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问答

求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本文已影响 4.58K人 

王安忆《风筝》高二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求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①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②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③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④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1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1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只能跳脚了。

⑤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⑥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学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我闲来无事,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⑦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让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⑧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

⑨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每周上3次英语课。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做着搏斗,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写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选自新星出版社《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母亲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需要照顾,作者由此赞美天下的母亲,揭示了她们最爱操心、最疼爱子女的共性。

B.母亲就像牵着风筝一样,将子女牢牢地牵在手中。作者和姐姐远到农村插队,仍觉得没有离开母亲温暖的视线。

C.作者走上创作之路源于“我”身无所长,无所事事,而母亲的耳濡目染促成了一篇散文,开始有了当作家的梦想。

D.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管理,促使“我”转向了创作,作者由此生发出“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的感悟,再次扣题。

E.文章选取了一系列普通的生活素材,写得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鲜明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11.结合文本,概括作者成为作家的缘由。

12.作者为自己的文章取名“风筝”,结合全文,说说“风筝”在文中有何作用。

13.王安忆是知名的当代文学作家,这篇文章发自真情,感人至深。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0.B.D

11.(1)源于母亲的正确引导:“我”在生活中看到一座大理山,山上有许多大理石,母亲就引导“我”思考写一篇散文,逐渐引起“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2)母亲对“我”作品的严格要求与悉心纠正:当“我”从事创作后,母亲总是先翻看“我”的每一篇东西,然后提出修正意见,而那些意见都提得极其具体、细微,这对“我”创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潜在的影响。

12.(1)“风筝”是文章的线索,起着联系材料,穿针引线的作用。(2)风筝不仅是一种事物,它更是母爱的象征,突出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13.(1)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总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甘愿为了子女付出一切。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母亲时时刻刻都牵挂着我们。(2)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是我们成长中最强有力的后盾,是我们最可以依靠的港湾;她为我们无怨无悔的遮风挡雨,同时她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A项,“赞美天下的母亲,揭示了她们最爱操心、最疼爱子女的共性”,主题有意拔高,不恰当。C项,“身无所长,无所事事”只是作者的谦虚之语。E项,“写得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不恰当,文章主要是内容充实,表现力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这类试题的特点一般都是从文章中寻找答题的角度,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可以得出:作者成为作家的缘由——(1)源于母亲的正确引导:“我”在生活中看到一座大理山,山上有许多大理石,母亲就引导“我”思考写一篇散文,逐渐引起“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2)母亲对“我”作品的严格要求与悉心纠正:当“我”从事创作后,母亲总是先翻看“我”的每一篇东西,然后提出修正意见,而那些意见都提得极其具体、细微,这对“我”创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潜在的影响。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标题的`艺术效果类试题,小说标题一般是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线索作用、突出主题作用、塑造人物形象作用。所以考生从这几方面考虑可以得出答案:1)“风筝”是文章的线索,起着联系材料,穿针引线的作用。(2)风筝不仅是一种事物,它更是母爱的象征,突出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内容、情节来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准确把握小说的情感主旨和作家的创作意图,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对文本进行在创造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结合现实的理解可以得出以下参考:(1)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总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甘愿为了子女付出一切。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母亲时时刻刻都牵挂着我们。(2)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是我们成长中最强有力的后盾,是我们最可以依靠的港湾;她为我们无怨无悔的遮风挡雨,同时她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