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关于我看高考作文汇总8篇

本文已影响 7.36K人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看高考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我看高考作文汇总8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大家也都在喊着高考改革,教育改革。诚然,有很多问题陈列在前,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现如今的考试制度又是相对最公平公正的方法。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先从作文这种灵活性大的地方尝试着手呢。

现在的作文题目给我的感觉还是普遍偏向一种说理说教。为什么大人总是喜欢告诉孩子某个道理呢。

作文题虽然是给了一种材料,自选角度去谈,看似自由度变大了,学生有话说了,但是实际上学生们说的话还是老调重弹的东西。把一个材料细心分析下来,不过是产生了几个中心思想,几个可以立意的角度,然后学生们又根据这些套用“公式”。无非是责任啊,爱心啊,细节啊,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某个人生哲理的选择,考生们都会“有备而说”。

其实,我回顾自己十八岁的时候,真正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对于那些所谓的道理没有多少实际体悟和感受,只不过是知道而已。那个年纪的孩子实际上是不理解什么的。我不是因为自己开窍晚,就觉得大家十八岁的时候都不会去思考那些道理,而是觉得确实并不长的人生经历,以及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度过的生活状态的确告诉不了我们那么多道理。我们所谓“懂得”的,那些可以“作文”的道理不过是老师家长天天说给我们听的概念。我们把这种概念通过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就成了作文了,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其实并非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感受。自然作文也就千篇一律了。

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作文是不是违背了写作的本质目的。

我们写东西,是除了语言等其他手法外表现自我,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何种文体,都是一种看法和思想,而这种看法和思想往往是源自亲身所感的。虽然书本上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真正自发的有动力拿起笔表达,还是源自内心的感触认识。而高考作文并没有引导学生去写真实感受的东西,还是偏向一种说教和说理。

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种新的作文方式呢,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感而发,而非套词做作。十八岁的年龄经历了什么,感触了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写什么。比如说写一写童年的美丽回忆啊,和家人的共同生活,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啊,甚至是就某一次社会事件,时事谈谈看法,提提意见。也许没有材料作文立意广泛,但是这些东西确实是可以有真情实感的。也许学生写出来的想法幼稚不成熟,更可能叛逆甚至“很坏”,但是难道不应该教会学生这才是写文章的真正目的吗。道理谁都会说,而这些东西未必人人都会。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题目其实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生活,反馈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给母亲送过生日礼物,这样的题目教会了他应该去做这些事,去学会做一个人,而不是成为只会学书本知识的读书机器。

落地生根的作文题目也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走出应试的书堆,去关注社会,家庭,自我,去切身体悟和明白。这似乎也是从试卷中引导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要想写好作文,你就得有这样的素质拓展,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想让高考作文摒弃那些道理,而让学生去进行“无道理”,但是有真情的写作。我觉得这样确实会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此时,我坐在高考考场上,面对题目,思绪万千,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拯救了外公那一代人的梦想。从古到今,考试制度往往都是最公平的制度,是多少学子跃入龙门的跳板。

40年后的我,揉揉因熬夜而猩红的眼睛,却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无奈。如今的国家,已渐渐迈入全面小康的阵营,学生大多拥有安逸的学习环境,但在所谓不愁吃穿的表面下,却是“应试教育”给莘莘学子带来的折磨,前几日,航空班于我校招生,达到成绩标准的人数不胜数,但因为体能标准被活生生淘汰,只剩下两人。两人中的一人甚至因为右眼视力差,而与梦想失之交臂。如今高考为年轻一代带来的不只有模糊浑浊的世界,还有羸弱病态的身体。这样,到底好不好呢?

