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中心高三试题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本文已影响 1.02W人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

2017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学“三病”当须“治”

苏全有

当前我国的史学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智慧缺失、远离现实、考据失真。

所谓智慧缺失,就是指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缺乏价值、意义,还缺乏启迪、借鉴。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史学的功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史学研究并非都是如此。例如,有铁路史论者经过长篇大论之后得出结论称,铁路的修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外交史论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结论是“弱国无外交”;甚至有人口史论者通过对史料的艰难爬梳,指出人才主要分布在都城和省会……至于为数不菲的所谓“历史启示”,却鲜有启示可言,反而令人哑然失笑。诸如此类的情状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每念及此,不由得令人心中黯然。智慧缺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马后炮史学”。所谓“马后炮史学“,就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支撑,成者王侯败者贼寇。如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货币管理,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对此有学者批评道:这言下之意显然指18世纪仍为封建社会的日本,在制度上已较帝制中国更为优胜。这便纯属马后炮的历史认知。仅仅因为日本在近代迅速强盛,就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也是好的;因为中国在近代节节败退,就证明其制度在帝国盛世也是坏的。历史就像一个迷宫,其中布满智力机关,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出口。显然史学界应该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多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想。

“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当面对儿子的突然提问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显露了一丝犹疑和紧张。布洛赫之所以少了些自信,主要就在于象牙塔式史学的弊端:面向过去,背对现实。在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之间,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重前者,轻后者。特别是远离现实,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民众、民族关怀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了职称、奖金、晋升等目的的敲门砖。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小我”,少了“大家”。另一方面则在于研究成果与现实缺乏紧密关联。史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现实服务,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社会既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亦需要“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司马光。不能仅仅是“太史公曰”,还应有“臣光曰”。今天的史学研究者,在面对“据古鉴今、以立时治”的《新唐书》、明清的经世学派时,显然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真正有意义的史学研究应该是,以在今天看来已然陈旧无华、在当时却石破天惊的认知为研究对象,努力阐释其引发、生成的客观环境、条件等促动因素,不是着意于就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评判,而是寻觅蝴蝶效应中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此外,史学研究中的失真之严重,我们从光绪死因课题的研究史即可洞悉无遗。20世纪80 年代之后,学术界通过种种文献史料,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脉案文献、医疗档案,时人日记、信札、笔记、野史等,综合认为光绪帝系病死无疑。然而,到了2008年,经过众多科研、考古单位的数年努力,借助科技手段检测后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并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学发现。传统的文献档案研究与科技检测结果迥异,不免令人对前者顿生疑窦。文献档案在历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具有不容置辨的权威,但有关光绪死因问题的事例却给我们敲响警钟,所谓的文献档案真的可靠吗?另外,文献材料的不足还在于其内涵的多歧性。面对同一文献,必定见仁见智,还原真实的历史不能仅仅依据一家之言,我们应当批判地、慎重地对待文献资料,在实际研究中加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

今天,我们需要反璞归真、重建史实,也需要了解历史的底色、对比色。在未来的历史研中,亟须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文献档案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以去伪存真,复原历史的真实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史学“三病”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学者认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早期改良思潮虽然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时发展,却最终走向夭折,是因为中国的改革理论体系与日本相比还不够完备。

B.一段时期,一些研究者对陈独秀基本上持否定态度,除了认同他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外,对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倡导推动作用也从来不提。

C.关于孙中山曾试图用租让中国满州地区权益来换取日本军阀或财阀的援助的情况,日本学者先后撰文加以披露,而中国学界却对此讳莫如深,甚至刻意否认。

D.杨善群《变混沌为清晰的重大发现》一文,对1972 年出土的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的文献资料作了详细辨析,驳斥了疑古学者怀疑《孙子兵法》为后人伪作的言论。√

D(D 项杨善群的文章是在对出土文献资料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所作的,是据实考据,不仅还原了历史原貌,还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今史学研究成果并非都是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的创造性思想结晶,很多所谓“历史启示”不仅不能给人以启迪与借鉴,还常令人哑然失笑。

