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玉屏山访清元寺散文

本文已影响 2.64W人 

清晨的微光突破沉沉雾蔼,仿佛把天空的幕布拉开,太阳的光线渗透而出,沿着群山的背脊闪耀着温暖的光辉。

玉屏山访清元寺散文

薄雾渐渐散开,透过眼帘,山如屏立,屏里画出的山景,俨然嵌在镜框里的一幅蕴含禅意的水墨画,我暗自感慨着:“这番美景,难怪又叫玉屏山呢。”

举目遥望,山头的天宇好似触手可及,白云在空中悠悠散漫舒展的延伸,瞬间又和整个山峦融合一片。

这条青石阶路,沉寂而熟悉,仿若梦里不断重复的场景,在我们前方无限向上,延伸……

新年伊始,和朋友相约专程一游塔山清元寺。是的,此时,我们已踏在登山的路上了。

塔山,又名玉屏山,离县城开发区不远,先始终感觉山下正在开发,似有损宁静,但从另一角度想,这样真的更和市井生活接近,似乎也好。

近两年来若得闲暇,喜欢背起行囊,穿行山林,将自然风光美景深印在心坎里。而寺庙通常修建于山环水绕,古树簇拥的清幽之所,每当看到那些极具韵致风俗的殿宇,砖砌、雕梁、磬钟、青铜等佛器,那“乐以忘忧”的清静之所,常能出乎意料的体会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妙境,滋润着我的心田。

和朋友闲谈起来,他昨天电话里故作高深的说去造访“清元寺”前应先诫荤食几天,显得尊重。当时我就扑哧一笑:“你平时大鱼大肉,现想临时抱佛脚啊”。记得有禅语曰: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随心所欲就是佛。为此,我专门请教另一位参禅的朋友,他告诉我:“禅心即可,可以不受那清规戒律所束缚”。听了他的话,才让我礼佛的心情越发轻松恬然起来。

冬天,山景清冷萧瑟,游人稀疏。

古语“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在我眼里,哪怕树上一根枯枝,路边一簇衰草、一块古怪的凸凹石头,都似对我们显示出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贴心的亲切感,让人兴致勃勃。

路上,我偏不走中间的大路,而是踏着一两寸厚的`枯叶前行,听到鞋底频频发出“嘎嘎”的清脆声音,再看那枯树上偶然掉下几片落叶,俏皮的粘上我的头发和衣服,让我觉得乐不可支,趣味无穷。东望望西望望,突然,我惊喜的发现路边几株蒲公英,正躲在一颗老树下艳开着白色的花朵,它半掩在褐棕色的树皮里,褐白色相互辉映,显得色彩灿然,让人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我联想到它也许正孕育止水一般的心境呢。

风开始从耳边呼啸,那么饱满,沁入心肺,伫立半山,不觉自然的浮起超拔尘世的愉悦感。

正午时分,来到寺庙前。清元寺矗立在塔山的半山腰里,因寺庙营建于唐朝,此前我曾打听,当时僧人为何不把寺庙建立在山顶的缘故,可问过的人有的不知所以,有的反问我:“那少林寺不也修建在半山吗?”现眼见寺庙隐藏在香火茂林深处,像一颗深邃的禅心,似体会到一种只可意会的玄妙。

庄严雄伟的清元寺正在修建,沿着数十几石阶上去,我立刻感到寺庙在建筑布局上有它特殊和独具匠心之处。

只见它的外墙并非金碧辉煌,而是古朴的褐黄色,显示出纯静而美感风格,整体依偎在山窝里,结构是外借天然美景,内就天然地形,楼阁参差,合理布置。殿宇内一楼、二楼、三楼的宝殿,禅房,斋堂均构建得井然有序,疏密紧致,而又连成一片。

青山、茂林、古树、楠竹、石崖、丘田层层叠叠环绕四周,把清元寺映籿得巍然矗立,祥和安蔼。如今结合先进的翻新改建,更让它透露出鲜活生命力和历史悠远恒古并存的风貌。

循着佛香,走进正殿。钟声磬闻,我们虔诚的焚香稽首礼佛完毕,和殿内接待我们的这位清瘦斯文的师傅攀谈起来。他说,世间千年风霜,不知透着多少无奈和悲苦,只要有一颗向佛的赤子之心,大慈大悲的菩萨会保佑人们的。环顾周围的木雕神像,我心里砰然一动,问道:“这些是新修还是远古保留下来的?”师傅说,不要用眼睛去感受,应该把南无阿弥陀佛放心灵深处吟诵、默念。话虽少,含义却深。我心里顿时想起一句:“佛何以远播?佛在心里”,还有古诗:“佛在心里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或许“平常心就是道”,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干净的眼眸,一颗清澈的心,无忧无虑,不急不躁,雅正温暖,返璞归真,四时有序的福祉世界就会对你敞开大门,便会获得那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的崭新意境。

我久久回味着,由此可见,其实禅并非所谓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而是流转于天地万物之间的一股慈悲悯爱的神韵。

告别清元寺后,便顺来路下山。

我们走在冬日瑟缩清寒深处,沉浸在清透的山林气息,阳光正好暖和,风里带着一股幽远的淡香,心愈发走得干净纯粹,不觉体能充沛,轻盈如鹿。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