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课文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

本文已影响 7.38K人 

即“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去讲究个人恩怨。语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即位后,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后来,他遭人诋毁,被汉文帝疏远,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针对大臣获罪受刑的做法表达了意见。他认为体罚大臣,不合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规定,要求对有罪大臣待之以礼,不上刑罚,令其自裁。他说:“这样做了以后,大臣就能做到为国忘家,为公忘私,见利不随便谋取,见害不苟且逃避,以节义上报君王礼遇之恩。”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提议,废除了对大臣体罚的规定。

“公耳忘私”(公而忘私)一般还指大公无私的行为而言,含有褒义。现多用以形容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