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有关电影的散文(精选11篇)

本文已影响 2.48W人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的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电影的散文(精选11篇)

电影的散文 篇1

记得第一次看电影是在广西凌云县中学的操场上,那时我还小,是刚刚上小学的哥哥带去的。初初感觉非常新鲜:那张巨大的白布上面,竟然有房子有树木有山水还有人,人会走路会说话嘴对着嘴(当时不知道那叫做“亲吻”),看完后竟像是着了魔。

小城无以为乐。每到晚上,城里值得消遣的地方就是那家独一无二的电影院。我们家很穷,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靠缝补衣服拉扯我们兄妹四人,想要母亲买票带我们去看电影,那是万万不可能的。看着其他小朋友被他们的家人带进电影院,心里羡慕的不得了。我有时壮着肚子去拉扯正要走进电影院的叔叔阿姨的衣襟,希望他们带我进去,这样一来,不是遭人白眼,就是被看门人呵斥。无奈,只好围着电影院兜圈子,细听那撩人肺腑的声音直到电影散场。久而久之,放了多场影片的主题歌竟被记住,有时,里面唱歌,我们在外面也跟着大声地唱。

有一天早晨,哥哥悄悄对我说,晚上要带我去看电影,我高兴得给他当了整整一天的“马”——我们的一种骑马游戏。我以为他会带我堂堂正正地从大门走进去,那知道到了晚上,他却带我偷偷摸摸地钻进电影院后面的阴沟,出了阴沟我们便在影院的围墙里了,难忘的是那晚的影片正好是《地道战》,我是钻了“地道”之后才看到它的。更难忘的是看完电影回到家,母亲闻到我身上有股气味不对,仔细检查才发现我的裤腿上沾有一片屎糊。原来那条“地道”是排屎排尿的。母亲问我到哪里去了,我说去捉迷藏,摔倒在草坪上。平生第一次撒谎竟然瞒过了她。

“哥,以后还看不看电影?”

“看!”

“被妈发现怎么办?”

“我有办法。”

我以为他有什么高招!原来是“地道”还是要钻的,不过是脱衣服再钻;电影还是要看的,不过是看完后跳到小河里洗个澡再回家。

一次,看完电影,夜已深了,北风呼啸,像要剥掉人的皮,我走到小河边就是不肯下水。哥说,你还要不要看电影?经不住电影的诱惑,我哆嗦着下了水,整个身子筛糠似的在水里打抖。回到家,一头栽在床上,已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地下。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为此欠下三十二元伍角的债。

从此,我再也不敢“地道”看什么《地道战》了。一到晚上,老早就上床,可怎么也睡不着,一直等到电影散了场,听到门外杂乱的脚步声,才肯安心睡去。母亲发现我们整天魂不守舍的样子。她一咬牙,花了三角六分钱买了一张票,背弟弟,抱妹妹,手拉着我和哥哥,一家五口堂堂正正地走进电影院的大门。记得那晚放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看得非常认真,尽管还看不懂。

当然,看完电影后好几天,我们家的饭菜难得找到一颗油星┅┅

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发工资那天我连看了两场电影,虽然看的都是最没意思的样板戏,但从那张巨大的银幕上,我仿佛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电影的散文 篇2

我的战友兄弟

在部队,能进团政治处宣传股放电影,可是百里挑一的美差。就像如今能进重点中学,意味着考大学几乎是小菜一碟。进了政治处,不仅考军校能捷足先登,最起码组织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电影组的“总首领”是俱乐部主任上尉干事董越楣,老董,1977年兵,出身军旅之家,老父亲是团职离休,老岳父是师职离休,“门槛儿”压了半头,加之董家嫂子是个大美女,老董虽说也是一表人才,但多少有点“惧内”,是“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代表。老董每周周末回市里的家度“蜜周”,他的宿舍时常是我们聚会的“窝点”。

