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手抄报

关于七七事变的手抄报内容

本文已影响 2.86W人 

现如今,大家都看到过自己喜欢的手抄报吧,手抄报字行间要整齐,字体不宜太小,忌潦草、错字。手抄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手抄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七七事变的手抄报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七七事变的手抄报内容

七七事变作文 1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着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抚摸与眺望。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七七事变作文 2

《卢沟桥烽火》是小学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令我震撼的一篇课文。

打开课文,我瞬时穿越时空的长廊,来到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中日两国正在激烈地交火,双方死伤惨重。战火中,中国军人手持大刀奋力向敌人砍去;硝烟里,战士紧攥雷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断梁残壁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中国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歌,用他们的坚强的毅力震撼了我,让我了解了“抛头颅,洒热血”的真谛!

合上书本,我陷入了沉思:21世纪的中国唱着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全国人民沐浴着一国两制带来的春风,品尝着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带来的激动,期待着北京奥运的如期开展……是什么力量把中国人民从硝烟弥漫的苦海带到国泰民安的盛世?展望未来, 中国如同一艘巨轮,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世界这片广阔的海域中劈波斩浪;中国恰似一枚火箭,以他强大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这势头是什么?这力量又是什么?——“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先烈们的这一民族精神吗?

人家说我们没有民族精神,人说可以不在乎,但自己不能不争气,争不了气但也不能不知羞耻;我们就不能匡正大义吗?总理说多难兴邦,但这样今是好忘了昨日痛,如何兴邦?

我们的公众媒体忘了,难道我们的人民政府也可以忘吗?至少要提醒一下国人吧?

我说的不是狭义的记仇,但人不能不知羞耻;倡国人民族精神,让国人知耻而后勇,为的就是兴我华夏,为这世风日下的社会保留一点中国人的尊严今天,我才真正了解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祖国的今天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想,祖国的未来不管发展得多快,作为接班人的我们,都不能放弃先烈们的精神!

七七事变作文 3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吧,但大家知道抗日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吗?那就是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入夜10时,日军在离北平(现在北京)十余里的卢沟桥附近行军事演习。军事演习过后,日军为了侵华,诡称有一名皇家士兵失踪,要求到卢沟桥附近的宛平镇搜索,我方军队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7月8日,日军支援军到达卢沟桥,便向宛平镇发起了进攻,同时又向卢沟桥发起了进攻,枪击,炮轰,战争开始了。中国的和平结束了,战争开始了,战场,原本是可爱的宛平镇,但现在却充满了硝烟。我军的一个师部顽强抵抗,一位战士拿着一把大刀,冲出城门,直到砍死砍伤13人,才英勇牺牲。一名士官拼死指挥……

日军在全面侵华时,派出了日本全部的部队,充分看出日军的野心。8年,中华儿女受尽了耻辱;8年,中国战士流尽了鲜血;8年,中国迎来了和平。若当年没有卢沟桥事变,那该多好啊!中华儿女就不用受尽耻辱,中国战士就不用流尽鲜血,中国早就迎来了和平……

七七事变作文 4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团结的民族。一个多世纪以前,中华民族遭受了外来侵略者的压迫。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候,优秀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祖国和人民。

在北京的西南郊,有一条河---永定河。永定河上一座石拱桥横跨河上,这就是卢沟桥。卢沟桥东端,连接着一座古老的小城—宛平城。当年,城里驻扎着负责守卫卢沟桥的中国第二十九军的全体官兵。1937年7月7日夜幕降临后,卢沟桥四周一片寂静,晚10时许宛平城下突然冒出一批鬼子,他们排成四队,全副武装向宛平城匆匆跑来,驻军官兵发现情况不对在城楼大声喊道:“什么人?”鬼子队伍中一个人站出来,他气势汹汹地喊道:“皇军刚才在演习的时候,一名士兵失踪了,我们要去搜查。”守军没有听他们的。……

1937年7月,一场如火如荼的人民抗日的战争开始了。

事件简介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事变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2]。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