数十年来,因高考失利自暴自弃,乃至传承自己生命的人数不胜数。教育制度带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没有坚强的内心,健康的体魄,我们在未来拿什么实现民族的复兴呢?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中国素有文化大国之称。中华文化形成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积淀于历史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也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文章辞赋,它更是鲜活了五千年的灵魂,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传承。而我们,都在这样的传承下成长。

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中华文化,这再贴切不过了。从诗词歌赋到建筑绘画,皆为文化。每一种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蕴,尽管过去的一切已成历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终熠熠生辉,文化的气息仍在华夏大地上游动。

要说中华文化之最,长城当属其一。从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起,就有长城矗立于山岭之间,又有秦始皇时集举国之力修筑长城,以抵御外侵。它曾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它承载着每一个朝代的力量。每一砖一瓦,每一个烽火台,都刻着历史的印记。在万里长城上,浩荡大军抵御外族的威武,也有劳动人民徒手修筑的苦痛。尽管在当今的时代,长城已不再用于军事,仅作为游客观光旅游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岭间,它依旧威风凛凛。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它的雄伟,将长城上闪耀着的文化,传承万世。

中国有长城之威武,更有京剧之动人。“国粹”京剧虽无长城的历史悠久,但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生旦净丑的相互碰撞,红黑白脸的动人演绎,将一个个历史人物以戏曲之名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独特的腔调,时而高亢欣喜,时而低沉悲怆。小小的舞台却能演出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也正是京剧之绝妙。如果说长城是历史的见证,那么京剧就是历史的精彩还原。虽然欣赏京剧已经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但是京剧的独特内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并在这些人的引领下不断传承。

当然,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延续文化、欣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是传承文化的另一体现。在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难免与现代发展发生碰撞,而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良好结合的,莫过于“一带一路”了。“一带一路”由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演变而来,却以现代经济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新形式。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这是“一带一路”的特点,也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延续。

泱泱中华,几经沧桑,而文化千古未绝。如果中国是一条巨龙,那么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领发展。在文化的深沉积淀下,中国的发展也会越走越远。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高考,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中国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人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袭只有通过高考这一条路,但究竟什么是高考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场考试,一场很普通的考试,答题交卷和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场考试都一样,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场考试,因为高考还有一个属性,它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高考大门的钥匙。高考之所以那么重要就是因为这个属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们的教育水平时分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大学生的标签代表了高知识高素质,而我们的父辈们大多都是工农阶级,这个时候的高考是一条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时的人们拼命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的可以由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在当时只要当了大学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说那时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转折点。

但事情过去了四十年,高考还是像原来那样吗?好像不是,人们对高考的热情也变了,变的偏执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变了,高考不再那么值钱了。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高考最准备了,在那个本应该充满欢笑,最无忧无虑的金色时段,孩子们好像笑不出来了,我看见过他们稚嫩的脸上那戴着眼镜充满忧虑的神情,他们会带着这份忧虑在放学后去到补习班。每天在他们耳边的不再是一声声清脆的鸟鸣,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语录音。他们会这样只因一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高考要赢在起跑线上。”

到了初中那压力已经不小于高中了,高中为高考靠进好大学,初中为中考考进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学校里面就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此学习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师的脸上每天都充满着一种无奈,我见过有的学校让老师24小时在校为了学生的学习,老师家庭中的一切事务学校负责。我不能否认这是为了学习,但试问一下,这人道吗?对于老师的家庭来说这公平吗?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做他们真的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

在高考之后呢,孩子们从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学他们真的又继续走下去的目标吗?而看看当前社会大学生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这样真的值吗?

每年的高考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后我们的收入与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话,那高考真的值吗?我认为不值啊,我认为现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虽然我还是个初中生,但是如火如荼的高考却早早引起了我的关注。今年高考期间,我就看了许多相关新闻了解它。

真是想不到本该只是学生和学校方面的事,却牵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神经”。特别是高考当天,交警部门专门制定了学生赴考路线,严禁出租车拒载考生。政府也为考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工地施工不得超过十点;私家车上班必须错开时间;对忘带考试相关证件的学生可派专人去取等。

而作为当事人,考生们一些住旅馆,喝补品,受到周围所有人的特殊照顾,但许多人还是十分紧张,一些学生还因此失眠、焦虑等,有的学生甚至还为此去拜神佛、算命。家长在一旁全心全力的照顾,学校则使尽浑身解数要让学生考好。考完之后学生和家长依然轻松不了,还要面对估分一关,估低了上不了本该能上的学校,估高了还要集资。 这高考就像打仗一样,所有人都如临大敌,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

