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荐作文

2016教学常规月征文2000字

本文已影响 2.58W人 

导语: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小编整理了2016教学常规月征文2000字,欢迎参考。

2016教学常规月征文2000字

【篇一:2016教学常规月征文2000字】

伴随课堂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努力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大胆实践与探索,创造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经验和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值得珍视和肯定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教研中,我们发现,有些“经验”,教学行为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或矫枉过正,主要有以下三大误区:

 一、太注重形式

此类表现为: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持否定的态度,喜欢搞花样,追求形式,具体显示为:

1、学习方式形式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领悟的问题,演变成自主表面化,合作无效化,探究随意化。自主的表面化的常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哪些地方不懂,自己思考,教师引导,初一看是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类,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谓的“引导”是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打开沉闷的课堂确实是一种好方式。这种氛围是需要营造的,然而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有的教师一遇到有问题,立即分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结果是除了热闹,毫无实效。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的做法是问学生有没有疑问(当然是有)接下来的工作是探究。有的主张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探究,有的却是从不探究,一味让学生接受。这些都是探究随意化的表现,无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学态度形式化

以前的教学主张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现在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两种论点都不全对)许多教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非左即右”,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进步。但是有的人在教学中片面追求个性化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肯定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却不对发言中明显的错误及时纠正,他们认为这样的态度是正确的,因为完全尊重了学生,殊不知这种形式化的东西不能让学生真正成长。

二、无实效内容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一定的文本为基础展开。教学中鼓励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是要防止脱离教材任意发挥。否定“课本中心”是对的,但文本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有的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忽视了,过多过早的补充内容,有时课堂早已不是语文了,有的干脆脱离文本,作不着边际的延伸与拓展。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这个过程充满了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重视文本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重视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没有把握好“度”的结果是阅读教学毫无实效。

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追求读书中“真情实感”和有见解的感悟与体验。然而在什么样的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有的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际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与简单化。

  三、过分重电教

电教即电化教学,最常用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否认,电教化教学的独特的优越性: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提高课堂效益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过密的使用电化教学,对教学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有的教师过高的估计了电教的作用,电化辅助教学代替了教学;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之间产生矛盾;重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忽视了抽象思维的培养;重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跟着“屏幕”走。

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三大误区,对于在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冷静的思考,对学生、对教学、对自己的思考,我认真思考了以下问题:

1、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形式?

单单讨论教学的形式好象立足不稳,教学应该需要不同的形式。可是,没有形式,就没有实质内容。我们总是通过一定形式将知识传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我想,教学的形式应该是“推陈出新”的,没有继承的创新是缺乏生命力的,任何革新都是在原有模式上的发展与创造,但并非是对现有模式的全盘否定。在继承中去创新,让创新的花开在传统教学精华的沃土之上,使之根深叶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教学的形式也应该是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

2、怎样武装自己?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你以及你的工作呢?我想。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要用自己对语文的喜爱影响学生,让他们也爱上语文。其次只有自己对学生倾注了爱,学生才能爱你教的语文。第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观念,用现代教学理论武装自己,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要虚心向学生请教。

真实的课堂教学是一节一节上过来的,既然是工作,就不能有水分,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1、依然重视“双基”

以前,基础扎实被简单的理解为知识数量的堆积,学生长时间超负荷的强化训练,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课改之后,风向突变,“双基”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其实,懂得语文教育规律的人都知道,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些不可缺少的训练是应该的,不能因为矫枉过正就一概否定。如果几年的语文学习下来,学生连基本的文字积累和语言运用都不会,那岂不是语文教师的真正悲哀?因而,我们要大张旗鼓地说,“双基”依然重要,我们要依然重视。

2、踏实地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我们教育学生要认识真、善、美。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应该是真实的,不能因为别的人要听课,或者是要上公开课,就带领学生集体作秀,这样的行为是误人子弟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朴实的,它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新鲜离奇的游戏,流于形式的活动,应该根据学生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合理的,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一堂课真实了,朴实了,扎实了,才能是充实的,这样的课,学生才是喜欢的,才是乐意的,才是主动的。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点已不用多言,但其运用应当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无视教学实践效果而不加选择的运用。在实际的电化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因课制宜的原则。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用的,即使能够找到现成的课件,也应该有适当的取舍。二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原则。电化教学所带来的直观性将大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实际的电教课中,要真正发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三是辅助性原则。电教化教学毕竟是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一直跟着媒体转,无视文本的学习与研究,是不可取的。

