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篇)

本文已影响 2.09W人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篇)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而从20xx年1月开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文,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变得尤其重要。

为此,20xx年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来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给我们作了报告《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王鼎博士作报告《大规模测评与命题策略应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命题专家,PISA测试项目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上海市作为展现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20xx年,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中,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得以确认。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给我们详细解读了单元作业设计和命题策略。王月芬博士的报告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释透彻。王鼎博士的报告专业性特别强,理论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说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的过程,那么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长期以来,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命题能力是相对被忽视的。作业是老师们平时做得最多却探讨得最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未被重视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作业设计和命题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作业与命题在任务设计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业主要指向每天进行的课外学习,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查阅各种工具和书本;而命题主要指向具有诊断或选拔功能的考试评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许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

这两场报告,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业设计和命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信我们一定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做好作业设计和命题工作。

那么你今天的心情指数如何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2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感受颇深,县里为我们搭建这次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幸聆听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陈夫义、周积昀两位院长及县培训学校各位领导的学术报告,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坦白地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教研员培训学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对教研员的职责认识还模糊不清。这次学习,使我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怎样有效地推动教育基础改革,促进发展等等。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可几天的培训,我却茫然了,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3

算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2年;算上求学时光,自己有36年的学校生涯。可以说亲身见证了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特别注重双基训练,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小学低学段,每年级有厚厚的一本《每日一题》《每日一句》;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推行过“标准化测试”,各科试题,全部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案绝对客观统一。结果呢?记忆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会脱颖而出,对知识记得特别牢固,却不会灵活运用,更别提掌握学科技能了。比如我,九九乘法表背的滚瓜烂熟,可母亲问我一包火柴5毛钱,买一包半要多少钱?我算了三天,都没算明白。集市上的菜贩子,一斤白菜3毛7,买12斤半白菜要多少钱张口就来。母亲嘲笑我念书白花钱。后来上了初中,接触了物理化学。还是死记硬背,只会学不会用。至今记得,有一次爸爸用扳手卸螺丝,用一个扳手就是卸不下来,只见他又在扳手头上接上了一个,结果很轻松的就卸了下来。当时就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螺丝,同一个人,扳手长了就那么容易卸下来了?考试的时候,仅凭记忆,却也能考出高分。上高中的时候,三年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大摞大摞的试卷,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但是,死记硬背似乎也不是那么好用了,所以高考失利,只上了个专科学校。

21世纪初,我走上了教育岗位。如果没记错的话,到今天我至少经历了三次教材的改变。上班后教的第一套教材,叫“义务教育教材(实验版)”,很快就改为了“义务教育教材(修订版)”直到20xx年的`“部编版”。教学要求也经历了“三维目标”到素质教育,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的变化。

初期的语文课,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确立目标,而且要逐一落实。虽然明显的“模式化”,但是学生的活动明显增多,开始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强调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再后来,素质教育大行其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退居幕后,充当导演,放手发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也和生活越来越密切,实用性越来越强。但是,仍然感觉学生们学用两层皮。

随着高中新课标的修订完成,“学科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正让我们的教学日益发生深刻的变化。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换言之,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纯记忆性的知识将越来越贬值;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和评价中,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用全新的眼光开展教学工作。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4

担任教研员一职,屈指一算已有一载有余,但每次开展工作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想想这也许和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关吧。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们有幸聆听了省内外专家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老师的《教研创新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为我们教研员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浅出,摆事实、举案例为我们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李家栋老师在《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的讲座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触动,开启了心灵之门。

1、故事启发。开讲伊始和结尾的两则故事,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他为我们揭示了,教研员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样具有柔韧性,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能适应环境,善于改变环境。要像《谷仓里的金表》里那小男孩那样坚定执着,满怀信心,摒弃浮躁,排除杂念,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嘀嗒"的金表声,才会找到教研硕果这块无价"金表"。

2、理论支持。

李老师对教研员的另一种诠释是: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所谓老师也就是"师傅",要成为"师傅"首先要"功夫"超群,技压群雄,能独挡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所以作为一名教研员来说想成为老师中的老师,就要做到:

一,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

二、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防止自己职业倦怠;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