B.有学者认为,德川时期中叶的日本较帝制末期的中国更为优胜是马后炮的史学认知,作者却认为,日本近代的强盛足以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是好的。√

C.史学研究成果要与现实紧密联系,史学研究者更要摒除象牙塔式的史学弊端,对民众、民族要多一些关怀,在心中多装些“大我”,少装些“小我”。

D.真正的史学研究需要返璞归真,面对同一文献不能仅依据一家之言,更不能不关注它内涵的多歧性,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下努力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底色。

B(B 项中“是马后炮的史学认知”是作者而非学者的观点;“日本近代的强盛足以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是好的“也不是作者的的观点,文中只是讽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后炮史学”是史学研究智慧缺失的集中表现,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不能以创造惶的思想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更无法打开历史中的智力机关来去伪存真、复原真实。

B.史学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作者提出不能仅仅是“太史公曰”,还应有“臣光曰“,就提醒今天的史学研究者,应该把研究重点从《史记》转移到《资治通鉴》上。√

C.“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的新发现表明:文献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权威地位已经受到了挑战,今后在实际研究中应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和文献档案研究相结合。

D.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今天的史学研究者需要借鉴《新唐书》的编撰者和明清的经世学派的做法,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B(“应该把研究重点从《史记》转移到《资治通鉴》上”错,原文意在强调史学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不是具体研究项目重点的“转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bì)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说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宝鼎元年,迁左丞相。

皓性不好人视己,群臣侍见,皆莫敢进。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皓时徒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匱。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时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pián bì,谄媚逢迎),贵幸任事。凯面责定。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姚信、楼玄、贺劭、张悌、郭連、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遂卒,时年七十二。

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一,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场,故以计容忍。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

(选自《三国志,陆凯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节领豫卅牧 假节:凭借节操 √ B.若卒有不虞 不虞:意想不到

C.皆社稷之桢干 桢干:支柱骨干 D.加何定谮柄靠一 谮构:毁谤陷害

A(假节:为持节使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B.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偕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C.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D.凯终不以为意仍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C(原文标点为: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凯颇有功绩,位列宰辅。他治县有政绩,讨伐朱崖、陈毖及寿春作战有战功,后又多次受到晋封。在孙皓在位期间,位及左丞相。

B.陆凯怠君爱民,恪尽职守。他敏锐指出孙皓“不好人视己”这一喜好的隐患,还谏言孙皓要关心百姓疾苦,保国养民,以求长治久安。

C.陆凯临终劝君,远佞亲贤。他病重期间进言,何定不宜授以朝廷大事,奚熙也不能放任,而姚信、楼玄等人却应该提拔重用,辅国理政。

D.陆凯忠直不阿,被人嫉恨。他当面斥责何定,何定痛恨他,孙皓也对他多次犯颜直谏心存不满,因此在他死后,就把他全家移至建安。√

D(“在他死后,就把他全家移至建安”一句错,原文是“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而不是陆凯死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

虽说他统领兵众,但经常手不离书本。喜好《太玄经》,推论排演书中含意,用蓍草卜筮总能应验。(句意2分,“释”“论演”“辄”各1分)

(2)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

希望陛下心里想着重视留用他们,向他们询问当朝政务,让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万一出现的过失。(句意2分,“愿”“访”“拾遗”各1分)

参考译文: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丞相陆逊同族兄弟的儿子。黄武年间,陆凯任永兴、诸暨县长,在此职任上有政绩,被授予建武都尉,带领军队。虽说他统领兵众,但经常手不离书本。喜好《太玄经》,推论排演书中含意,用蓍草卜筮总能应验。赤乌年间,陆凯任儋耳太守,征讨朱崖,斩俘贼寇有功,被升任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陆凯在零陵讨伐山贼陈毖,斩杀陈毖告捷,被任命为巴丘督、偏将军,封爵都乡侯,转任武昌右部督。他与众将共赴寿春作战,回师后,被连续升至荡魏、绥远将军。孙休登位后,陆凯被任命为征北将军,以持使臣身份兼任豫州牧。孙皓登位后,陆凯被升任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兼任荆州牧,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国讲和,使者丁忠从北方回到东吴,劝说孙皓可以攻袭弋阳,陆凯劝止孙皓,他的谏言记载在《孙皓传》。宝鼎元年,陆凯被升为左丞相。