电影组总共五个人,组长吴秋来是1980年兵,人精瘦,走路一阵风,干活雷厉风行,闹不清是谁恶搞给好端端的吴组长起了外号“胡球来”,言简意赅,甚是传神。在机关,提起吴秋来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胡球来”,绝对能很快对号入座。其实老吴是一个不错的人,有很强的上进心,后来他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直到后来老吴与后来进放映组的女兵王华结为连理而受到处分与非议,几乎顷刻间就断送了美好前程,想来人生苦短,任何人不能简单的以好坏善恶加以界定,军纪无情,人无完人,我还是由衷地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其次是1977年兵曹福建,老曹和董越楣干事是同年兵,曾经在总参通信部一同当放映员,前后调到十团,成为上下级,相互知根知底,董干事总叫老曹“操蛋”,喊急了,老曹叫董干事“倒霉”。据说,志愿兵转业后的老曹被分配在一个棉花收购站,想来工作不甚景气。多年来,音信皆无,老曹一直是我的牵挂!

1983年兵王义华,干净利落,头发总是擦点“头油”,梳得一丝不乱。王的特点是写着一手好书法,画得一手好国画,也是团里有名的大才子。他的才华尤其在转业后得到突显,顺利进了陕西某市电视台,很快就担任了某热点栏目负责人,每年国家、省部级新闻奖多有斩获。

1987年兵下士吴超来自湖北某市,大我三岁,是手把手带我熟悉各种业务的“领路人”。小伙双眼皮儿,大眼睛,思维敏捷,帅气而精干,颇得领导的喜欢,直至后来以一个战士的身份复原后担任基层派出所指导员、所长直至地级市公安经侦大队大队长,熟悉他的人并不感到几分特别和意外!

电影组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周一次电影,一次闭路录像。其他时间,要么练书法,要么踢踢球下下棋。曾经有段时间吴超练拳击,我和他偷偷在旁边会议室里将双方揍得“鼻青脸肿”,毕竟年龄小,挨打的次数比打人的次数多。发誓“报复”,便教吴超围棋,诱其很快上瘾,每次在棋盘上对吴超采取的策略是“猫逗老鼠”,让其血性扫地,生死两难,受尽欺凌,甚是搓火。本来平时这小子很是大方,有几次请客吃“涮羊肉”独独把我给扔下。可能真是生气了。

电影组人数不多,派别不少。老董和吴超是“心连心”,王义华和老曹多属于出力不讨好不受待见“逍遥派”,吴秋来是独领风骚的“掌权派”,阿宁是新兵属于“糊涂派”。

有派别,就有矛盾。当时,吴超对放电影深恶痛绝。原因是:一、复员回家坚决不干放电影的行当,本身老父亲就是当地电影公司的放映员;二、据老兵说,电影机内的氙灯烧热了有30个大气压的威力,相当于一颗手榴弹,能炸死人!每次放映前,吴超总是给组长吴秋来拿出各式的“软钉子”。由于吴超和我们的顶头上司上尉董越楣干事是铁杆儿,老吴先是告了小吴几次状,王义华和老曹也不满,后来也实在没有办法。

吴超的“忧虑”导致我对放电影心有余悸,有次从礼堂的阳台上偷偷将一只报废的氙灯投掷出去,结果礼堂前的水泥地被炸出一个核桃大的一块。“生死攸关”,再看放映机,早已不是开始的那种感觉。

时隔多年,大家各奔东西,每每想起,昔日的“瓜葛”,鸡毛蒜皮,已成趣闻,往昔的日子倍觉留恋!

电影的散文 篇3

一次被掩盖的事故

上等兵阿宁一进电影组,除了每天8遍号和7段音乐,管理礼堂,给政治处首长打扫办公室卫生,就开始和组长老吴以及曹福建、王义华这些老兵轮流搭档放电影。部队的礼堂是一个能容纳800人左右楼上楼下双层的礼堂,加上周边有几个大学,每次能卖些票。那天,我和王义华搭档放《白莲花》大概是描写一个女侠的故事片,我放1、3、5、7、9本,王义华放2、4、6、8、10本。

该死就该死在放映前没有再仔细检查一遍拷贝的顺序,当王义华把第2本行将放完时,本来,按照顺序应该由我切换到第3本,鬼使神差却一下子把第5本放了出去!一瞬间,放映洞口传出的影象信息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停机!意味着一场播放事故!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王义华毕竟是老兵,见多识广,临危不乱!他果断抉择,冷静的指示我:第3本不放了,5放完了放4,4放完了放6,随后7、8、9、10就接上茬了!

