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1.62W人 

《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反思

  《回声》教学反思1

《回声》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4自然段,这一段讲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课文从这一自然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我运用课件,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与同桌交流回声是怎样形成的,指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然后要学生从书上找出描写回声的句子。接着,教师打出课件:随手扔起一颗小石子到水池里,要求学生观察、口述水面的变化:池里的水被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池塘岸边,又荡了回来。最后,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口述过程,展示课件,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由于学生对回声原理了解清楚、透彻,很快地就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

展示课件,展示水面波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回声》教学反思2

上完本节课后,对自己教的这节课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在第一课时中不集中学习生字,而是只对预习的生字进行反馈、检查,对学生反馈的难字进行学习、指导书写,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在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有些需要理解字意的生字也可以安排在这一课时进行学习。

本节课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但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了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让孩子们动手在纸上画一画表示回声的现象也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声波的扩散。随后,再要求学生讲解自己画图的想法,在回头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口述过程,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通过课件演示展示水面波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处理起来用了不少时间。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等,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的语气。

  《回声》教学反思3

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大通沟小学“一本书”教研活动,我授课的内容是《回声》。这次讲课,无论是准备阶段,还是授课阶段,都给了我一次很好的磨砺的机会。

1、反复揣摩,突破难点

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回声比较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

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就在想,怎样的方式讲来学生会更好的理解。在试讲中,我利用弹力球来作为声音的表态,通过弹力球撞上墙壁再返回来来理解声音碰到石壁后返回来的这么个道理,生的确是更好理解了。但是,这个实验却不严谨,因为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弹力球的弹设路径不是一个道理,于是,我只好摒弃了这个实验。在反复斟酌之后,以图画作为媒介,将声音的波纹和水的波纹结合起来,并以一个绿色的磁扣当作校青蛙来演示回声的产生过程,学生就很又快又好的理解了回声形成的原因。

同时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

2、语言简练,教态自然

在这次授课中,我反复更改详案,力求做到语言简练、得当,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有效的时间。同时,还要很感谢张主任给我提了些许建议,让我在教态上尽力去做到美观、大方。

3、总结反思,收获提升

反思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反思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1)扶着不放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孩子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在课的设计中,我要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设定上,我有两个方案:一是,青蛙妈妈为了帮助小青蛙解答这个问题,它都做了什么?二是,青蛙妈妈为了帮助小青蛙解答这个问题,它都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后来通过两次试讲,我决定用第一个方案。但是这样的一个方式却又其所欠缺得地方,就是只扶不放。学生的学习主动能动性没有很好的调动。

(2)朗读指导还欠火候

在朗读的指导上,我还有所欠缺,只是在读文中能初步地感知相应的语气,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练习了。我想,在指导朗读上,是不是还有什么更有效得办法呢?

(3)指导书写,不是专业出身,语言的组织可能还不够精准,内涵不够深厚。

在这节课中,我写了“岸”“影”“倒”等6个生字,通过按结构分类和观察字形、结构、占位之后,我重点指导了“影”字的写法,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或许书法的语言还不是很精准,写字的指导上还不是很到位。

总之,这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虽然我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课文的重难点也处理了,但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关注学生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课本只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载体,我们不应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而应该把视野打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