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米花糖散文

本文已影响 2.31W人 

在我印象中,最能体现年味的,要数儿时乡下的米花糖了。

米花糖散文

那是用糖和着爆米花而成的一种零食,雪白的爆米花颗粒挨挨挤挤凑到一起,亲密无间。咬开吃,只听见“唦唦”的轻响,恰似温柔的细语,甜丝丝,脆生生,香喷喷。那是一种绝对绿色的食品,米花用的米是自家田里耕作的,糖是自家红薯熬成的薯糖,也有用米熬成的米糖。那些年,村里人气很旺。刚进入腊月,就有人挑着一担米糖“闪闪悠悠”进村了。“买——米糖咯——”悠长的声音把一村的孩子们喊得兴奋了,大家跟着卖糖人大声地喊“卖糖咯,卖糖咯——”米糖凝成一团,像一块块浅黄色的大圆饼。卖糖者用锤头敲下去,就裂成几块,东家几斤,西家几斤一一称给各家。这时候村子里非常热闹,媳妇们聊家常,汉子们彼此开玩笑,孩子们追追打打。大人常常把碎块赏给流口水的孩子们。那糖很像现在的牛皮糖,粘在牙齿上,拉成长长的丝,咀嚼间,味道甜得纯粹,甜得酣畅。香味飘到空气里,空气里弥漫着年的气息了。

不久,那位爆米花的老头用土车载着火炉、爆米罐和大圆筒型竹篓也“吱吱呀呀”地来了,地点就在老堂屋里。各家带了大米和柴按顺序排成弯弯的长队,“砰砰”的爆米花声在村里要响两三天。那几天,大人孩子有事没事聚在老堂屋里,场面非常热闹。锅下柴火旺旺,照亮了一屋子人的笑脸;锅中米花噼噼啪啪作响,孩子们快乐的心情也像米花的身体一样膨胀起来,高兴得忘乎所以。只见那老头像纺纱一样,左手拉得风箱呼呼地响,右手不停地摇动爆米罐,铁罐在火焰中左转转,右转转,再左转转,右转转------最后,老头看下压力表,停止了转动——要爆米花了,孩子们一哄而散,跑到门背捂住耳朵躲着看。这时,那老头像个大英雄般地,提起爆米罐放在大圆形竹篓口,左手扳住灌柄,右脚踏上去,那一霎那,全世界都安静了。老头不慌不忙拿一把扳手狠狠地敲下铁罐子,只听“嘭”的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米花哗啦啦地冲向竹篓里,一股热浪腾空而起,满屋子都飘着爆米花香。躲在门背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围拢来,每个人嘴里有了又香又脆的米花。

腊月二十七、八的样子,趁着米花的香脆,该做米花糖了。制作米花糖包括熬汤和切糖两个工序。晚饭后,炉火已烧的红旺,米糖在锅里慢慢融化。仿佛在观看一件庄严的仪式,孩子们围炉而坐,静静地看着父亲不断地用勺搅拌融化的糖,隔一段时间,高高地举起勺,看看米糖拉下多长的丝。这个时候,母亲就用筷子蘸了糖给我们吃,糖在碗里冒着热气,甜味弥漫在空中,屋子里既甜蜜又温暖。等到米糖在勺子下拉到了一定的长度,水分刚好熬干。母亲协助父亲一边下米花一边搅拌,下到适当的量,再把一锅的糖和着的米花倒在长方形框架里,压实,迅速地切成规整的小块,米花糖就做成了。为了做成不同的口味,母亲还会掺上生姜、芝麻、橘子皮等食物,让我们百吃不厌。在那个糖果糕点难以吃到的`物质困乏年代里,米花糖就像上天赐给我们的人间美味,甜蜜了我们整个童年

记得村里人刚做米花糖的那一年。由于没有经验,水分没有熬干,糖的粘性不足,米花松散下来,只好用手掌握成圆形或萝卜形;有的人家水分熬得过干,米花糖吃起来有焦味;有的人家下少了米花,结果糖太多,吃的粘牙;有的人家切得不整齐,米花糖成了不规则形------大年初一,各家拿出来的米花糖千奇怪状,惹得主客大笑,开心极了。记忆中,那个春节虽然没有吃到一块形质兼美的米花糖,但年味却极为浓郁。

后来,乡亲们吸取经验,米花糖的制作越来越精美。有人还在爆米花里加上芝麻花生,吃去来更香甜。80年代里,我把家乡的米花糖带到学校里,同学们尝了,都陶醉不已。90年代,我参加了工作,带给我的同事邻居吃,也是赞不绝口。

现在,各大超市都有米花糖,但大多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那糖颜色太淡,味道是腻人的甜,不像我家乡的米花糖,甜得醇厚,甜得原汁原味。今天,米花糖已不算是桌上最珍贵的食品了,但如果你去我的家乡做客,乡亲们还会拿出自家制作的米花糖,自豪地说“来,尝尝我家的米花糖。”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