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本文已影响 2.72W人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课文清楚、完整地讲述了激光的特点和激光在很多方面的用途。全文采用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运用举例、对比等说明方法,突出了激光的“奇异”所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展现了激光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激光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够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灼、凸、咝”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溅、啪、震”等5个生字。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使用的表达方法,积累词句。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要点,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介绍激光特点及其用途的图片或投影片、录像片等。

2.让学生搜集有关激光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激光吗?激光是一种人造光,是最亮的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光的用途非同一般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激光的世界,去探索一下激光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13 激光)

二、初读感知,把握文章要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了解激光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激光的特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激光的用途?(教师及时引导与点拨)

2.研读课文1、2自然段,了解激光的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说说激光有哪些特点?请你划出相关的句子。

激光的特点:①方向性强。②亮度高。

(2)哪些句子分别写激光的这两个特点,请你来读一读。

“比如说,太阳、电灯发的光都是向四面八方照射的,散的;手电筒和探照灯虽然能将光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发射,然而经过一段距离,还是向四面八方散射开去。激光却能始终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

“如果我们眼睛盯着电灯看,会感到刺眼;盯着太阳看,会感到发晕;如果眼睛对着激光看,就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乃至失明。”

(3)认真读,仔细想,看看这两句描写激光特点的句子,是运用了什么方法突出了激光的特点的?(对比)你能具体说一说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3.研读课文3~5自然段,合作学习掌握激光在军事、工业、医学上的用途。

(1)学生速读课文3~5自然段,填写课后习题1表格中的相关栏目。小组内交流:文中都介绍了激光在哪几方面的用途?

(2)学生汇报激光的用途。读出相关的句子。

军事上:“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正在研制的有激光枪、激光炮等。”

工业上:“用它来切割钢板,在钢花四溅的咝咝声中,钢板一分为二,割缝又细又直,没有一点儿变形。”“如果用激光来钻孔,在一闪一闪的啪啪声中,钻石上的小孔就钻成了。”

医学上:“外科医生的手术刀,通常是钢制的,现在也可以用激光来代替。

教师适时简要说明激光在这些领域里的作用。例如,激光武器的特点:射击速度快,无惯性。激光钻孔的'原理:光束聚集,使金属表面焦点温度迅速上升,每秒可达100万度,可使金属汽化,留下小孔。

4.研读课文第6自然段,了解激光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怎样应用激光来测量远距离的?

(先利用激光制作测距仪,然后说怎样测量)

5.研读课文第7自然段,了解激光的其他用途。

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简单说一说激光的其他用途。

四、回归整体,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再读全文,感受作者是怎样写激光特点和作用的。

第2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激光的特点和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它的发明,为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有关激光的知识,同时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

二、再读课文,迁移练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自由朗读全文,然后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激光的资料,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激光。在交流中感受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随机播放介绍激光的科普片。(片段)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

损伤灼伤凸透镜咝咝声钢花四溅轴承啪啪声地震

2.指导写字:损溅轴啪震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掌握每个字的结构。

(2)分别组词。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重点指导“溅、震”两个字的结构。

四、学习写法,拓展练笔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激光的特点和作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行文:分—总结构,条理清晰。

写法:课文中用人的眼睛对着电灯、太阳、激光产生的后果做比较,能使我们更具体地体会到激光的亮度。

……

2.仿照“激光是最快的刀”一段课文,用“字典是我最……”做开头写一段话,说明字典的特点和用途。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说明文让我们领略了激光的神奇与奥妙,其实在自然界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希望你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善于了解一些高科技技术或高科技产品,拓宽视野,相信不远的将来,你一定会有好的发明与创造。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五、重点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

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故事导入、兴趣揭题

1、导语:师:(饶有趣味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兴奋地)喜欢!

师:(声情并茂地)从前,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到郊外去玩,忽然一头熊向他们逼过来。那个瘦子手脚非常麻利,迅速地爬上了一棵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急忙向瘦子求救:“朋友,快拉我一把!快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像没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中忽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于是,他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之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胖子会对瘦子说一句什么话呢?

生:你真是一个绝情的家伙,我再也不会和你交朋友了!

生:危险之时见真情!只顾自己逃命,你真不够朋友!