五、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与创造性能力。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成为"师傅",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傅"。否则,就如陆云老师所说:"我拿什么来征服你,我的老师?"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5

一年一度的全省中学教研员培训研修开始了,记得去年是在xxxx市的xxxx渡假村培训,今年改在xxxx市电教馆培训,培训学习之余顺便也可逛一逛xxxx市的夜市,感受一下xxxx市的夜生活。

本次培训的时间是从20xx年9月13日到15日,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时间非常紧,本次培训是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请来的两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胡惠闵老师和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陈夫义院长、龙官吾副院长,专家们分别做了《xxx等精彩报告,报告以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案例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以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展开,既有高深的理论,也有丰富的自身的实践经历,讲解深入浅出,语言幽默,使我听以后感受很深。

通过听了专家和院领导们的报告后,感觉耳目一新,对多年来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教研行为顿有所悟,对如何扮演好教研员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教研工作应实实在在,我认为教研员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品位。

崔允漷教授谈起新课程对教研室、教研员,对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研室应该是地区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是专业的指导者,兼具五个角色:政策的执行者、课程设计者、发展服务者、专业指导者和质量促进者。讲座中,崔教授重点分析了如何备课的三个问题。首先引导大家讨论什么是教学。在大家各抒已见后,他指出,教学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有三种形态: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教得更有效。对有效教学问题,崔教授认为学生得到什么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证据,要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思考。第三个问题是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唯一的途径就是研究,他说研究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出教学研究的三种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崔教授还提到,教师要有课程观,要从课程看教学,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一致性思考,要准备一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是解决新课改“两张皮”现象的关键;胡教授谈到要做到有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学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员应成为教师的教师,这是对它比较科学的定位。教研员与教师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接受外来信息的机遇多一些,学习、研究的时间也多一些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整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我们应该有这个危机感、紧迫感。不学习就是不知不觉,毫无疑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如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放,以一种被动应付的心态对待新课程改革,即使是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实施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南辕北辙,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转变教育观念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首先,教研员必须积极参加通识性培训,逐步加深和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和实施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抓紧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钻研和研究。必须将理论学习贯穿课程改革的始终。同时,教研员还要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经典学说,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积弊的革命,又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不了解昨天的中国和当今的世界,就会使自己一直处于混沌之中,难于自觉地、有效地参与课程改革。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身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教研工作的品位和质量。

我认为一名称职的教研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沟通上下左右,具有较强的交往和组织能力,同时要树立一座所谓的“桥梁”既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育机关与基层学校的桥梁。我以为这是对教研员形象的精确概括。称职的教研员,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教育改革者,敢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锐意革新,想方设法使教学双方获得满意。

确有少数教研员因为久疏讲台,没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指导教学缺乏良策,加之调研又不得力,所以失去了教研员的威信,但我认为,不仅因为教研员是桥梁,更因为教研员是特殊的教师,虽然不是一线教师,但经常进入课堂听课,是教育教学的旁观者,也是亲历者,虽然不像大学教授那样自成体系,但经常学习并且运用理论,进行听课后的评课、指导,教研活动中的讲座,所以教研员既是教学的指导者,又是研究者。我认为称职的教研员,既是一颗铺路石,又要有一双慧眼,永远对教师满怀热情,给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以无私的帮助、指导和奉献。

总之,我认为要想当一名称职的教研员,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外,平时还要博揽群书,关注生活,收集资料。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6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培训会如期而至。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相聚一堂,研讨交流,倍感收获颇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

首先,听取了丈八丘小学董春玲校长的报告,大家都深深为董校长勤奋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她独特的办学特色,于细微处见真谛,于平凡中见伟大,思路超前,理念先进,精神不倒,永不言败。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自主发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

二是扎实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以教科研促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起点要比他们高,我们的条件要比他们好,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级教科研网络,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有,敬爱的'市小学语文专家陈中杰、李玉华老师的讲话,是我今后工作前瞻性的指导。从他们的讲话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是新课程理念的传递者,承担着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面对崭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们和一线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研员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态度、理解程度,却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作为教研员要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创新学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尽职尽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7