剧情在神魂颠倒的延续,白莲花时而情窦初开,时而骑马开枪;时而与土匪决战,时而洞房花烛……

那部电影被我们播出拷贝的实际次序是:1、2、5(错误就出在这)、4、6、7、8、9、10;

电影一结束,我和王义华就迅速跑到楼梯口侦察消息。

“这片子没怎么看懂!”女的扬脸告诉男的。

“导演是瞎折腾,本来是今天的事,突然跑到30年后,还没整明白,30年后又折腾回来!”男的评论道。

“这片子就是老师讲的运用的是插叙插议的手法!”女的很聪明。

政治处许主任瑞海、副主任王占年背着手,闷着头,从我们身边离开了礼堂。我迅速立正,行注目礼,心说:“万岁!”

时隔多年,一直难忘,那会儿,实在是青春年少,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向《白莲花》的导演以及那场电影的观众说声:抱歉!

离开部队近20年,因人世间风风雨雨而对部队倍加怀念。心目中,部队一直是我心灵的家园,累也好、疲也好、倦也好,家,是最好的港湾。当年,离开时不懂得何为珍贵,就那样轻率地乘车而别。工作多年,每年数次进京,均要从那个我的第二故乡石家庄经过,每次,心随风驰的火车一道渐渐走近,越来越近、清晰可辨的是随着下车的人群一道被揪着的、撕扯的、按捺不住内心的躁乱。我知道,在我的眼前、我的内心、我的渴求,是欲穿透人群、穿透街道、穿透楼房深情地看一眼我的团队,哪怕是仅仅一眼,也圆了一个十团老兵多年无休止的一次次怀念!其实,仅仅穿越两股车道,就是石家庄车站行李房,李建军大哥的爱人常倩嫂子就在那里工作,每年的大年初一,李建军大哥总会打来祝福的电话。康政委家的嫂子就在车站不远的运输公司。岁月如歌,我知道,在我心灵的深处所蕴藏着的那个橄榄青青的眷恋;岁月如河,我知道,岁月的河可以冲刷掉许许多多的记忆,但在我情感的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是,在这个素有“华北明珠”美称的城市,有兰政委、许政委、王文兴、王志强、老董、徐维波、老吴……一个个我熟悉而时常怀想的人;在钢筋水泥构筑的丛林里,在我不朽的性格和良知深处,任何骄傲的摩天建筑也无法可比我的团队在我内心的伟岸。也许,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三十年直到我作古的前一瞬间,我依然会说:“从戎真好!我爱你——通信十团!”

电影的散文 篇4

青春,是散场的电影,而时间,却是一场烟花烂漫,生生不息。有时候看夏季走过的痕迹,当炎热弥漫我心,一转身,不见冷场的尘世间那一抹惦记。

繁忙的生活需要新鲜空气,枯燥乏味,已悄然隐蔽在我们周围,我开始疲惫,开始辗转反侧,究竟生活是什么?是透不过气的记忆?还是嘈杂中寻得宁静?

是的,我想我需要安静,至少,让我开始接受夏季。

蝉鸣啼了一夜,惊动了月色迷蒙,鸟鹊群舞,飞跃在树枝间,残花,却也不忘争相斗艳,仅剩的魅力依然耀武在烈日炎炎下。这时,渴望过大雨倾盆的傍晚,任雨水恣意击打窗檐,听着啪啦啪啦的声音,感受风过后的呼吸。

我的驿站,繁华休憩,只为路过的风景,日月如梭的光阴,证明我停留的痕迹。当有一天可以卸下包袱,我想那一刻欢畅而欣喜。夏天,可以盛开多久?才可以延续到秋的深思。

春,总是走得那样匆忙,夏,总是扑来的过于仓皇,我措手不及,我开始学着惦记。还记得昨日把青春唱成曲,等谁人来抚琴冷奏?漫步行云,走近静谧,走近深邃,走出萧条,走出彷徨。