生:唉,刚才太危险了!不过,现在我懂得了交错朋友更危险啊!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胖子说的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2、2.师板书课题:《她是我的朋友》,指导生读好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生根据课题质疑。(预设:“她”是谁?“我”又是谁?“她”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3.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小组开火车读文,其他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1.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记。

3.交流: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2)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3)指名生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拭 抽泣 捂住 呜咽 竭力等词。(指名生读、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其他生认真聆听,是随机纠正字音。)

四、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感知故事起因

(一)听故事,感知故事

师: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想象一下。

(教师读课文1-4自然段并配小姑娘伤势严重的画面)

(二)交流汇报,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

交流汇报: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明白:

1.一个小姑娘受伤了,伤势很严重,甚至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输血能够救活她,因此需要立刻给小姑娘输血。(相机理解“迫在眉睫”一词,读准字音,明白意思。)

2.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个未受伤的孤儿可以给她输血。

(意图:结合对以上几个要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有生命危险。

3.交流:

(1)“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

(2)用“如果.......就.........说话。

(3)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4)指导朗读。

4、小结: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有感情的读1至四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品读感悟

1、学生质疑的问题

2、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教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村居》,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3、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三、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四、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五、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六、作业

自行修改,并工工整整抄在作文本上。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

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倒装、反复等写作方法的强调作用。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辛劳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青年近卫军》图片。

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得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关于这本书,有一个他和母亲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随同梁晓声一起走进他的回忆,来认识这位母亲。

(二)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学法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 )的母亲?

2.反馈,交流。

(1)从课前学习单的反馈情况看,这些词语同学们都认为比较难读: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时我们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你的学习单上的主要内容,逐一对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学反馈重要内容的概括。

(4)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辛劳、慈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我们怎么学?(看导语提示)

(三)读慈母形象,体会“情深”

1.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深入学习。请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随机板书)

(体会母亲工作辛劳。)

出示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的)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

(2)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环境描写也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3)穿插环境。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什么叫震耳欲聋?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音中,在几百只灯泡的炙烤下的母亲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

(5)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出示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什么而疲惫?因什么而吃惊?

(3)读出这份辛劳。

(4)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的母亲”出现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两句话上下意思差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你自己读读,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

(5)谁愿意把这一个个画面读出来?(配乐指导朗读)

师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脑海里,所以作者要这样写。

出示句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

(3)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4)母亲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师引读并板书)

(5)你们知道母亲这样争分夺秒是为了什么吗?

补充资料: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

(6)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

师:我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母亲爱儿深切。)

1.课文中母亲的哪些描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爱呢?小组合作,划出母亲的言行,讨论讨论。

句子一: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句子二: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句子三:“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句子四: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2.小组派代表谈感受。

3.这是怎样地“掏”?怎样地“塞”?怎样地“凑”?(预设:毫不犹豫、充满关爱、迅速、很不容易……)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预设:母爱、期望与理解……)

4.什么数落?数落我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因为我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师:对我的要求母亲是毫不犹豫,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就是──慈母情深。

(四)写话补白,升华情感

1.对于一个经济如此拮据的家庭来说“一元五角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母亲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大家子来说,“一元五角钱”更是得来不易。那么母亲是如何再次凑钱给我买书的?(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母亲辛苦凑钱的过程。)

师:无论是母亲的“掏”“塞”“凑”,还是母亲数落的话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3.交流、反馈。

4.千言万语说不尽,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们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多点体谅,多点懂事,就像作者一样。最后让我们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中结束我们的课。(诗歌朗读)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考虑: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考虑:课文一共几小节,应该如何分段

4.指名交流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第一局部(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局部(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局部(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指名分段落朗读

1、指名朗读

2、学生评价

3、再指明朗读

四、安排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这句话。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局部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抖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身的感受。

四、安排作业

1、把成语补充完整

守株待( )金( )独立九( )一毛

胆小如( )万( )奔腾画( )点睛

2、照样子写词语

枝繁叶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并有针对性指导。

2、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一、学习第三局部

1.默读这一局部,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假如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想不想看一看?

2.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用自身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二、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示出作者在“观察”呢?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方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四、安排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适当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字典 纸 水彩笔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看图,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课文最后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填空。想象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1)太阳像( )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 )地,使劲儿向上升。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讨论

作画 背诵

如若逐句讲解,原本蔚为壮观的日出景象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

(2)光透过云缝( )到水面上,( )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3)的光芒给黑云( )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 )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 )紫色或者红色。

4、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海上日出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看图作文,运用语言

向学生展示一幅日落图,让学生试着描绘日落这一动态的景观。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光芒四射的红日喷薄而出,这自然界的伟大奇观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将其中的一篇游记寄给他的哥哥,这就是《海上日出》,是杂记中的第23篇。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

