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故事童话故事

指南车故事

本文已影响 2.86W人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指南车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指南车故事

指南车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中国人的祖先还创造使用过“指南车”这一指示方向的工具呢!这项科技成果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那还是在远古的时候,黄帝为行“仁道”的事跟主宰南方的炎帝打了起来,结果炎帝失败了。

炎帝的惨败,激怒了他的孙子蚩尤。蚩尤聚集好多人马神兽,假借炎帝的名号,自称“为帝”,扛着大旗,杀气腾腾地朝黄帝的部落扑去。

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一场恶战。血流成河,尸首成堆,直打得天昏地暗,山呼海啸。酣战中,蚩尤不知道施了一条什么魔法,竟弄出漫天遍野的大雾来。一时间,白茫茫的大雾包围了黄帝的大军,他们只看见或隐或显、时出时没、逢人便砍、遇兵便杀的蚩尤,却辨不出东西南北方向。他们的高强武艺也无法施展,那雾好像白布幔子,罩在他们的四周,束缚着他们的手脚。黄帝站在高大的战车上,挥舞着宝剑,高声喊着:“拼命往外冲呀!拼命往外冲呀!冲出去就是胜利!”

可是,谁能冲出去呢!大雾死死地“锁”住了他们。

黄帝喊得实在是累了,他愁眉苦脸地坐到战车上。听着自己的士兵被砍杀的嚎叫声,黄帝心如刀绞。他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默默地对自己说:“得造个能辨别方向的东西,让它指引我们出去!”想着想着,他的头脑中竟出现了一幅清晰的图画:一个小人,站在一辆小车上,手指着南方。这车子不论怎样转圈,小人手的方向也不变。这时,黄帝的手不知怎么的开始动作起来,一辆精巧的“指南车”便做成了。在这辆“指南车”的引导下,黄帝率领着他的队伍,顺利冲出了迷雾。

后来,黄帝又重振旗鼓,打败了蚩尤的军队,并把蚩尤的脑袋砍了下来。

这个神话故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也不知道流传了几世几代,反正直到魏明帝青龙年间(233~236),人们还对这件事津津乐道。不过,谈论归谈论,却一直没有人动手去复制一个指南车。倒是魏朝的马钧,率先迈出了这一步,为中国古代科技史填补了一页空白。

指南车简介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出现时间

关于指南车的出现时间,有四种说法:

一、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

二、《古今注》及《鬼谷子》等古籍说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车,是因“越裳氏”来进贡,迷失了归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车,为他们引路。

三、刘仙洲在所著《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中说指南车的发明应以古籍《西京杂记》记载为据,定为西汉。

四、王振铎在所著《科技考古论坛》中说“创造指南车者,当以三国时马钧为可信”,并引《魏略》所记来加以证明。

从现有资料判断,知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有两种可能性:利用齿轮系统之定向性或磁铁的指极性。若以考古资料为据可知,中国齿轮出现的时间,在战国到西汉之间。《宋史》记载了宋代两种指南车的具体结构,可知宋代的指南车肯定是齿轮传动系统,依靠机械传动系统的定向性。则此种指南车出现时间不可能早在齿轮之前。

上述所谓黄帝或周公造指南车之说都不能成立,尤其黄帝发明之说更早于车的发明时间。以刘仙洲所说西汉已有指南车较为妥当。至于王振铎主张三国有指南车说,则就更稳妥了,但将这说成指南车出现的时间就保守了些。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依靠人力带动行走,连接齿轮传动木人指示方向的车辆。

关于指南车的发明有许多传说和记载。据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三国时代魏国的马钧、南齐的祖冲之都曾制造过指南车。《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结构和各齿轮大小和齿数都有详细记载。

现今虽可知宋代两种指南车的内部结构确是齿轮装置,与指南针无关,但对其他朝代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未见任何古籍及参考资料,也就无法证明其他朝代指南车内部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