她喜欢你”的极度讽刺的剖白。

最后说说演员,女儿的演员今年二十出头,但是饰演中学生毫无维和感,青春的美貌和单纯十分令人信服,最后那些“愚蠢”的行为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少女的时代,一直活在卡通、大提琴、甜品屋的世界的小女孩,在精神崩溃边缘做出那样的举动只能让观众扼腕美好的逝去和现实的残忍。

母亲的饰演者还不错,但看到女儿录像的那场戏好像还可以更加激烈一些。后面的人物形象偏软弱、单薄,大概也和剧本有关,不是演员自己的问题。前面母女和谐的场面演的很好很平实,看了结尾再回想前面,是最残酷的对比。

最后,说说少年犯的扮演者。男艺人真的是不能轻易尝试这种角色,你可以演赌徒、强盗、小偷、乞丐、哪怕是杀人犯,但是对于女性观众来说,性暴力罪犯的形象太牵动人心了,这种角色绝对是男性艺人要慎之又慎的选择。那个主犯少年的脸绝对算得上清秀二字,但是至今看到仍觉狰狞。也许是无法接受每个少女梦中都会有的学校里寡言而又孤独的坏小子和令人发指的qiang 奸凌虐少年犯的对比,这一点,或许也可以给所有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在真实生活里迷恋小混混、坏孩子的单纯少女一个冷酷的告诫。

妈妈别哭电影观后感二:

电影本身的确非常压抑,极大的篇幅都在描写女儿遭受到的侮辱,还有母亲无力的挣扎。毕竟这不是复仇片,也不是动作片,这只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作为一名平凡的单身母亲,遇到这种事情,法律和警察都帮助不了自己的情况下。试问一下:如果是你,你又能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部电影压抑,无力,它无法给观众需要的畅快淋漓的复仇,因为这就是现实。

现实就是如此无力。

整部影片出现了三次围巾,开头母亲离婚开始新生活;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裹着凶器。这是一位无奈的母亲一步步被逼上绝路。

虽然一些年轻演员的表演有些浮夸,但是,就是冲着改变自真实事件,我也希望顶上去!报复社会!

妈妈别哭电影观后感三:

有人说片中的复仇不“过瘾”,我却觉得这更真实。那些畅快淋漓的'复仇都是编出来取悦观众的。现实中一个母亲能够做出的复仇能是怎样呢?《七天》和《告白》里那样的复仇,真实生活中大概不会发生吧。

关于这样的事件,在现实中我也听别人说起过。记得初中时曾有这么一件事---两名初一男生被开除,布告上写的是莫名其妙的“罪名”:不交作业、旷课、顶撞老师等等。后来我听说真实原因是他们qiang 奸了同班的一个女生,就在他们班教室里。这案子后来怎么判的我无从了解。但我知道中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要负完全刑事责任。从电影中看,在韩国显然不是这样,这个年龄也许是十八周岁。但这不重要,问题在于,那些不到年龄的人犯罪了怎么办?谁来制裁他们?怎样制裁?片中没有给出答案。

我能想出的方法就是把那些犯罪者隔离起来。少管所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但我对把他们改造好毫无信心。我相信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失足”,是一时冲动,“本质还是好的”“小孩子做错事总是可以原谅”。但像这部电影里的那几个男孩,那种经过认真谋划的犯罪,并且毫无悔改之心,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改变的办法。根据休谟的看法,那些冷酷的杀人者有时恰恰是经过极端冷静的计划后才去行动的,因此不能说他们杀人是因为“没有理性”,真正出问题的是他们的感情,因为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体会到别人的感受。这就使改造他们变得极为困难,因为一个人的感情一经异化想要再令它回归正常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疑是让人绝望的结论。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阻止他们继续危害社会,而无法企图把他们改造好。

而现在的问题正是司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致使那些人可以逍遥法外,继续威胁别人的安全。

片中受害女孩说过一句话“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固然,女孩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但这不是指责受害人的理由。该指责的首先是教育的缺陷。因为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对世界只有美好的幻想,而教育就是需要告诉他们有阳光的地方也有阴影,面对险恶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在此我回想起我们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本,其中面对性侵犯时的防护等内容始终语焉不详。这就难以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认识。教材的编纂者自以为不谈这些问题它们就不会发生了吗?影片中那种情况可能有女孩自己“失误”的原因。但现实中的案件却不只是这样,即使你没有做错什么,不幸也还是可能降临。

那种见神杀神、见佛杀佛的复仇片看起来当然是酣畅淋漓(如《飓风营救》)。但如果犯罪受害者的亲属除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复仇,而别无他法来惩治邪恶、为亲人申冤的话,那无疑将是司法体系乃至整个社会最大的悲哀。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