孙皓生性不喜欢别人看自己,各位大臣侍奉拜见,没有人敢抬头。陆凯劝说孙皓:“君臣之间没有互不相识的道理,倘若猝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臣们都不知往何处找您。”孙皓就听任陆凯看自己。孙皓迁都武昌,扬州地区百姓对逆流供应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当时政事颇多失误,百姓贫穷匱乏。陆凯上疏说:“臣下听说有道之君,用愉快的事情使百姓欢悦;无道之君,用愉快的事情使自己欢心。使百姓欢乐者,欢乐就会更长久;使自己欢心者,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确实应当重视他们的衣食,爱惜他们的生命。人民平安则国君安稳,人民欢乐则国君高兴。从近几年看来,国君的威信被桀、纣般的暴行所伤损,国君的圣明被奸恶的野心人物所搅昏,国君的恩惠被众多奸佞小人所塞闭。没有天灾而百姓的生命不保,无所作为而国家的财库空尽,惩罚无罪者,奖赏无功人,造成国君谬误百出,上天也为之作怪兴祸。然而诸公卿大臣献媚国君以求宠爱,困扰百姓来求得富有,诱导国君失却道义,败坏政事污秽风俗,臣下暗自为之痛心。如今与邻国结交友好,四方边境没有战事,应当尽力于停息徭役养育国士,充实国家府库,等待天赐良机。反而惊动违背天意,骚扰百姓,让百姓不得安宁,大人痛呼小孩哀叫,这确实不是保国养民的办法。”

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着他的面斥责他。何定非常恨陆凯,盘算着中伤陆凯,陆凯始终不放在心上,一心为国家办事,正义之气见于言面,上表上疏都羞陈国事不作讳饰,患恳之言发自內心。建街元年,陆凯病重。孙皓派遣中书今董朝询问他有什么想说的话,陆凯陈述说:“何定不可重用,应让他担任京城以外的职务,不应当把朝廷大事委托给他。奚熙出身小官,却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园,想恢复都尉严密那样的旧规模,也不可任由他发展。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連、薛莹、滕脩以及我同族弟弟陆喜、陆抗,他们有的清白忠诚勤奋,有的资质才智丰茂超人,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贤良辅臣,希望陛下心里想着重视留用他们,向他们询问当朝政务,让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万一出现的过失。于是陆凯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当初,孙皓常常怨忿陆凯多次冒犯自己的尊严违背自己的旨意,加上何定不止一次的谗毁陆凯,既因陆凯是国家重臣,难以用法律去惩罚他,又因为陆抗当时为镇守国防的大将,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容忍下去。陆抗死后,孙皓终于将陆凯全家迁移到建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次韵【 元】张可久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卜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②,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②,梦不到金谷园④,海上神仙。

【注J①鹤背扬州:《商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话。②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③琼林殿:古代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④金谷园:西晋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规模宏大,极为奢华。

8.这首元曲前五句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前五句作者通过鹤背、白云等意象,表现了主人公高洁的思想情怀,(1分)通过老子《道德经》和庄生《秋水篇》表现主人公自由的精神境界。(1分)他手捧《道德经》,骑鹤下扬州,以白云为侣,与风月作伴,口里吟诵着庄子的《秋水》,精神超然于物外。(2分)从而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快意自由、倜傥不群的高士形象。(2分)

9.末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末三句点明了全曲的主旨。即便无法登上“琼林殿”,也无由进入“金谷园”,那又怎么样呢?我宁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海上神仙。(2分)“名不上琼林殿”是对功名的藐视,“梦不到金谷园”是对富贵的鄙弃,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坎坷不得志的无奈和愤然之情:“海上神仙”则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感。(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迁往南海的鹏鸟振翼拍水、乘风高飞的名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后,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是“ , ”。

(3)王安石《登飞来峰》和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每空 1分,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

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竞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

“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

“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啰喽们不禁大失所望。“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

“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

“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啰喽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

“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

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什么时候播放呀?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