十字路口,屈指可数的落魄,映照在月下,辗转成幽。看叶旋枝下,飘落土中,不禁感叹世事变幻,终究一场空。或许夏夜不应有如此的凄凉,也或许,不应有如此的孤独。

背负年华沧桑,藏匿人情世故,我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不仅仅是躯壳,还有思想。善感多愁,不仅仅是青春的遗失。路,终究要往前走,没有退却的韶华,没有回望的时空。一条长河涓涌至尽头,也许,这就是我们要走的旅途。

染绿的回忆,一笔一墨,可以写下时间的留影。然而散场的青春,谁来挽留?我想……

电影的散文 篇5

看电影在童年那可是很快乐的事情,可这种快乐不是经常有的。

农村的电影放映队是很受欢迎的,每个乡镇(那时候叫公社)都有一支。他们从县里电影发行站取回拷贝,然后每个村子(那时叫大队)巡回放映。每循环一次最低需要半个月时间。

很关注放映队的走向,打听到三里五村有放映队的消息,伙伴们立马奔走相告,吃罢晚饭呼朋唤友跟着大人们前去观看,常常一部电影能看上三五遍,影片里的一些对白也就成了平时的口头语。

这一天放映队到邻村的消息传到村里,伙伴们相互通知,早早的吃晚饭等候大人们收工回来,好跟着他们去看,因为去邻村要走好几里山路的,没有大人领着小孩们往往会迷路的。

前几天刚下过雨,山路上坑坑洼洼积着雨水,去的时候天还没有全黑,大人们讲着白天劳动的事情和久远的传说,以及找一个话题取笑某个人,小孩们则蹦蹦跳跳在水坑间跳跃着、嬉戏着,无论大人和小孩脸上都洋溢着欢喜。

记得很清楚,这天上映的影片是《地道战》,我们去看电影的村子恰好叫高屯,所以“看你高家庄的地道能装多少水”,就成了回家路上大人孩子们讲的最多的话。

大人们常常恶作剧,走着走着就会跑起来,害的我们这帮小孩在后面拼命的的追,不时会有伙伴们被山路上的石块拌倒,然后大人孩子们哄然大笑,又放慢脚步着走。

这天我们又被大人们带动下跑了起来,一边跑大人们还告诉我们:前面有水坑,让你们跳就跳。刚开始还好,我们随着大人们的节奏,跑着跳着很是开心。大人里不知是谁萌生了个坏主意,没水坑的地方他们喊跳,我们就不知就里的跳,惹的大人们一阵阵坏笑;而有水坑的地方他们却不喊了,我们跟在后面还以为是好路呢,结果就接二连三的践踏在水坑中,鞋也脏了、裤子也湿了,大人们暴笑,还一个劲的问:高家庄的地道水深吗?伙伴们都很狼狈,但也没有办法,如果说了不好听的话,大人们就会说下次不领你们来看电影,我们可就傻眼了。

最恐怖的是有一次我们跟大人们到另外的一个村子看电影,电影结束时,我和小石头与大人们及小伙伴们走散了,我俩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俩东一头西一头的乱跑,先是我哭了起来,紧接着小石头也把压抑好久的哭声迸发出来。我俩缩成一团也不敢乱跑了,只是蹲在墙角大哭。还好,一会我们的哭声惊动了邻村的人,一位大叔走出了家门,问清我们的住处后,拿着手电筒把我们送回了家。

虽然看电影有种种不快的经历,可我们仍乐此不疲,一旦有放映队的消息还会欣然前往。

电影的散文 篇6

前几天回老家路上,邂逅了老放映员郭师傅,岁月荏苒,让我快认不出来是他。记得当年他虽然不是电影里的明星,可绝对算得上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有一回,我放学回家,听说郭师傅在村部准备放电影,放下书包,立马冲向村部一探虚实,由于太激动,竟然和门前的泡桐树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这件事情,被父亲提起好多次,当个笑话讲的`:一听说放电影的来了,就兴奋得撞到树上,还好,树没有被撞倒。