我认为这一切有可能会使考生过度紧张,导致连正常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而且现在升学率已经比较高了,还是别如此大动干戈,放轻松一点好些。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长安城,皇宫,唐太宗的召回,令无数文人欣喜若狂。科举制的开始,使唐朝走向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金榜题名:是每个读书人的荣誉,皇帝亲赐的官职,衣锦还乡的意气风发,令众人神往。科举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平公正的用自己的文采决斗。科举制不仅选拔了人才,更促进乐国家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开设了高考,没过多久,却迎来了10年浩劫,多年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高考停办,不仅降低乐人们的个人素质,更拉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差距。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更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有人说,中国与美国间的差距,要一百年才能赶上。中国之所以落后,甚至落后于经历过原子弹浩劫的日本,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教育落后,文盲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战之后,一位美国记者在日本广岛核废墟采访,他看一间破烂不堪的帐篷,一位老师指着黑板为下面十几名学生讲课,学生认真专注的神情感动了他,他肯定地对同伴说:“这个国家将要崛起。”

民族腾飞,靠的是教育,不论是科举制还是高考,都是教育形式地公平体现。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地集体记忆和个人情感,无数人为之付出了不知多少泪珠与汗水。高考是大国崛起的保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代代有志青年从高考中脱颖而出,报效祖国,投身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族腾飞,大国崛起,高考决定国运,决定国家的未来。

我看高考作文 篇7

高考,它本身在不断改变,它也改变了许许多多学子的命运,它,是一个重要的拐角。

早在夏商之时,君主便会重视人才,分封下的各个诸侯也会广纳贤才。到了汉代,出现了举荐制,好的人才得到重用,及至唐代,科举制日益成熟,这也许是高考的鼻祖。1977年,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恢复了高考,一个新的时代来临!经过了这千百年的衍化,改变,创新,高考集聚了前人的智慧,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社会的进步,为国选材,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为国家的开放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忆往昔,许许多多才子为才华而奋斗,苏秦夜半的椎骨苦读;匡衡击破墙壁,借着那一丝微光寒窗苦读;祖逖听着鸡叫而起,为国事奋不顾身;司马光夜晚枕圆木,唯恐睡过头;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感动了无数学者,他们,都是真正的读书人,他们依靠各自年代的“高考”为之奋斗,并因此或将走上人生巅峰!

时至今日,万千考生仍依靠着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个改变,是他们人生路上的拐角,为许多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契机。它,为多少人提供了改变人生,圆大学梦,职业梦啊!高考,它公正、公平、公开,是目前最好的选材方式。虽然他有些制度、模式仍未完善,但是未来,它会改变,它会去挑到所有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国之栋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现在,将又有一批批高考考生将迎头走向高考,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朝气,有能力。他们将要改变他们的高考,去决定他们的命运。我相信,高考之后,他们经过了火一般的历练,不管好差,他们都将会改变,他们将会去接触自己爱的行业,去接触充满希望的社会,他们又是一剂剂强心剂,为这个社会持久添加动力!

我相信高考的变革是教育的变革,是为了人才的变革,更是为了国家的变革。我看高考它是有许许多多改变的载体,高考,是真真切切的时代的拐角。

高考,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满怀信心接受这改变!

我看高考作文 篇8

走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增长,我国国民的网络阅读率!

这是一种现实,而且非常现实的问题!强烈的阅读反差,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阅读,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国民会异口同声地说,传统阅读或网络阅读吗?不会,绝对不会。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阅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新生事物——网络阅读,我感觉——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这是一种事实。针对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的现象,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在他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认为,传统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的想象力,是网络阅读所不及的。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能力也会消失。现在,我们上课,大多老师都喜欢用课件,课件画面的精彩,画面的直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如昙花一现,当我们走进文本,重新阅读教材文章时,脑子里竟是那一张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学失去了根基。对比中,传统阅读,魅力犹在!

网络阅读的缺陷已经显现。传统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书籍,网络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网页。它们的阅读内容虽然都是有文字的载体,但是在阅读取舍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的精华内容要比传统阅读少得多。现在,网络出版业相当发达,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现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要正视网络的存在,尤其是网络阅读的存在,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可见,网络阅读还需要走一段路程,网络阅读,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