“海上日出”蕴含的科学道理为什么“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刚升起的太阳是红的,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到红色。“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光量不大,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为什么太阳“使劲向上升”是“一纵一纵”的?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被蒸发上升,水蒸气不断向上运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所以看太阳时,就产生“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P29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3、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简答题7)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4、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P50—54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五、教学设计题

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P10

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北京将在 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P22

答题要点: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重实践、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

基本流程:(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2)围绕目标,收集资料;(3)学生分组,交流资料(相关奥运的知识、图片等);(3)确定主题,分组准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选用的内容,分工完成设计、图片处理、文字编辑等工作);(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5)全班展示,畅谈感想。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P25

答题要点: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日常生活和语言积累为素材,将课文的学习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写结合的形式:续写(《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会发生什么?)、仿写(《四季》、《春雨的色彩》)、扩写(《燕子专列》:“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炎车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发言人,你会怎样呼吁大家?)、改写(古诗比较多,《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补写(《纸船和风筝》: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事?)等方法。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还有比象更大的动物,你们知道吗?

2.出示鲸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板书课题:鲸)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字音重点:哺乳、肺(强调肺字的书写)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部分字词的讲解。}

词语理解难点:通过结合人体部位学习。

3.思考一下:鲸和鱼的区别是什么?并看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4.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2.出示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

3.课件出示: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完成下表:

说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教师进行总结。

四。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组合作学习研究,为自己选择适当的角色进行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入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预习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9.鲸

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下午由杨老师陪伴大家一起来度过,见到大家杨老师很高兴,所以杨老师想先跟大家做个游戏,好不好?什么游戏呢?吹鸡毛,规则很简单,本次吹鸡毛比赛为两组对抗形式,每组三人,双方尽力将鸡毛吹向对方场地鸡毛落地时落在哪一方的场地上,哪一方为输,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结束双方交换场地,发“毛”权由双方“包剪锤”决定。请一个小组派两位同学上来!一人扔鸡毛,一人吹,其他同学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呐喊助威!(2分钟)

二:新授

1. 刚刚的游戏好玩吗?这么精彩的场面可不是每天都有,不管什么时候回味起来都觉得很有趣,我想请大家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描述的最精彩!(3分钟

2. 谁愿意把你的作品给大家读读?

3. 师投影出示一个反面范例,他写的怎样?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呢?今天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人物的描写方法。板书:人物描写方法

4. 出示范例:武松打虎

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呢?咱们先向名师请教请教。

同学们,知道这是选自哪部著作吗?《水浒传》22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文段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武松的?

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小结:作者之所以能将人物写得更丰满、活灵活现的,是因为作者用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将人物塑造成了经典,让我们的文学天空中群星闪耀。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作文的描写方法之一——动作描写。板书

5.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指名生回答)

师小结:人物的动作可以分为表情动作、形体动作和其他各种动作。行动能把人的个性特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这么说,描写一个人物,有时没有外貌描写,但仅通过动作描写就能够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表情动作 形体动作 其他具体形象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1.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武松神勇无比的那一幕。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武松打虎的经过写得那么扣人心弦呢?我们习作时怎样才能写出精彩的动作描写呢?(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好,请你告诉我,你从施耐庵老先生这里学到了什么好方法?(3个组)

4.师总结: 板书:

A、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B、按动作的先后顺序有层次地写清楚、写具体。

C、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准确而恰当的运用动词,千万不能笼统。(比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词,如:“盯”“瞅”“瞪”“瞟”“瞥”“瞻”……)你还能举什么例子?

D、把动作和表情结合起来写。与修辞手法相结合。

E、加上心理活动

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要想写得描写的准确生动,就是要写出人物在具体事件或事情片段中“怎么做”。板书

四、重新游戏,仔细观察

1.假如时间重新回到刚上课我们做游戏时,你这次会怎样做呢?想不想再体验一次?再派一个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察。

2.开始习作,不仅要写出动作还要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来。(5分钟习作)

五、讲评

(1)说说他写的怎样?好在哪?

(2)不好在哪?还能怎样改进?

六、师总结:作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很高兴大家能把动作描写的要点都渗透到我们的文字中,你们让文字的力量显得如此强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妙的瞬间无处不在,就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并将它们栽种在我们灿烂的文学土地上。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设想

《珍珠鸟》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教学都是写动物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同时,进一步学习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反映生活的能力。《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要记叙养鸟活动,着重描写珍珠鸟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3)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

(4)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观察,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程序:

1谈话亲近,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你养过鸟吗?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朋友。大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他从珍珠鸟身上感受到了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出示幻灯片)看着图,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珍珠鸟好小、好可爱啊。(读题时读得很美、很轻。)(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播放朗读录音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听读的时候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做个小小思想家:

(1)从文中我们发现小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由“怕人”到“亲近”人)

(2)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找到那句话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研读赏析

①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有关语句:用“———”在文中画出“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即“我”的举动),用“~~~~~~”在文中画出鸟儿的反应?

