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看法

本文已影响 2.04W人 

我们高唐的作协主席于兰曾说,一篇散文就是一个回忆。冯骥才也在《趣说散文》里说过“散文就是一个人平平常常走路”。我曾将自己的散文说成是我的人生笔记,那里记录了我日子的流程,心的流程。写了多年的散文,我感觉散文是一种最容易写,也最难写好的文体。说它容易是因它在写作上的随意性和它在内容上的真实与亲历性。它能让人直抒胸臆,表达真情实感。说它难于写好,应该说散文最该是那种不做之作,让人在自然流动的文字里感受到美的意境,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听后还有余音绕梁之感。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看法

我自认为我的散文写作是遵循的传统写作方法。尽管还没有一篇可以称得上“余音绕梁”之作。

然而不知何时,我发现当今中国的文学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我所关注的散文创作之写法与语境的变化,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感觉那种传统的散文写作正面临着一种冲击。应该说我们今天的写作者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发展的大好时代。我们想写什么,怎样写都是前所未有的宽泛而自由了。也因此,当今写散文的人也空前多起来。所以,看今日散文作品也有点给人以滥觞之感。我们很难发现像过去传统散文那样的精品之作了。这个原因也是散文创作的自由,让它成为了一种个人性灵的张扬与情感的宣泄之物,忽略了它的文学价值与文学所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感,缺少了人文关怀之气。

近几年来,散文写作者都喜欢写大散文,一篇散文长长地写,洋洋洒洒、自由自在、信马由缰地写。然而,有些“大散文”只能给人以“长”的感觉,篇幅大,而思想内含却缺少一定的份量。我也试着写过两篇长散文,比如:《通神之舞》大约四五千字。比如:《星空走笔》大约接近七千字。但我明确它们只是与我的短小散文相比较而长了绝不是那种大散文。我认为大散文里不能容进“大”的思想与艺术之气,不能成为恢宏之作不如不写。我还是喜欢写短小的散文,我觉得短小的文字更能以它真实具体的情感贴近人生的亲切,求得人的共鸣。

当然,贾平凹不是曾经提出“还原散文原来的面目” 吗?他说:“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因为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怎样去写当然也是作者的自由了。

近几年文学界对散文创作有些不同的看法,争论得比较多的就是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散文写作怎么可以虚构呢?散文之所以区别于小说、戏剧,就是因为散文不是虚构的文体。它所表述的就是作者人生当中某一时期的片断经验。一种对事物的深刻体悟。或者一段思想和情感的.真实经历。有人说,散文既然是文学创作,就该有虚构的可能。我以为,创作是一种劳动,是一切文学表述的语言运用的艺术,不是编造或者虚构的代名词。真实的情感与事物的经验表述出来是需要语言技巧的,这些文字在落实于纸面上时,需要写作者的灵感安排。使它成为一种文采,一种美的艺术,以一种美的意境,去赢得读者的品读,你的散文作品打动了读者,你的散文创作也就成功了。

林贤治曾在《论散文精神》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最直接的语言文字形式。作家必须真诚。由于真诚,散文写作甚至可以放弃任何附设的形式,而依仗天然的质朴。对于散文,表达的内容永远比方式重要。它更接近表达本身。真诚的作家不会在做散文时进行虚构,他会把心交给读者。

关于散文的真实,刘锡庆先生也曾说: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体系,是散文的“生机”所在。它崇尚的、讲究的就是作者所表现的那种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名家的散文都那么叫座呢?就是因为它来自名家真实的经历使读者很关注成名者的心路历程,读者很想了解名家对人生事物感悟后的深刻思索。

文学不管怎样变化,我们在散文的创作上还应该依照传统去不断创新。用一颗真诚的心,创作真实感人的好散文,将真与美的文字献给读者。

(此文写于2007年参加函授“文学硕士”结业时论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