非常有幸参加德州市教研员远程培训活动,进过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的教学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考试评价的改革意味着教学的变革,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就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的价值。学习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三种魅力:人格魅力、教学魅力、知识魅力。在人格魅力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时代不同,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这属于正常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学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和教学评价。做好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展的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核心是学生有没有提高,如果学生有成长,这个教学就是有效的。作为教师始终应该把课程标准放在首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用的恰到好处。重点是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功效。

教学设计是每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只要以生物学科核心思想为引导的教学设计,才是更有底蕴的教学设计。有效的生物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合理分析与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组织教学要素,这是教与学的结合点。

3、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这是教与学的成果所在。

命题是评价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现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双减政策的开展要求教育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乏,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也就永远落后于别人,成不了职场的成功者。就像托普勒说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机会的时代。传统作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面临无数条新的路径”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8

此次培训的话题是围绕教学论文的写作、教研活动的组织两个话题进行的。两位专家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我们怎样写好一篇论文,怎样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次更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引领和指导,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参加工作十余载,参加的教研活动也有大几百次,很多时候教研活动成了张志伟老师口中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大家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做个记录就OK。学科中心成立以后,跨校的教研活动多起来,教研活动的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带着主题去研讨,也获得了不少对教学有用的干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积累的干货用尽,出现了驱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听完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际,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更要会讲故事、写故事、积累故事,寓教于言,寓教于行,真正达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高境界。然此境界绝非易事,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专家的引领、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教研活动的有效支撑,大家抱团成长,互相督促,互相取暖,互相激励方能效果显著。这些想法更加坚定了我要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信心。

首先,个人努力是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教学,立足课堂,立足实际,养成记录教育教学故事的习惯。无疑,散漫的教研教学活动会增加教师的惰性,教育教学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不是每个故事都留下痕迹,因此才有了写论文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收集学科中心成员的教学故事可以成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教师个人做好积累,学科团体做好收集整理,学科教研时交流分享,在思维碰撞中让自己的教学故事得到升华,让其他老师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成体系的写作素材,为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引导每位成员做一名会讲故事,能够积累故事的老师。

其次,教研活动支撑是关键,教研活动要了解需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张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研组织者的重要性,教研活动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饱含了组织者的用心和水准。开展教研活动前要充分了解需求,找准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计教研活动的流程,每个流程的任务应具体,任务设计的理念支持是:经验在教学故事里。课堂里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相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基于需求的任务设计旨在激发教师的思考,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有话说,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任务促进教师的深度思考。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更体现在教研活动的连续性、渐进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上。作为活动组织者要不断跟进,不断敦促参与者完成教研的闭环。

再者,调整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难题,不在于问题本身的难题,而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去应对问题。遇到问题肯想办法,用行动代替怨声载道,用行动落实可行想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踏实去记录,讲好自己的教学故事,上一堂好课,写一篇教育论文,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都不是难事。

最后,引用张志伟老师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教研活动,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天天在发生:一道题、一堂课、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故事,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9

20xx年7月16日至20日我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培训,在这几天的学习培训中,我有幸观看了教育部专家及教材修订学院院长、教授的精彩报告,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补充。培训的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思想

通过培训,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是专业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们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理论提升

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聆听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就新课标下的工作对全国体育教研员工作要求及期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浏讲座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他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讲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顿开;聆听了潘绍伟、汪晓赞、谭华、陈雁飞等教授专家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必须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聆听了全国各地的教研员关于网络教研的思路与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如何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充分提高了自己网络研讨能力。

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地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

“语言是花苞,行动是果实,”有了深刻的培训体会,就要把它付诸于行动,在今后的教坛上,我要把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校本培训,带领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标、新课改,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实效性,力争在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成为让教师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让我们快乐健康享受教师的快乐健康成长。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0

6月16—17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乐都县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员培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有幸聆听教育局领导、县教研室蔡主任、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王斌、陈泽良两位老师及海南省教培院两位院长的精彩报告。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增长见识,开阔了视野,使我对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本人将这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是做好教研员的基本前提。