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

“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

“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

B.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

C.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

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

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滑稽荒诞的情节不仅起到了博人一笑的作用,还对荒诞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

A、E (答 E给3分,A给2分,D给1分。D 项“强盗首领决定改期”表述欠妥,文中所谓“改日再来重拍”只是撤离的借口。B 项“精明能干”错,“精明能干”侧重于说行动,此处应该是“诡计多端”。C 项“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错,行长的意思是“击不碎”)

(2)小说中的交通警察、门卫、顾客、职员等作为群体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作品塑造了滑稽愚昧的群体形象。①他们无知愚昧,毫无安全警觉意识。当强盗们以拍电视为由实施抢劫时,门卫的话里已经暴露出“上司没有事先通知”,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个摄制组,反而全都热情配合。②他们追求浮华,热衷于表现自己。门卫嬉皮笑脸地想要帮忙,显示自己的重要;作家适时地批评脚本,显示自己的才华;女职员们想趁机上镜头露脸,满足虚荣心;交通警察也想扮演角色,表现自己“捉拿强盗”的英姿。③他们不安本分,渴望刺激,异想天开。面对强盗们拍电视的谎言,银行中的职员玩忽

职守,不顾银行职业的严肃性;男职员们渴望“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行长想趁机为银行的.“防弹玻璃”作宣传;门卫和交通警察都忘了自己的职责,警察还想着怎么“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小男孩也觉得“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答:①开头写强盗首领的完美抢劫计划,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还造成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这样开头,不仅为后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以及那些滑稽言行做了铺垫,也与文章结尾写强盗计划破产的苦恼相呼应。③这样开头,就使计划的完美与实施时的苦恼形成了反差,突出了计划的荒诞性和故事的滑稽性,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是微型小说三要素,请从中任选两个要素,联系文本,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8分)

答:①构思新颖奇特。一场黑社会的抢劫银行行动本来应该是充满血腥的悲剧,然而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带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荒诞剧,罪犯们自作聪明,以为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脚;银行里的群众毫无警惕心,乱哄哄地配合歹徒的“拍摄”,反而歪打正着使歹徒的抢劫行动无法得逞,最后让盗“苦恼”起来,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

②情节相对完整。小说以抢劫计划作线索,从设计计划开始,到实施计划,再到计划破产,“计划”贯串全文。看似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③结尾出人意料。小说以强盗们的牢骚话为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本是强盗们打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抢劫,谁知却是这样的结局,不仅歹徒想不到,读者也想不到,可谓出人意料,本来是犯法作恶的黑社会歹徒,却抱怨世人“无法无天”,又不禁让人哑然失笑,这种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今社会”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发人深省。

(任选2点,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布雷:一入侯门不自由 杨芳

陈布雷一反常态地在屋中踱步,全然不顾地板上散落的纸团和戳断的笔头。“你不懂,你不懂,叫我全部编造,怎么写得出?”他冲前来奉劝的妻子大吼。

这是“西安事变”之后的一天。而在以往,陈布雷总是静声静气,极少疾言厉色。据说,那副恭谨严肃的样子,时常“令人透不过气来”。

此刻,身为蒋介石的“文胆”,他正为一篇命题作文抓狂。该文既要揭露“西安事变”中张良等人的狼子野心,又需突出蒋委员长的深明大义,同时还须对“全民抗日”等问题只字不提。“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在日记中,他留下这句感叹。尽管如此,他依然“听话”地完成了这篇捉刀之作。

这与10多年前,那位挥斥方道的记者形 象实在相去甚远。

“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上世纪20 年代初,担任上海《商报》总编辑的他,素以社论唪利著称。事实上,早在辛女革命时,他就曾写过堪比邹容《革命军》的战斗檄文,五卅运动中,他又因抨击殖民主义而被捕。

“主笔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笔。”这位年近30岁的年轻人说这番话时,全然没想到自己就此转折的命运。

1927 年,名声鹊起的陈布雷受到蒋介石的关注,在寄去一张签名的戎装照片后,最高领袖的“求贤若渴”,深深打动了这位“士为知己者死”的文人。一年后,他辞去报馆职务,追随蒋介石,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

