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课文

不可同日而语的典故简介

本文已影响 2.7W人 

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事物相异,彼此不能相提并论。源自《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不可同日而语的典故简介

公元前333年,主张六国联合抗秦的苏秦,从燕国来到赵国,劝说赵肃侯参加抗秦的联盟。他说:“赵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担心秦国总有一天要向赵国大举进攻。目前,中原各国中最强盛的就是赵国,西面的秦国最害怕的也是赵国。秦国之所以不敢现在就轻易地向赵国进攻,是因为害怕韩、魏支持赵国。我仔细地研究了各诸侯国的地形与实力,中原各国的土地加在一起有秦国的`5倍多,军队加在一起,是秦国军队的10倍多。如果六国联合起来向秦国进攻,一定可以打败秦国。可是,处于目前这种分裂的状态,那就必然被秦国灭亡,成为秦王的臣下。”“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叫别人对自己称臣和自己对别人称臣,是截然不同的,难道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内来谈论吗?”赵肃侯听了,表示赞同苏秦的意见,并当即拜他为相,让他约会其他五国,共同抗秦。

后来,人们借用这句话时,其中的“言”又写作“语”或“论”,语义相同,都是表示事物性质不同,不可相提并论。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