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隐瞒也是一种爱散文

本文已影响 1.25W人 

补习了整整一年之后,还是没能改变最终落榜的结局。

隐瞒也是一种爱散文

她说,娃儿啊,再来吧,再来一次,总会成功的嘛!他怒了,暴跳如雷地站在家门口喊,你别说话行不行?我告诉你,我就不是个读书的料!

天下午,他独自去武装部填了义务兵报名表。他不想继续呆在这个伤心的城市。大好男儿,他觉得自己应该出去闯一闯。

体检通过。武装部打来电话,通知赶往部队的时间。

他背着大包行囊上车那天,她一个人躲在冰冷的被子里,哭得昏天暗地。从始至终,她都百般不愿,可有什么办法呢?他长大了,得有自己的人生,就让他做一次决定吧。

刚到部队的第一周,她就接到了他的电话。二十岁的大伙子,穿着沾满汗渍的迷彩服,站在楼道里,哭得撕心裂肺。那是他第一次想家。

新兵训练没过多久,他又哭了。他在电话里把种种不公的遭遇都告诉了她。他说,他的脚后跟因为长时间踢正步的缘故,已经血痕累累;他说,同寝的老兵们都把衣服丢给他洗;他说,泥地匍匐前进致使他的双手都掉了半拉皮……

她在电话这头安静地听着,像好奇的孩子在聆听曲折的神话故事。倾诉完毕,他心里舒坦了很多。她说,娃儿啊,你的战友,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坚持坚持,总会好的。

他并不知道,这个电话之后,她连续很多天整夜整夜地失眠。她的`眼前,到处都是他的眼泪,都是他的伤痕,都是他那双掉了半拉皮的双手。

向来不问国事的她,忽然开始关心时事政治。两岸局势的走向,美韩军演的报道,她比谁都清楚,但她从来不说。

她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过和平。她害怕战争,害怕儿子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被派往前线。

两年后,她大张旗鼓地买了不少新家具。那年,他没有回家。他自愿继续参军,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

她重病住院那天,他正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接受部队颁发的勇士勋章。他给她打了电话,但没聊上几句,她就匆匆挂了。她说,娃儿啊,长话短说,我正在打麻将呢!

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他每次电话过去,她都在打麻将。他本来想说点什么,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父亲早亡,她一人在家,不找点乐子,实在闷得慌。

回乡那天,他没有告诉她。他想,应该给她一个惊喜。

屋里空无一人。隔壁的大娘说,快去医院看看你妈吧,这两年,她都反反复复住了好几回院了。

赶去医院的路上,他又给她打了电话。他故作平静地问,妈,你在哪儿?

我能在哪儿?还不是老样子,打麻将呗!

顷刻,他的眼泪劈里啪啦地落在了笔挺的军装上。

索取,也是一种尊重

楼下不远,有个废品收购站。这是一个来自安徽的三口之家,租住在一个狭窄逼仄的车库里。这里,既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堆积废品的仓库。每天经过,我都会看到他们俯下身子忙着整理收来的废品。偶尔,他们会抬起头来,一个友善的微笑,从沾满灰尘的脸上绽放开来。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他们,我总会想到“艰难”这两个字。我感叹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每当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总是用一个手袋装好,趁早晨上班的时候,顺手悄悄放到收购站的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那个门口,准备离开。没想到,那女人竟然出来了。她笑着看着我,然后指了指放在门口的旧报纸。我愣住了,急忙摆手说:“不要的,送给你们了。”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话了:“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錢的,快拿着吧。”听了这个安徽女人的话,我隐隐感觉脸在发烫。

我郑重地收下那两元錢。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我知道,这一刻,她收到了一份尊重。

单位新来一个实习的女孩儿,每天有饭局我们都要带着她。

单位很清闲。大家一边上着班,一边还做着别的营生,都不差錢。所以,几乎每天都有人张罗,去哪里哪里吃饭。大家同去,一个也不能少。开始还好,时间长了,那个实习女孩儿便说自己有事儿,推托着不去,大家就赶鸭子上架一样,硬拉上她。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实习女孩儿已经来单位一个月了。月底发工资时,她也得到了一份劳务费。这天,她也开始张罗,晚上要请大家吃顿饭。

听了她的话,大家不由相顾莞尔。大家的意思,我是心领神会的。饭要去吃,但是,这个初出校门的女孩子想请客,是不可以的。

晚饭吃得很成功。看着女孩去买单时,我在偷偷地笑。一会儿,女孩回来了。她奇怪地问我们,谁提前押500块錢在吧台了。她恳请大家,一定要把买单的机会留给她。谁也不说话,结果,女孩站在那里急得快哭了。

最后,年纪最大的主任出来圆场,他说:“谁?快把錢拿回来吧。我觉得今天这个单必须由她来买。我们付账不但不能让她高兴,反而是在伤害她。”

我从吧台拿回了那500元錢,心里却是亮亮堂堂,因为,我看到实习女孩付錢的时候,无比的开心。我知道,这一顿晚饭,会让她不再觉得内心里有亏欠,会让她坦然自信地面对周围的人。

许多人都习惯对别人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认为自己这样就是高尚无私。事实上,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恩赐”。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之道,不是一味去施舍和怜悯,而恰恰在于给予和索取的平衡。只有达到这种平衡,我们才会有感情上的尊重,人格上的平等,心灵上的濡沫。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