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课文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语文写作指导

本文已影响 1.57W人 

近墨者黑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语文写作指导

古人云:“近墨者黑。”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次验证过的。在当代社会,我认为,这句话仍不失为一条烁烁放光的真理。

墨者,即行为上缺点错误很严重,已经达到“墨”色的人。那么旁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一旦碰到他,未必能项得住黑色的诱惑,犯错误、受墨染的可能性是极大的。难怪自古便有“孟母三迁”“亲贤臣,远小人”之说,足见环境影响的重要。“近墨者黑”言之有理。

众所周知,小偷是让人嗤之以鼻的。那么众多的小偷是怎样形成的呢?多是厌学、游荡于街头巷尾的顽童,偶遇“龙头大哥”之类的人物而学坏的。他们见此童还聪明,于是平略施小计,教点偷鸡摸狗之术,辅之以事成后的小恩小惠,至此,一个地道的小偷便产生了。“龙头大哥”之类,墨者也,厌学顽童,近墨者也,顷刻变黑。呜呼,近墨者黑!

抑或有的小偷无师自通。那么那些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不正是“墨”吗?

稍懂点辩证法的人就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试想一个人接触一些不良事物,就好比一个人周围总是些满嘴脏话的人,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必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影响,而人的言行正是这些客观存在的反映。可想而知,久而久之,那个身处脏话包围之中的人,必然也是脏话满嘴。“近墨者黑”,有实可据,有理可依。

也许有人会说我认识太绝对,看法太偏激,可能吧。我不否认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但有近墨却没黑的事,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尚未涉世,思想活跃,追求自我意识个性发展,世界观没形成,分辨能力不强,常常是冲动地做,缺少细细地想,就有可能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听什么话做什么事。为了写好我们中学生活的历史,为了保持我们的天真纯洁,还是尽力避开丑陋和阴暗,多寻找忠诚和光明好。

改革开放,西方文明从意识形态领域,从经济领域滚滚而至。这其中不都是金玉良言,当然也不都是洪水猛兽。请记住“近墨者黑”的古训吧,明辨黑白,才能做祖国的'栋梁。

点评:文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但作者却对可能出现的立论偏颇作出了修补。在例文第6节中,作者并未全盘否认“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而只是强调这种概率出现几率太低,并且巧妙地联系中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论述,使得文章的逻辑性大增。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深入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学习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由此及彼、探究原因、预测未来(分析结果)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学设想】

1.温故知新:从对经典课文的回顾重温中,借鉴缘事析理的思维方法。

2.训练思维:将思维训练与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始终围绕一件典型案例,对该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结果等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师生活动:采用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增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

一、深刻含义

深刻,是指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二、文章深刻的表现

1.揭示自然、社会现象存在的背景和原因,展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2.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特殊现象一定有其存在的特殊道理,特殊性一定有着一般意义, 文章可以揭示特殊现象与必然间的联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要受其特定条件(原因)的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行文中以问引论,追根求源,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揭示出来。

4.揭示观点的启发作用。关注现实、关注热点,探讨问题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把话题与当前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说别人未说之言,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三、温故知新,以读导写

写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或许,我们课本上很多经典篇目能给我们以启示。

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剃光头发微》等几篇课文,在写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

1.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生命、天地宇宙等等。

2.比较鉴别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就能很容易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差别即特点,抓住特点也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了。比较鉴别就是通过比较来辨析事物的差异。从逻辑思维的层面讲,难度不大,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和小人心态的比较。比较鉴别有三条路可走:其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的比较;其二是某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的比较辨析,如正反对比论证;其三是类比分析。

3.探究因果

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发展的结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就是探究因果。从思维过程看,探究因果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由结论追溯原因;其二是由原因探究结果。

4.由表及里

四、剖析案例,训练思维

1.出示典型案例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2.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提问: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

3.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提问: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认为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

4.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提问:确实,近年来,外来文化对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以上大家所说的外来饮食、服饰、节日、影视等。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外国文化在我国为什么会如此风行?(讨论并归纳)

5.辩证说理,预测结果

提问:外来文化的涌入,看来已不可避免,你觉得外来文化涌入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一种什么态度?请大家来结合你熟悉的外来文化涌入的实例,谈一谈外来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五、归纳探究:

对外来文化的进入,同学们的反应各异,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辨论。

六、拓展

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其影响也许我们还无法预见,其利弊也很难判断,那么,在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入侵”现象呢?生物入侵又会带来怎样的的影响呢?它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启示:

(2)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