"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本职工作。作为教研员,必须热爱教研工作。教研员的工作是很艰辛的,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为老师提供周到的服务是教研员工作的需要。面对工作中这样的不“公平”,如果不情愿的话,那么教研工作干得怎样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作为教研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对教研工作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中的忙碌看作是一种乐趣,使自己觉得工作因忙碌变得更加充实。

二、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是做好教研员的必备条件。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服务者,因此,教研员加强自身的充电式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培训过程中蔡主任、王老师和陈老师多次要求教研员要加强学习,可见,教研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教研员要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课标、教学策略、教材等必备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研究的性的学习,如:研究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有效的作业教学等,争取通过学习逐步逐层提高自己,确实成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三、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是教研员的本职所在。

学校的办法宗旨就时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教育质量,这样一来,学校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就在学科教研员身上。教研员应如何帮助学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觉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树立好服务意识,让教师乐于接近你。作为教研员,要正确的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教师教学的服务者。在工作中,要主动去接近教师,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教研员的工作确实帮助了他们的教学,从而使教师主动走进教研员,使教研员的工作能得到顺利开展。其次,要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的备课、作业设计批改及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测等教学业务要加强管理,作为教研员,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来督促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夯实学科教学质量基础。最后,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研活动开展应注重实效性。这就要求教研员根据自己平时的教研,及时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争取通过教研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学生综合质测试、教师业考试等活动都能从一定程度促进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促进校本研训的开展,是教研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校本研训是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如何开展校本研训,校本研训走向规范化。在聆听省教培院两位院长的报告中给了我们许多的参考答案。如校本教研的三大思考:一是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二是校本教研的方法、方式和途径。三是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如何作为。为今后的校本研训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这次参加县中小学教研员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使我认识到教研员的重要性。教研员个人素质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只有把本研训搞好了,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

3月16日至3月22日,龙岩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各县(市、区)80多位领导、老师赴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龙岩市教研员高级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一名学员,非常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培训期间我聆听了八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考察了湖北洪山区实验外国语学校和武昌教研培训中心。专家教授以丰富的知识、鲜活的实例、幽默的语言、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吸引我们,感化我们,考察的洪山外国语学校全方位为我们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促进研训一体,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做法深深让我们赞叹,让我看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人精神。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非常接地气,让我感触颇深,收获颇丰,思考颇深。

【主要收获】

一、更新观念,增强了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本次培训中,田文江博士作的《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讲座中指出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中国需要教育现代化,他从历史的角度、中美教育的比较的案例,从现实的角度等多方面进行剖析,指出现代化国家需要教育现代化,需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创新教师教育观要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还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二、学习实践,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

姜英俐专家所作的《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出教师要改变研究形式,注重教育叙事的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价值,重建教育生活,让每位教师成为主动研究者和探究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所作的《基于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变革》中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语和评价语的研究,要修炼好教师的评价语言,从而调动点燃激励学生的学习,要研究深度教学,讲好教学故事。武汉市教科院朱长华所作的《教师行为问题的研究》从影响教师行为的因素分析,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加强教师的行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员的三项修炼》中指出教研员要加强课例研修,加强课程整合,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转换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专业课程的领导者,专业服务能力,课程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肖作钧所作的《怎样提高评课的有效性》中从怎样听课,怎样评课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要求听课要明目的,摸要素,和关系,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多谋略,精反馈,诚评价。以及评课要“四防八戒”等方面要求教研员切实要指导转型。在考察洪山外国语学校以及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中让我切身感受到学校“互联网+”的课程特色,以及三级教研网络格局,多层次集体备课模式,教学主题年活动形成了序列,211培训,案例培训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身感受到他们研训一体的累累硕果、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同时,也让给我们教研员增进了胆识,体会到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修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新跨越

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卫星通讯越来越影响到人们政治、生活、学习,人们的生活、学习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人们的生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引起教育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引起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育体制等一系列变化。课堂不再是惟一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学习资源,相互解决学习难点,交流心得体会,去获得心理的满足与荣誉的获得,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约束。在本次培训中,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志兵教授所做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出”从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个方面阐述了教研员的工具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观察和教学评价。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员的三项修炼》中提出了教研员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利用在线学习经历、翻转课堂、微课等的学习修炼,指导教师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傅华强院副长所作的《指尖上的教学研究》讲座从大数据时代的课程及教学变化,现代教学理念与教研转型等方面要求教学教研要明晰发展逻辑,转型要有信息化,从而利用“高科技”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新跨越。

