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课文

常用的修辞手法详解

本文已影响 8.87K人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会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这样在学习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学好每一篇文章。下面是常用的修辞手法详解,欢迎阅读了解。

常用的修辞手法详解

比喻

这种修辞手法是各种文体中用的最多的,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某种特点,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如果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拟人

就是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它的作用是使所写的“事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就把树这种事物形象地当作人来看待,使它们具有了人的特性,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些东西。

夸张

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烘托某种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形象地展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

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果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释得更加严密和透彻;用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例如:《父老乡亲》中的歌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另外还有“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深刻地反映出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爱。

对偶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工整。表现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荀子解蔽二十一》中的“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李白的《送友人》中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都运用了对偶手法。

引用

就是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它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例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设问

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例如:这道题这样做对吗?这样做对。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借代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如:“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擦着白的粉……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豆腐西施”是以自己的年轻美貌招揽顾客,这就免不了要遭到游手好闲之徒的某种轻薄和戏辱。这里就是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豆腐西施”指代杨二嫂。

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反复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有的表示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常用修辞手法,对于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学好课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