如今看电影可以进电影院,也可以选择家庭影院,还可以电脑在线观看。那时候看的是露天电影,天黑下来,观众自带板凳,聚在村部空地上,坐等电影开演。《西安事变》、《杜十娘》、《路漫漫》、《南拳王》都是看了又看的电影,没有谁说不喜欢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神鞭》,主人公的辫子很长,可以当做防身杀敌的武器。有一次居然还梦见自己脑后也长了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和电影里的一样。

看一部电影,郭师傅要换片几次,这个间隙,部分小观众会抓住机会,溜出人群,“方便”一下。有时候,还没等到坐回原位,郭师傅的换片动作已经完成。邻居小荣说他在姑姑家玩的时候,那里的一个放映员换片动作比郭师傅还快,还可以连放几个晚上片子——真的很让人向往。那时我的远大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做一个电影放映员。散场后的观众,像刚刚打了败仗的队伍,狼奔豕突。妻说小时候看完电影,推推搡搡间往自己的家疾步奔跑,眼看过河的小船要离岸,大概想学电影里的女侠“一个箭步”飞跳上船,不料掉到河里,幸好河水不深。

那时电影中的主题曲和插曲,是许多哥哥姐姐们热衷模仿学唱的,歌词是从《大众电影》杂志抄下来的,反复传唱,我就亲眼见过大姐姐一本很厚的歌本,字迹工整,如果保存到现在,应该还是很有意义的。

电影的散文 篇7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黯然无色的。生活中,有悲伤,有快乐,;有平静,也有狂风暴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能构成一部小电影的主要来源。

我“看”到的这部电影,是悲愤和伤心的一部电影。

在一个平静的午后,大家都在安详地休息,忽然,随着“啊”的一声,这个平静的午后被打破了。一辆车停在一个十字路口旁。附近有一个小男孩躺着,那小男孩动了一下,两下,三下,他停止了动,附近听到声音的人闻讯而来,他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都心痛了,原来这是一起车祸。那司机还在座驾里,忽然,他像疯了一样,开启了车,加大了马力,冲出了人们的视线,大伙看见了这样的情形,个个义愤填膺,但大家都束手无策,只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救护车来了,医护人员把躺着地上的小男孩抬上了担架,然后,救护车扬长而去,那小男孩的父母来到了医院,而医护人员也从抢救室出来了,他们对那小男孩的父母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没法救回那小生命”。

这时,医院外面开始下起了雨。那男孩的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失声大哭。而那小男孩的爸爸只是背靠着墙,不说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过了良久,他们在互相的扶持下。

慢慢的走出医院。而这时,雨好像也懂事了那样,停了。

那十字路口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似乎没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电影的散文 篇8

记得还是在孩童时代,一听说有电影就别提有多开心了,恨不得不吃饭也要在运动场上等待着影片开始的那一时刻,生怕错过了精彩的部分。当影片播放的时候,我甚至都能听到和我一样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声:?……开演啦!

小时候的游戏活动很多,男孩子玩溜溜儿、踩地雷、滚铁圈……女孩子玩跳皮筋、跳房子、扔沙包……不管玩的多么兴奋,肚子一饿就会乖乖地回家吃饭,但是露天电影就不一样了,不管肚子叫得有多响,都会老老实实坚守在原地,生怕一走了最佳位置就被别人抢到了。那时,露天电影都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才会播放的。不管影片里的内容是哪个类型的,不管能不能看懂,孩子们也不会烦的,而且会把影片从头看到尾,就算是打雷下雨,就算冒着没写作业会挨打的危险也不会走的。那时,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神奇的记忆,当影片播放完以后,更能把影片的内容能从头到尾叙述一遍,甚至几天之内都不会忘记的。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长大成人,生活之余,在茶余饭后,走进露天电影,是别样的轻松、惬意,它的出现更让我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

露天电影久违了,谢谢你又让我重温儿时的那份纯真美好。

电影的散文 篇9

放暑假时,我带着儿子回到了依山傍水的家乡,在邻居屋前的空地上,看了场免费的露天电影。

一阵悠扬的音乐响起,我和儿子匆匆扒完稀饭,就赶了过去。

屏幕前三三两两的已经围坐着许多老人和小孩。正在放映的是纪录宣传片《森林防火》,这让从事林业工作的我觉得特别亲切和感动。我的家乡在林区,森林防火的宣传牌、永久性标语随处可见,纪录片这样的森林防火宣传,伴随着露天电影,以其更加全面直观的表现形式,走进村头巷尾男女老少的心中,真正做到森林防火,警钟长鸣!