我们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认识了教学中的误区,才能不重陷泥潭;只有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才能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只有务实的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有新气象、新收获。

 【篇二:2016教学常规月征文2000字】

课程改革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观念如果能真正落实,肯定会促进教学行为的革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新课标的字字句句闪烁着 以人为本的绚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学习中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求,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是教师责无旁贷的天职。投身课改,立足课堂,勇于实践,积极创新,并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一、多彩朗读,培养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师生都陶醉于琅琅的读书声中。缺少了朗读,语文课似乎就失去了活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指导。

每接手一级新生,在第一堂语文课上,我都会借助一两首小诗向学生讲讲朗读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以具体的朗读指导。用优美的范读来启动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用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品析人物形象、用比较朗读法提升学生的语感、我还尝试过用表演朗读给学生生动直观的印象。多彩的朗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师生都陶醉于琅琅的读书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力求带领学生在多彩的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读写结合,探索作文思路。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一双美丽的翅膀。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根据 读写结合 的原则,我对作文教学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究。

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足,写作文时往往无从下笔。我精选跟作文话题有关的美文,在作文课上印发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材。另外,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我常常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思路,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

针对作文批改低效的问题,我改变了批改的方式。选择各个层次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学生,同样要求学生写出旁批后课堂交流。因为是评价同学的作文,学生积极性更高,课堂上常常擦出智慧的火花,曾经枯燥的作文课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阅读同学作文,强化了对作文训练重点的理解。

另外,失误作文,常常被我们忽略。其实,只要认真阅读,及时反思,它会成为非常好的作文课教材。例如,在《也美丽》的半命题作文训练之后,我发现学生在对题目的理解方面有明显的失误,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品析 美丽 、 也等词语,重新审视题目的含义,我把这次的指导过程记录整理成论文《审题也美丽》,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

 三、巧用媒体,发挥教辅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发挥其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重要作用。

可激趣。一堂课,犹如一篇文章,需要一个 凤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示范。学习优美的诗歌散文,可以采用优秀的范读课件;赏析优美的句子,可以课件示例,然后引导学生品析美文。

可连缀。课件可以穿针引线,把几个环节连缀成一体,尤其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环节多、活动丰富,用多媒体课件提示活动环节,能有效有序的组织教学。

可增容。多媒体课件可短时间内提供较多信息,课外资源融入课本,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可参考。多媒体课件岂止是辅助教学,还可帮助老师备课。一位老师告诉我,他上课用课件的时候并不多,可是他经常下载课件来看,原因就是课件展示的是制作人的思路,多参考几个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思路,可以博采众长。

  四、潜心教研,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相长,生动的课堂激发了我教学研究的兴趣。课后及时地积累、反思、总结,是教学创新的契机。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常常有这种感觉,上完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有了深切的体会,回到办公室,就赶紧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进行反思。如果还觉得困惑,就翻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教学期刊,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陆续有文字刊登在了国家级、省级报刊上。阅读教学方面,《龙说 解读》发表于《中学生读写》,《九枚硬币教 推敲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都是 我 给惹的 祸 》发表于《语文报初二版》。作文教学方面,我着重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做一些探究。2007年,《审题也美丽》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选材宜独特》获山东省案例评选三等奖,《让素描清晰、生动起来》、《留心亮丽风景》发表于《作文与考试》,《要善于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发表于《作文》。另外,还有十几篇写作指导、名著导读和阅读训练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五、关注个性,发掘学生潜能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让孩子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展自我。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发动学生定期摘抄美文,稍作编辑,装订成册,就成了一本班内《读者》。在互相传阅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文章的后面。为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鼓励学生从课堂作文和周末随笔中挑选自己满意的作文,发表在班内刊物《清风》上。这两个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作激情,提高了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我指导学生在国家、省级刊物多次发表作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