【思考与反思】

课堂是教研员的根,研究是教研员的魂,课程是教研员的力量之源,作为直面一线的教研员,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普遍的教学实践,教研员要以前瞻的视野、专业的判断、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性、学科化的、融入常态研修的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智慧。因此教研员应深入课堂、走进课程、参与课题、引领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引路人。

1、教研员要有思想,去学习

教研员只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与理论水平,才能解决教学、教研中的新问题。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要向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的老师那样,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报刊,关注网络等媒体中教育方面的话题等手段,把握教研最新动态。

2、教研员要放下身段,去一线

教研员是一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只有认识到自身岗位的特殊性,只有明确了当前所承担职责的重要作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研员的角色和职责也发生了变化。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认识到教师所面临困难的症结,才更有发言权。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们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敢做示范,敢亮绝活,与一线教师共同磋商,共同进步。

3、教研员要自我反思,促成长

教研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除了具备专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要在在长期的教研实践中,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指导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及时为课堂教学把脉问诊。在教研中如何创造性的开展教研工作,教研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深厚的实践积淀,更要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正如此次培训中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员的三项修炼》中说的教研员要“经验+反思=专业化成长”,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着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创新度,在教研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才能顺应课程改革的形势,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名专业的课程研究者和引领者,成为与时俱进,更好服务于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研员。

总之,此次培训是一次对教研员专业修炼的提升培训,使我有了“开眼界、长见识、增胆识、出思路”的深刻体会,激发了热情。我将在工作岗位上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基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1

11月26日的学习,从张志伟老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中拉开序幕。张老师围绕实际、实在、实效三个关键词,以案例漫谈的形式告诉我们教研活动是为了学会思考,让课上得更好。张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立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每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脚踏实地的以学生的获得为准则。教师要在其中学会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张老师说,我们要用故事的方式做教研,做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教研活动就是组织老师讲教学中的故事。张老师的结束语深深地启迪了我:“复杂的事情简单,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我们总是把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张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有一位山村老师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教学条件下,用漫画的形式讲课科学实验,收到超凡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就是有效,就是高效。

我们遇事应该探究“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之道”。比如,我们讲解单词win(赢得奖品、奖项等)与beat(赢了某人、某队等)的区别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而如果换一种方法,使用下面两幅图,两个单词的区别是不是就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呢。

 二、简单的事情认真做

天下之事不难,难在持之以恒的做。再难做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分成很多简单的事情来完成。每天坚持做一点,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把事情做完的时候。每天进步一点,365天,就是365个进步。张老师讲到,如果我们每星期三节课,一年下来就是120节。我们在评他人的课时,比对自己。然后,我们就可以师人之长而自长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师备课、讲课不用心,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教学质量也不会好。简单的东西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就形成了流程,就有了标准化。

三、认真的事情重复做

熟能生巧,百炼成神。一件事情认真做,重复地认真做,到最后,就是凭着经验和直觉去做,根本不用去多加思考。这就是出神入化的地步。张老师列举案例:《我教口琴十三年》。一位从教室三年的音乐教师心声:从日复一日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炼凝华,总结自己的三大收获、三大变化以及变的原因。我们反反复复地认真地做好每天的工作,我们就离“灿烂”很近了。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有一句名言:什么是伟大,伟大就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一万次。世界上大部分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生在从事一个同样的事情,并努力为之奋斗。

四、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我们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让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张老师以评课活动举例,时机、内容不同、作用不同、方式不同,给不同的评课的老师安排不同的听评课任务。,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结合新的教学装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素养。

化繁为简,专注一事,熟能生巧,革故鼎新……我们如此这般去做“事”,终将美好!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2

开学初,参加了“延边州高效课堂集训营”学习培训,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亲历“小组深度建设”、“导学案编制”,将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而创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觉得诸多问题需要再细细思量……

一、高效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传统教学”衍生而来。传统课堂特别是新课改以后的课堂从来不反对“以生为本”,反而是极力倡导生本课堂,反对“以本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有实效的课才被评为好课。凡是能蹲下来与学生为友,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解读生活;教授的内容、方法新颖、活泼;且形成风格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被学界首肯。因此,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其实并不矛盾,绝非死敌。高效课堂不过是将传统课堂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最优方法“拿来”形成“模式”。

当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绝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和批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继承并发扬精华部分,改革或摒弃的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无需将课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测,让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实施和探索。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另起炉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将高效课堂理念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相互平衡和渗透,从而构建开放而扎实、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真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认知。

为师之道 ,贵在于导。“主导”何为?