(方法:先自读勾画,后小组讨论,最后大屏幕显示)

我珍珠鸟

布置环境;很少扒开叶蔓瞧一点点熟悉

不惊动它们探出头;在笼子四周活动;大鸟一叫就飞回去不管它决不飞出窗去;胆子渐渐大了,落在书桌上

不去伤害它挨近;蹦到杯子上喝茶,偏脸瞧瞧我的反应

微微一笑跑到稿纸上,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伏案写作趴在我肩上睡着了

②让我们来做个小小欣赏家: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等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你从文章中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例如: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桌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故意去掉三个一会儿)

师:意思没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生齐读这句话。

生:老师,你把“一会儿”丢掉了。

生: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说明小家伙活动的时间特别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表现了它的调皮,让人好喜欢。

生:用上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该生朗读本句,表现了珍珠鸟的“神气十足”。)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原文。

“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初到新环境中流露的忐忑而好奇的神态。

“神气十足”地“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既淘气有天真,不懂得尊重权威。

③再仔细读读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说后全班交流,并指名学生朗读出珍珠鸟的性格特点。

4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①师配乐范读

②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站起来背给同学们听听吗?生配乐读,可做动作,其他同学评议。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指导本课的字:

捷 遮 蔽

四、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五、开卷有益:《带刺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一)咀嚼品味,感受“艰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师:先来看这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是啊,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他出生的村庄,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缺水的日子,去感受水的珍贵。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哪句话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第二句)

(幻灯片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我们班有没有老家很缺水的同学?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吃水的.问题的?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8.小结板书:同学们很会读书,抓得很准,品得也很有味道。总而言之,这句话集中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板书:艰辛)

9.指点:很多时候,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关键的字、词品一品,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进文字,读出来。

师:所以说……{幻灯片出示:“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生接下文两句,读完)

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10.过渡:是啊,正因为缺水,水比酒都贵,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村里人才如此的渴望有水喝呀!

(二)想象画面,体验“欢快”——教学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在长期的等待、煎熬中,某一天,终于下雨啦,有水啦,这时候,人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看谁最先发现文中的关键信息?(储水、洗澡)

[出示句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句子。

3.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快?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那些大人们又会做什么呢?

4.交流。

5.追问:我们通过朗读、想象、描写充分感受到了人们的欢乐。但老师

想问问大家:此情此景,你还觉得在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

师:这那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并且是狂欢节啊!这

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回味当时的场面。[幻灯片出示句子]

6.师生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的1、2、3句话)

(生接读)然而……更多的……特别是……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

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出示狗尾巴草]

师:是啊,在记忆中,“我”出生的地方永远缺水,缺水,缺水!所以,

我的童年虽然远去了,但关于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雨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夏天,更多时候是母亲用水窖里的水为我们纳凉。[出示水窖]自读课文的2—5段,看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冲凉的感觉是怎样的?(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批注。)

2、学生默读后交流。师引导、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3、细细品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一边……一边……”体会母亲想让孩子更凉快的心情。

(2)缓缓与倾注是否矛盾?体会即使是一勺水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甚至是一种奢望了,说明水的珍贵。

4、谁来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传送给大家。

5、引读“顿时——”

6、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师配乐朗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7、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8、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出示: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9、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带来如此的享受和愉快,作者把母亲的这句话也牢牢地记在心头。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的是饿坏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饿”的体验。

(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能让生命延续的食粮了;水对他们很重要,水对于他们来说很珍贵。)所以,原来的题目叫“饿水”。

(四)总结

1、在作者的童年浪花中,那雨天脱得光溜溜在雨中洗澡带给作者的痛快如此记忆犹新,骄阳似火的晴天里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所以……

师: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雨中的狂欢……[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用一勺水带给我们兄弟四人的幸福。

同学们,缺水给村里人带来“苦”,但在作者的文章中,我们却丝毫找不到“苦”的影子,我们发现更多的是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幻灯片出示: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在这种“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可以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水的珍贵。]

2、我们感受了水给作者带来的乐,更感受出了缺水带给我们苦,感受到了“水成了我们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你此时最想说什么?(珍惜水资源)

3、老师要送你们一句话:有水莫忘缺水时,莫要痛快一时,痛苦一辈子。

(五)作业(出示)

1、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

2、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或是写段小文章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观察你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6水挑水艰辛

板书设计:最珍贵的东西雨中洗澡痛快珍惜水

一勺水纳凉舒服节约水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拮据、沾手、适度、捣乱、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头头是道”等词语,读准儿化音。正确认读多音字“和、调、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4、学习作者用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民俗风情的民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并且每个节日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食物。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节日和这天有什么代表的食物吗?