多年后,陈布雷回忆往事说:“他要我入党,我就加入了国民党;他问我愿意做什么工作,我说愿意做你的私人秘书。由此一诺,一直做着这份工作。”

自此,由职业报人转变为宣传官的陈布雷,开始挥起大棒,钳制舆论。

“王芸生君是新华社的应声虫。”这是他同陶希圣在《中央日报》上与《大公报》展开笔战时的言论。原采,该报总编辑王芸生,斥责查封《新民报》的行为,撰文呼吁新闻自由。

“这是对你的警告,你还有什么可说?”这是他对某报停刊数日后的威胁。当时,此报违 ;背宣传纪律,不仅揭露河南旱灾真相,还对比衬映了重庆上层社会的奢靡。

难以想象,这些言论皆出自“横扫大军”(郭沫若语)的陈总编的如椽之笔。最为钟爱的女儿陈琏参加革命离家出走时,留下过这样的话:“时代既然已决定要在我与家庭间排演悲剧,我是无法抗拒的。”

事实上,这位父亲更是“无法抗拒”自身的悲剧。进入官场的他,一直试图保持淡泊清廉的文人操守。一位记者来家中采访,诧异地对门卫说:“我跑过多少码头,见过多少公馆,像你们这样可怜的只有两家,一家是陶(指陶希圣)公馆,还不如一个小老板。”

虽然在个人操守上,陈布雷极力还想保住一个读书人的秉性,但一入侯门早已身不由:对好友张治中进行监视,为孔祥熙舞弊案作说客。始终深陷矛盾漩涡中的他只能叹息:“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从政而又不懂政治。”

恪守从一而终的陈布雷,把自己比作“出嫁了的女人”。因此,当得知《中央日报》总编辑程沧波辞职做官时,他专门选择记者节去函表示惋惜。

这位“军机大臣”明白自己早已油尽灯枯。曾经面颊圆满而被邵飘萍戏称的“面包孩儿”,其时已日渐瘦削干瘪,像个长年吸大烟的老太婆,“身体好像直不起来,眼睛也好像睁不开”。

后人回忆,了948 年前后,陈布雷时常念叨:“人生总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倘使在抗战中被敌机扫射,也还有些价值。倘使积劳成疾而死,也还值得一些可惜。”

在那年冬天,他选择了“天下最大之罪恶”的自杀。不少研究者认为,此举是出于对蒋氏王朝的彻底失望。蒋介石则在10 年之后表示,陈布雷是因为听信他将下野的谣言,“愤慨之至而以死报国”。

今天,人们只能从他留下的遗书中体味他当时走投无路的心境:“任何人都可以鄙视我,责备我。”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这位国民党的“忠臣”也再未能如早年那样直抒胸臆,唯留下一声长叹:“让我安静些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材料一 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浙江慈溪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是蒋介石的“文胆”和“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早年宣传共和,拥护北伐。1937年 7月,蒋介石邀集国内知识界名流召开“谈话会”,在会上慷慨陈词,其中以“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抗战之责任”最为著名,它如同“抗战宣言”被广泛传诵,激励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最大决心。这篇演讲稿就出自陈布雷之手。抗战时期,他支亲属奔赴抗日前线,掩护民主人士。抗战胜利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申报》顾问兼常务董事。948 年 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蒋介石如失左右手,在祭文中称他为“当代完人”。 (来源: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47 年 6月,陈布雷对《文汇报》的徐铸成说:“我们国民党的举措的确是不能尽如人意的,但是,再腐败,我看至少二十年天下总可以维持的。“1948 年,他就没有这样乐观了,他在回答宁波同乡、立法委员毛翼虎时,说:“‘势力’两字要分开来,势是形势、力是力量。论‘力量’,国民党陆、海、空军优于共产党,问题在于‘形势’这个词。”毛认为陈布雷已看到总的“趋势”,在他身后仅仅几个月,南京城头就插上了红旗。

(来源:《社会观察》月刊)

