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风筝飞不上天的三月三散文

本文已影响 1.16W人 

今年的元宵节在三月二日,过完元宵便是三月三。

风筝飞不上天的三月三散文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

每年的这天都会听到《三月三》这首歌,也都会不自觉想起满天的风筝和长长的线。

元宵节正好是孩子的生日,我决定带他去放风筝。正好,孩子的舅舅过年的时候,就给孩子买好了风筝,我简单地看了看,还是完好的,应该可以放上天。

带着孩子和哥哥到了河边宽敞平趟的地方,放风筝。结果,一到河边,两个小子开始向水里扔石头玩,河水被不断扔下去的石头,砸出中扑通扑通声,四散溅起水花,让哥俩争先恐后地发出惊叹声,乐此不疲。放风筝的地早就给忘了。可见小孩子们的兴趣并不在于一件事的意义有多么大,而是在于眼下什么事情能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于是,风筝只好由我一人放了。三十多年没有放过风筝,手里的风筝早就没有了小时候的兴奋。小时候,每到放风筝的时候(记忆中好象没有季节的概念,后来才在《三月三》的歌词中知道,三月三到了,又可以做风筝了。

记忆中没有风筝飞得多高多远的记忆,倒是如何做风筝的记忆最深刻。我和弟弟那些会去找外公或外婆要一些干透的宽5毫米左右,长1米左右的竹片。每次都会找到,他们总是会有这样的小竹片。想必是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吧。

做风筝的过程可不简单。我们会根据竹片的长短来决定做风筝的大小。根据风筝的大小,再把竹片分成1根最长的,二根较长的和一根最短。然后像“王”字一样的把他们排列起来,最长的做中轴在中间,二两较长是上面两横,一根最短侧排在最下面。竹片要先加工一下,削的薄薄的,但也不能太薄,否则会经受不住大风。排列好了,就用细绵线在竹片交汇的地方将两根竹片固定起来。“王”的上面和下面的位置很好确定,垂直居中就可以了。但“王”字中间那一横,可是风筝能不能飞上天的关键。这也是我长大后才明白的事。

竹片做的风筝骨架绑好固定了。那就该粘上风筝的衣服了。用很大的白纸裁好大小,用剩饭将白纸糊在架子上,样子有点像短马褂,或者象个“晋”字的样子。这时候,做风筝最麻烦的部分已经结束了,用剩下的白纸卷成卷,然后剪出长长的5厘米宽的纸条,粘在一起,做成风筝的尾巴。

这样子风筝就算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接线。记忆中是很细的鱼线,在中轴上,上面两根横轴的结合部引出一段引线,做为风筝牵引线与风筝连接的部分。这个部分也是决定着风筝迎风面的大小,影响着风筝能否飞起来,飞得高的关键。

接上线就算大功完成了,我和弟弟俩总是兴奋地冲出家门,在大街上拉着线就开始放风筝。那时的大街上没有车来车往,自行车都很少,路面很宽,非常适合放风筝。

可是,成功地把风筝放上天的机会却非常少,害得我俩又得回来拆掉刚糊好的风筝,开始瞎捉摸,瞎调整,一会儿调一下中间那根横竹片,一会儿调一下尾巴的长度,一会儿又要调一下引线的角度。

邻居家的'大人会给他的小孩作一个巨大的风筝,用很粗粗的鱼线,每次他出来放那个巨型风筝时,我们就羡慕又好奇地跟,发出哇哇的声音。心里想着,我们的风筝怎么就飞不上天呢?

午后的早春的阳光伴着轻风,照射在平瓦房前。两个小身影执着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而来来回回地穿梭在房前屋后。童年的三月三就在这样的时光中,一天天度过。如今没了平瓦房,没有宽宽无车的马路,没有了邻居巨大的风筝,更不会有飞不上天的风筝了。

我放着那只风筝,是在街上20元买的,彩色的,很漂亮。头尖尖地,带着尾巴,像只水母。线和收线器都是一套的。风一吹,这只水母样子的风筝就蹭蹭地向上升去,用不到一分钟,风筝便飞上了天。

原来,风筝飞上天是这样的简单。花点钱就行了。多年后的我轻易地将风筝放上了天。小时候的愿望到了现在出门便可以实现。

望着天上那只彩色的、画着两只愤怒的小鸟的水母样的风筝,多希望是小时候那只白纸糊的象“马褂”的风筝。

我想,我应该去街上逛逛,带着孩子去,去很老的巷子里逛逛。找找那种竹片,找找那时的三月三。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