对,刚才提到的饺子是中华美食的代表,现在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饺子的文章。(板书:饺子)这么多形形色色,品种繁多的饺子,谁能说说饺子有何象征意义呢?

饺子本是平常物,但是文中的饺子加上了花边(板书:花边)以后,便不再平常了,这个花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赶紧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文中的多音字,画出不理解的词。注意读准儿化音,如:调馅儿、擀皮儿、糖馅儿、花招儿、脑瓜儿、玩儿、劲儿;认识多音字:看火中的“看”(kān)、和面中的“和”(huó)、系上围裙中的“系”(jì)。

2、分段朗读课文,分步交流阅读成果。

(1)花边饺子是什么样的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件: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2)我和妈妈之间围绕花边饺子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小时候、长大后两部分。引导学生借助课题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生: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表达了“我”与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走进童年,体会母爱

1、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候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

2、交流后出示课件: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借用,带有褒意),妈妈的“花招”是什么?

(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结合文中的“挨”“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破天荒“等词语,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课件:拮据:缺少钱,生活境况窘迫。

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她心里在想什么吗?

指导朗读。(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

(3)引读课文。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生接读)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块煮时——(生接读)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捏出了漂亮的花边饺子——(生接读)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生接读)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虽然生活艰难,有妈妈的呵护,我们依然是快乐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的不仅是肉馅儿,还包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亲情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份浓浓的爱。

四、研读课文,亲情回报

小时候,妈妈的花招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无声的浓浓的母爱。长大以后,我也耍了个花招,我们认真读读课文4至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

2、反馈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我为什么耍这个花招?因为妈妈对饺子是情有独钟。(妈妈一辈子最爱吃的是饺子。每逢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为得意,而且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妈妈对饺子的特殊感情。)

(2)“每逢见我拎回肉馅儿,妈妈就立刻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来调馅儿,绝不让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她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联系第2自然段体会。)

软硬 绵香 盆手

1、馅儿调的又(香)又(绵),面活的不仅(软)(硬)适度,而且(盆)(手)两净。

擀皮儿送皮儿看火

2、只有到包的时候,妈妈才叫上我们,让爸爸(看火),我(擀皮儿),弟弟(送皮儿),指挥得头头是道。

以上两句话,表现了母亲干活不但——,而且——。

文章2处写到母亲包饺子不重复吗?(小结文章的表达方式:前后呼应。)

(3)“我明白了,妈妈只喜欢吃饺子,那是她几十年来的食品。”饺子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母亲来说,包饺子是她在艰苦的生活中带回给她和孩子们的是无限的快乐的,他永远都难以忘怀这种困苦的快乐,所以日子好了母亲对山珍海味不感兴趣,而对饺子情有独钟。)

妈妈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快乐、惊喜)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领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感受花边饺子给母亲带来的无比惊喜,如: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等句子。)

从这个糖馅儿的花边饺子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爱)

分角色朗读生日这天的对话,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默读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把糖馅儿包到了花边饺子里。

思考:这花边饺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素馅、肉馅、糖馅,更是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和默默的、深沉的母爱。

(小结文章的表达方式:托物寄情。)

2、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是呀,妈妈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让我在艰难的年代里感到幸福和快乐,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回报别人去爱别人,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动情地读一遍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出示课件:

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妈妈教给我的仅仅是花边饺子的做法吗?

教给我了做人的道理教给我懂得回报使我懂得了饺子里有浓浓的母爱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爱别人我知道了如何感恩

师:披衣细数来时路,岁岁年年脉脉香,现在让我们用心地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吧!(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谢谢作者也谢谢同学们,这节课让我收获,让我感动,花边饺子浓缩了母亲一生一世的沧桑,镌刻着母亲抚育儿女的满腹辛酸,虽然时代在变,包饺子吃饺子的人和心情有在变,但唯有母亲对我们的情与爱不变,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大声向妈妈说句:妈妈,我爱您!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