材料三 “看样子我的身体是无法好起来的,我此心永远在痛苦忧念之中。四弟告我,百事要看得‘浑’些,我知其意而做不到。八弟告我:‘一切一切自有主管,又不是你一个人着急所能济事的。’又说:‘你何必把你责任范围以外的事,也要去分心思虑着急。’这话有至理,然我不能控制我的脑筋。”“最近常想国家是进入非常时期了,我辈应该拿出抗战的精神来挽回困难,但是我自问身心较十一年前大不相同,即是共事的同事们,其分心经济,精神颓散,不免影响工作,要像当年的振奋耐劳,亦不可得……”

(来源:陈布雷最后一天日记)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布雷为了一篇揭露“西安事变”的文章疾言厉色、一反常态,主要是因为文章需要“抑张褒蒋”全部编造,思想言论不能自作主张。

B.蒋介石关注到声名鹊起的陈布雷,陈布雷也被蒋介石的“求贤若渴”打动,陈便寄去一张带有签名的戎装照来表达“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情感。

C.陈布雷从敢吃官司的“主笔”“横扫大军”的陈主编成为蒋介石的“文胆”、宣传官,人生命运的转折也就开始了,他的一生都深陷在矛盾的漩涡之中。

D.陈布雷不但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更明白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结局。他对蒋氏王朝早已彻底失望,并预感到蒋介石将要下野,便选择了畏罪自杀。

E.陈布雷这位恪守从一而终的国民党“忠臣”,无法抗拒自身的悲剧,身不由己,走投无路,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未能直抒胸臆,唯留一声长叹。

答 A给3分,E给2分,C给1分。(C 项“他的一生都深陷在矛盾漩涡之中“表述欠妥,陈布雷只是身入“侯门”之后才陷入漩涡之中。B 项张冠李戴,“陈便寄去一张带有签名的戎装照“错,戎装照是蒋介石的。D 项中“便选择了畏罪自杀”错,陈布雷不是“畏罪自杀”)

(2)作者在文中树立了一个“一入侯门不自由”的书生形象,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陈布雷的“不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①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作为蒋介石的“文胆”,他必须服从蒋介石的意旨来写“命题作文“,与原来的“挥斥方道的记者形 象”“相去甚远”。②违背良心限制新闻自由。 由原来不怕吃官司的职业报人转变为国民党宣传官,不得不奉命挥起大棒,钳制舆论,限制新闻自由。③被迫之下“亲友不认”,糊涂做事。虽然还能保持读书人的操守秉性,但他却不得不遵从顶头上司的意旨,“对好友张治中进行监视,为孔祥熙舞弊案作说客”,最为钟爱的女儿也离开了他投身革命。④无法主宰自己的生命。陈布雷时常念叨:“人生总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倘使在抗战中被敌机扫射,也还有些价值。倘使积劳成疾而死,也还值得一些可惜。“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无法决定自己的生存价值,最终在极度矛盾中选择自杀来寻求解脱,终于走上了幻灭之路。

(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3)“一介书生”的陈布雷为什么要追随蒋介石?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①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书生,他关心时事,拥护北伐,拥护革命,而蒋介石当时作为北伐军领袖,符合他的政治理想。②他才华横溢,凭借自己的如椽之笔在社会享有崇高声望,能以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符合书生的理想。③陈布雷有书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身为最高领袖的蒋介石对他“求贤若渴”,深深打动了他,因此他甘心以“一介书生”追随蒋介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你认为造成陈布雷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陈布雷的悲剧命运既有社会的客观原因,又有个人性格上的主观原因。(1分)

客观来讲,当中国处于大变革时代,无论是领袖还是时代,都需要他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书生举起如椽巨笔,宣传革命。从政后时代也曾把他推向了权力的核心,抗战时期他以文报国的理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他既然将自己的命运与国民党这艘大船绑在了一起,那么随着国民党政权的风雨飘摇,他的命运也必然是悲剧的。这是时代的悲剧,阶级的悲剧,更是体制的悲剧。(3分)