妈妈给我们送来了长凳,我们祖孙三代坐在一条凳子上。习习的凉风从山上河边田里吹来,让人好不惬意;这里是无蚊街,只需偶尔摇摇蒲扇赶走不多的几只蚊子。过了一会,妈妈嫌离屏幕太近,眼睛老花看不清楚,换后边椅子上的爸爸来坐。爸爸年轻时两三百度的近视,看电影电视时需要戴眼镜,现在年纪大了,不仅没老花,连近视也不治而愈,估计视力没有1﹒0,也有0﹒8。有爸爸做榜样,我对自己因两三百度近视不愿戴眼镜,认不请对面来人,对同事朋友多有怠慢得罪的缺点,宽容有加,心里美滋滋的想,以后我老了也有爸爸这样的好日子过呢!

纪录片之后放映的是电影《血性山谷》:一个党代表要参加党的“七大”会议,由一个小分队的解放军战士执行护送任务,在护送的过程中,因汉奸出卖,与日本鬼子在黄土高原的狭缝中相遇,迂回进退,展开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地完成了护送任务的精彩故事。

当杀光了客栈里的男人,四个日本鬼子把逃出门外奋力挣扎的女主人拖进房门时,当失足落进谷底的年轻战士,用尖刀在黄土崖上挖出一个个落脚点,双手终于攀上地面,目力所及却是四个鬼子围成一圈正用刺刀对着他时,当留下来阻击敌人的战士,打退了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举行最后一次党员会议的时候,我总是紧紧地抱住了坐在身边的儿子。

儿子大叫:“妈妈,不要抱着我!”我请求道:“儿子,让我抱抱你!因为我好紧张,好害怕!”儿子笑:“你真是个傻妈妈!那是电影,是假的!”我答:“电影是假的,但当年日本鬼子侵略我们中国,干的这些坏事,都是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让祖国强大起来,才会不受外国人的欺负!”

儿子抬头看了看,不知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还是一心想要安慰我,说:“妈妈你看,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外婆家的星星全都又大又亮!”我故意问:“很多很多是多少啊?”儿子干脆利落地回答:“数也数不清,无数颗!”

我也抬头仰望天穹。夜幕下,星光璀灿,银河系汇聚了亿万星座的光芒,辉映着牛郎织女几千年的爱情神话。我独自陷入了沉思:在永恒星河的感召下,在岁月无垠的沧桑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是不是也都可以消融在那对面相逢的淡然一笑中,消逝在那永无尽头的时光遂道里……

电影的散文 篇10

假如你是电影发烧友,一定要去中国湿地博物馆看看。在这个博物馆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科普影片,当然都是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

踏进博物馆序厅,有一个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的“体验影院”。这是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小影院,脚下游曳着由光影营造而成的彩鱼,荧幕上放映的是时长10分钟的《湿地之旅》,欣赏该片就能对湿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步入中国厅,可以欣赏到大气磅礴的《湿地畅想曲》,180度的环幕展现了美轮美奂的中国湿地风光,赵忠祥舒缓而富有磁性的解说,向游客娓娓道出了湿地的无尽魅力。

来到西溪厅,又能看到两场风格迥异的电影。首先进入的是“西溪形成影院”,360度的观赏视野,配上身临其境的地震台,使游客在短短12分钟时间里就能了解到西溪湿地的前世今生;然后邂逅的一个古色古香的戏台,又是一座别致的戏曲影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播欣赏《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十五贯》、《雷峰塔》等昆曲影片。

够丰富了吧?可这些都还不是博物馆里最精彩的影院,要想欣赏到更加美妙的影片,还得“上天入地”呢!