其一是引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时,教师如果及时疏通,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便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茅塞顿开。疏导要热情、灵活。教师若能满腔热忱,学生的思维易被激发而活跃,教师若疏导有道,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远。

其三是指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总之,“善教者,善导”。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离开“精讲”。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要言不繁,善于一语道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把难点用最通俗、最精练、最鲜明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明白。科学的讲授才能准确无误、事半功倍,艺术的讲授才能化繁为简、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说,课堂需要教师倾情关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双向生命激发的过程。离开教师基于学生渴求的善导、精讲提升,课堂极容易流于肤浅,缺乏深度,阻碍部分学生的深层需求和高品质快速发展。所以个人不赞成模糊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语课、语文课等等论调。三个人同时上十个班的课,也让人疑窦丛生,课堂难道是流水线吗?

能不能做好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优秀教师可以一课多式、一人多式、一时多式。反过来说,好模式也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等加以约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无论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新课堂更需要渊博笃学、业务精湛、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文化素养一流的高品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初衷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为教学成果来争取荣誉。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3

我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一、王主任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就是王主任讲的'10个构建。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1、教学目标的定位2、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3、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4、师生互动平台的构筑5、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6、达标练习的设计与落实7、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8、恰当的身体语言9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10、合理的板书设计。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二、八个精心

1、精心备课2、精心上课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4、精心组织考试评价5、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6、精心进行教学反思7、精心制订教学计划8、精心开发课程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总之,我觉得不管当教师还是当教研员都要有实干精神;要有扬弃昨天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振兴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4

县研训学校于20xx年6月16日——17日在乐东中学多媒体教室组织举办的全县教研员培训学习已经结束。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学习内容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几位专家、领导精辟的专题讲座,给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可以这么说,这次培训是给我县全体教研员很好的充电。

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作为教研员,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怎样去调整好自已的心态,摆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应对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强化教研员的职责,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一个舍得大家关注和引起重视的热点话题。

记得这次培训,蔡运慎主任作《中小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专题讲座时,他以缜密的理论思维方式和超前的意识以及生动有力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讲座给我们今后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新的路子。

教研员怎样去听课评课,这是对教研员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师的《教研员怎样听课评课》专题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解读。他以从事教育教学几十年且来自最基层的有效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的确,听课评课,在众人看来,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它不仅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还包含着以人为本的哲理。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以及不同的对象,只有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维度的点评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作为老教研员深有同感。

网络时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教研。陈泽良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网络教研的地位,与其功能作用。过去单一的传统教研已被打破,我们不仅要构建一个强大的教研平台,而且还必须培养一大批懂得运用、熟练操作的教研员,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领头军。这又是教研员的重大课题和严峻的挑战。

陈生发副校长在谈到有效教研时,他针对当今的教研教学现状作了全面的剖析,并用“困惑、感悟、期待”六个字来概括。值得在座的听者深思。

海南省研训院的陈夫义院长的互动式讲座值得提倡,周积昀副院长的幽默令人兴奋不已。他们的专题报告全面地诠释了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误区。为我解开了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经的顾虑,增强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心。

我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的,富有成效的。我身为教研员,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经得起考验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

紧张充实的教研员培训结束了,首先感谢县研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次培训就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几个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研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研员就是教师中的教师。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且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获非常大,这是给自己的一次充电机会,使我对教研员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听课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怎样听课评课。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听课评课的模式,特别是陈夫义院长对教研员“兵法六”的.强调,使我茅塞顿开,真不虚此行。

教研员培训让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学习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但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研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时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研员。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