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三篇

本文已影响 2.4W人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书心得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三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暑假,安心的读一读平时没有来得及读的书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球最爱读书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民族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产生了无数杰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

考察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们的读书习惯与思维方式,我想到了赫胥黎,他曾经预言过文化的灭亡,他说:“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滑稽戏”。赫胥黎的预言也许可能不幸言中。

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教育问题。

如关于美国的教育,我们都是听人介绍的,从翻译的西方的教育家教育专著我们了解了众多的教育理论,从到过美国的人写的书里我们知道了一些美国的课堂的皮毛。发达的美国教育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国几千年的教育传承到今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就应该全部否定吗?全国几千万的教师真的需要洗心革面、浴火重生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吗?真要这样,要改革的只能是新课程。

很有幸,在20xx年寒假中,我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书。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驻扎惠尼中学一年,“蹲点”采访,亲身体验了学生、家长、教师们值得回忆的欢欣、希望、忧虑、压力,写成了《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惠尼中学成长纪实》。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当代美国高素质中学生的生活。书中描述的校园百态,不仅是美国教育的现状,更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翻版。也正是从这本书中我才知道:美国有全国统考,排列学校名次,根据名次得到政府的拨款和师资补充。美国也有应试教育。一名学生说:“4是个神奇数字。我们都想得到4.0的平均分。我们都靠4小时的睡眠过日子,而且,我们可能需要4大杯拿铁咖啡才能熬过这一天。”这样的辛苦就是为了“打开信封的那一眼”。你的信箱里收到的是塞满了新生须知、厚厚的“耶鲁欢迎您”的信封,还是令人心寒,薄薄的里面只有一张纸-----“亲爱的申请人,我们很遗憾地……”。惠尼中学的学生认为,为了最后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读这本书,你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所学校的学生所面临的考试和升学压力,一点儿也不逊于我们现在的高中。每个人都想考出高分,以便申请著名大学。

我想这才是当今真实的美国教育。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以后,把中国不能出现大师的“板子”主要打在教育身上,以为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有问题,但是教育承担全部责任有点冤枉。教育不能游离于国情、国家的体制机制之外。记得李希贵校长在一篇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一个地区的警察局长做得好,将一个治安混乱的地区治理的稳定有序,成效显著,他会去一个治安较差的地区继续做警察局长,以发挥他的作用。在中国则不然,人们在某一个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目的是职位的升迁、环境的改善、待遇的'提高。从上到下,我们的舆论一直在营造这样的环境。如此规划人的发展轨迹,如何出得了大师呢?

读书与工作结合,也是最有效的读书方式。读书—思考—实践—读书,周而复始,无论是学校发展还是个人发展都是很好的途径。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通过读书反思现实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验证书中的道理,在读书中借鉴先进经验,这种读书与工作结合,学以致用的读书形式是最有效的。

总有人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读书的好习惯。比如晚上抵御住电视剧的诱惑,就可以读很多的书。

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常态就是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了解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思考问题的大脑,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读书学习就是最基本的方式。

暑假,静心读书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动物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全部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时间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