主观来看,他一介书生,“从政而又不懂政治”,这个最大错误也导致了他个人命运的悲剧,使他“始终深陷矛盾漩涡”而不能自拔。廉洁奉公重视操守的他,无法在日益腐败的官场做到游刃有余,思想不能自主,身不由己,灵魂备受煎熬。能自省到总的形势,却因思想保守,被“从一而终”愚忠思想束缚,而无法摆脱。(3分)正是这种“既不能融入又不能摆脱”的优柔性格,又不忍见理想的幻灭,使他在大厦将倾之际走向自杀,最终成为蒋家王朝的陪葬品。(1分)

(意思对即可)

第Ⅱ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有人认为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也有人认为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脚、 ,不愿意干事了。

②孰仁孰暴,对立分明,而两者之中不能有中立的余地。像伯夷、叔齐那样,既不赞成殷纣,又不赞成周 武王,那种 的态度似乎是无法维持的。

③在革命的时代里,我们犯了错误——只有些爱国心,而不认识革命道路。细想起采,我们的独立不倚不过是 ,但求无过而已。

A.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独善其身 B.独善其身 明哲保身 洁身自好

C.明哲保身 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 √ D.明哲保身 独善其身 洁身自好

C(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因怕连累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偏重于自保。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偏重于保持纯洁。 独善其身:只顾自己的品德修养,也指只顾自己,不关心集体。偏重于修善养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此次参会,姚明带来的“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在他看来,专项体育课与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校园足球工作是可以接轨的。

B.能否正确处理好古今文化之间以及中外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体现了一个文艺工作者艺术智慧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文艺作品的优劣。√

C.本届论坛的才个分论坛分别 研讨“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从沪港通、深港通看两岸及香港资本市场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新挑战”。

D.中国的国学智慧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它不排斥什么东西,也不和什么东西相对立,它永远都是在吸收不同的传统,然后扩大和丰富自己。

B(A 项,中途易辙,应将“带来的”中的“的”改为“了”。C 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等问题”。D 项,语序不当,应将“扩大”和“丰富”调换位置)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 。 , 。 。 , 。

①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②在它们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③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 ④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 ⑤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⑥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A.④⑥③⑤①② B.①②⑤④⑥③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④⑥⑤③①√

D(首先确定简单的语言链④⑥;然后根据“发生的时候”和“及至时过境迁”推断出②在④前,进而排除其他项)

16.给下列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5分)

中新社海南澄迈1月24日电 (记者王子谦张茜翼)“我在法国旅游时,听到当地人对新加坡的直观印象,‘你就是从楼顶上有游泳池的国家来的’。”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新闻组主任韩咏红的记忆中,新加坡的旅游业就是这样抓住了国外游客的心。

“一带一路”建设,旅游业合作可先行已成为共识。24日下午,正在海南澄迈县召开的“一带一路”世界华文传媒经济论坛举行“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对话会,与会嘉宾从国际经验和历史文化出发,寻求旅游业的发展动力。

答:“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对话会在海南举行(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17.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元宵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11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及对联特征,不得重复使用短语。(6分)

玉树银花 歆享人间 赏花灯 欢歌笑靥 喜听檐上 举杯敬老

呜春曲 跪乳情 过年回乡 万户当门 千家把酒 观瑞雪

(1)(春节) 上联: 下联:

(2)(元宵节) 上联: 下联:

(春节) 上联:过年回乡喜听檐上呜春曲 下联:举杯敬老歆享人间跪乳情

(元宵节)上联: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下联: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每联 3分,其中内容2分,形式1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河南郑州77岁的张福海老人从小便痴迷绘画,还曾想当一名画师,但由于家境的原因,始终没有机会到美术学院深造。虽然他能利用生活和工作的闲暇时间看画展,临摹名作,留意所有有关美术的信息,但时光荏苒,“成为画师”的梦想终究还是难以实现。为此他愿意献身于美术做模特,甚至还愿意做裸模。他对记者说:“我希望美术模特成为我梦想的延续,我这辈子成不了著名的画师,但如果能成为画师作品的一部分,也很乐意。”

对于他的做法,有人支持,有人赞成,也有人不理解,甚至还有人嘲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①追梦人生才有意义 ②人生价值在于追梦过程 ③突破困境,坚持梦想 ④抓住机会,追求梦想 ⑤追梦永远不嫌晚 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