登上相当于九层楼高的博物馆观光塔,你就能体味到“上天看电影”的奇妙感受。在玻璃观光塔内不仅可以欣赏到最美的西溪全景,还可以躺在豪华的可调节躺椅上,观赏一部全国唯一的扇形穹幕影片《梦幻西溪》。

深入到博物馆的地下层,则还有一个可容纳50人的4D影院,常年放映的是由博物馆自行投拍的真人动漫科普影片《寻找麋鹿》,立体的影像、摇动的座椅、喷洒的水珠、飘飞的雪花,带给你的是绝妙的刺激。

电影的散文 篇11

巴黎,一个浪漫的华丽之城,是世上多少人的向往之地,是多少人毕生的信仰之城。

巴黎,一个读起来让人心生敬仰而又陡增伤感的城市。这里有多少大师隐匿于市,有多少大师在这里为生命的蜿蜒流长划上了终止符。

就像白天与黑夜,巴黎是一个地域并存着两个世界,这世界无比庞大。那就是陈宁所说的:生界与冥界。他们是并存的而且是相互交融的,甚至你看不到他们对立面。一如在白昼,巴黎繁华喧闹的背后流动着也得黑暗,在巴黎依然有诸多的乞者,巴黎有她的脏乱,她的疲惫,繁琐。在黑夜,在巴黎无数霓虹灯光点亮的黑暗处,那里的生活是如此的露骨,如此的光鲜,亮丽。或者这是与其他城市别无二致,是诸多城市的共性。我想是的,但是那只是也许。巴黎是一个独特的城市。

巴黎是生与死的和谐交融。村上说死作为生的对立面,是永恒存在的。我想是的,生与死同样值得敬畏。在巴黎,生者可得安慰,逝者可得安详。在巴黎生界的现实里,你可以看见冥界衍生的光影,巴黎的街道、地铁和建筑物都是以那些成就卓越的文学家、音乐家和画家的名字来命名。或许,当你以一个旅人的姿态漫步于巴黎的大街小巷,坐在巴黎的咖啡店你无须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言语就能够听到那些被复述无数遍的声音——西蒙·波娃每天都在这条街上散步;这是海明威经常来的咖啡店;罗兰·巴特曾坐在这里写作等等。你以为他们死去了,但是他们没有。在巴黎生者的追忆与念记里,你就可以清晰地透视到他们盛年时代的悲欢。在巴黎的冥界属地,你依然可以通过某些人事,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洞悉到生界的繁华。在巴黎的墓地,有肖邦、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王尔德、西蒙·波娃等艺术家的碑与铭,但是他们不是冰冷而黑暗的存在,最好的解释便是在那些矗立多年不倒的墓碑前鲜花总是四季如新。你不能说孤单,在巴黎,孤单是难以启齿的。

但是,这座城市不可以抽掉巴黎的冥界。抽掉了巴黎的冥界,或许巴黎就真的孤单,巴黎的浪漫就华而不实,因为巴黎的浪漫诸多的因素还是源自于他的艺术性。巴黎的冥界穿透在巴黎的每一个角落缝隙,就像爬山虎蔓延在每一个可以企及的地方。年轻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来道巴黎,在巴黎的街道遇到海明威,便用西班牙语道:大师。海明威则扬扬手同样用西语回复:再见,朋友。在巴黎死亡是一个透明的存在,让我穿透它观看世界,它无处不在,可以点都不沉重。(陈宁)

他们还有摄影大师卡地亚·布烈逊,女作家沙岗,哲学大师德里达。他们是为艺术疯狂的一个群体,他们让巴黎的每一天都非比寻常,在冥界,他们为巴黎印象着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黎,一个光影流转出绝色繁华的艺术之都,一个容纳诸多有家与无家可归的艺术家,一个走在世界潮流最前列的城市,一个······

无论你是否来过巴黎,你需记得Bonjour,Au revoir.

日安,再见。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