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荐作文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精选25篇)

本文已影响 2.48W人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精选25篇)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

那个冬季的午后,我手里捧着一本散文集,无意识读到辛弃疾的一首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即而那股豪情将我召唤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我仿佛听到了恒古中的雄浑的号角声……

仗剑的辛弃疾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练剑法,有着一腔热血,金宋乱世,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年仅22岁的他,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与耿京的义军合并,并说服耿京南归。过了几天,有叛徒偷走印信,是他一人单枪匹马追了两天,终于第三天提了人头而归。此后耿京被杀,又是他率数十骑突入直擒叛将,惊为天人。这是辛弃疾年少时便建立的不朽功绩。

在我眼中,在战场上,他仗剑时是那样雷厉风行,浑身是胆的好儿郎。他不惧刀光剑影,无畏血雨腥风,更未曾退缩苟安。他的一言一行皆映照了爱国英雄的风范。

握笔的稼轩翁

南归后,便也只能与友人聚聚,而后醉后感怀,挑灯看剑,那一腔报国之心埋藏心底。他持起了那支羊毫软笔,抒写心底的情怀与愤懑。在无那豪气干云天的一起营中喝酒吃肉,一起战场厮杀,血溅战袍的情节,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是的,他没有放弃,“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谙世事,而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愤世嫉俗。在面对“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情况下,他内心虽惆怅,但更是那祖国昌盛的万般期待。

他,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士”,满腔热血的“将”,虽壮志难酬仍一生豪迈。

他亦是正义与忠贞的化身,是爱国者,是民族英雄!他是那山间的清泉,流过南宋怯懦腐朽的血液里,即便无力回天,却为时代,为历史长河注入了涤心之力,千古流芳。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桥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读着辛弃疾的《水龙吟》,我遇到了一篇文章,也遇到了辛弃疾。

小时候,曾经学习过《清平乐村居》,欣赏过如画般和谐的乡村美景,便一直认为辛弃疾是位优雅的田园诗人,但读过了《把栏杆拍遍》我才知道我错了。

其实辛弃疾并不是一直都是诗人,他是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的大诗人。我认为。在宋朝里,辛弃疾与岳飞颇有几分相似,一位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一位是英勇善战的勇将,一位也曾冲入沙场英勇杀敌,一位也曾涌出脍炙人口的名句……还记得辛弃疾的那首著名的《破阵子》,那是辛弃疾被闲置时所作,但却生动地再现了战场杀敌之景。我所了解的辛弃疾至少也痛痛快快、利刀利剑地杀过敌的,他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无情践踏,起义抗金也曾多次胜利,而且,他干这些壮举时还只是个少年,却为朝廷痛杀贼冠,称得上为英雄。

与岳飞一样,辛弃疾的命运也是坎坎坷坷。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多年,倒有近20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的20年中又有37次频繁调动,官职是一降再降,但他却没有被命运所击垮,反而热情地迎接每份官职,认真地做好。他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领会。

是啊,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没有人能说自己的路途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困难有大有小,而且无论大小,只要你肯努力,还有一颗像辛弃疾一样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超越困难。

心里突然间涌上一股力量,那便是辛弃疾的忠告:不畏艰难险阻,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3

初识这首词,是在小学课本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当时看到这首词,先是被旁边的插图吸引了。铺天盖地的浅绿色,老人,孩子。觉得辛弃疾真是一位坦率的武将,温暖幸福的感觉从词中透出。

但是词未变,读词人未变,只是心境会随着时光年轮的刻画慢慢对词融入不同情感的体会。

孑然一座小茅屋,不蔽风日,茅草上烘焙着母亲胸脯一样的温热。屋檐低小,是微卷的睫毛。溪边的草竖起长耳朵,等候着远远传来的吴侬软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了一幅饱含深情的画面。只觉得翻滚的温情冲破了脚下的泥土直上霄汉,再如烟花般散落下来。星星点点的暖意浸透着。

一生戎马的辛弃疾描绘这样的和美时想必会眼眶湿润吧!金戈铁马数载,满心国计民生的他心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小小的角落留给自己的家人。也曾像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般的决绝吗?也曾策马扬鞭回望却双袖龙钟吗?对这样恬淡快乐生活的向往与万分遗憾的复杂情感,在旁观黄发垂髫的那一瞬揳入了笔尖。

想到辛弃疾的遗憾,想到家人,如今再反复读这首词,也没了当年初读时轻快的心情。白发谁家翁媪。自己却没有机会看到爷爷满头白发的样子。词里那样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总是让我恍惚间回忆起小时候的画面。爷爷常在场院里拉着胡琴摇头晃脑地唱着《珍珠塔》,和在长凳上嗑着瓜子的奶奶一同看着我和弟弟妹妹满世界乱跑,打打闹闹。我们总是抢着到爷爷面前互相告状,为了一点小事便不欢而散,转了一圈回来又和好了。那时的爷爷看我们,心里也会有“最喜小儿无赖”的相同感受吗?……一切都不得而知了。溪上依然青青草,可惜坟前却也已青青草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追忆一个人的时候,无论看到什么,无论在什么场合,总会有意无意地觉得里面渗着些许有关那个人的特别情感,于是有了触景生情,有了睹物思人。就像而今的自己,每每看到这首《清平乐》,总是有种怅惘的感觉,好像里面有着曾经的爷爷和曾经的自己。

如果让我选择,只希望不要做辛弃疾吧。不想远离家人数载偶然抬头看见一家人幸福的场面而满心复杂地写下优美的词作。只希望自己和家人会是幸福的主角。即使也是茅檐低小。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4

月夜,我伏在案边,手中是辛弃疾的《破阵子》。读它,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再加上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壮词”不过是辛弃疾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他化身为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本欲“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只能沉痛慨叹“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5

半醉半醒中,你将长剑轻放于膝上。烛火在剑上跳动,映出了你眼中的炙热。

我好像看见了你的军营生活。将士们或坐于木桩之上,或席地而坐,围着篝火,刀尖上烤着大块大块的肉,手中弹拨着五十弦,大口大口地喝酒。嘹亮的歌声划破夜幕,被飒飒秋风一带就带出了万丈豪情。然后被推向深处,推向渺远。而你,辛弃疾就在期间。

于刀光剑影中,我好像又见到了你。你脸颊上溅着斑斑点点的血迹,手执长剑,心持爱国情,鲜衣怒马,少年意气风发,奋勇杀敌。正如你所说的那般,“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身先士卒,奋勇上前,厮杀声响彻天际,铠甲与刀剑在烈日下闪着报国的光影。

少年,你的梦,不,是你一生的梦就是杀敌报国。可是,梦终是梦,梦醒一切便散了。手执长剑,身骑战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被困在这小小的田地间,被世事所磨折,壮士再难酬。可你心中名为报国的光从未熄灭,你便以剑为笔,以雪为墨,沥血成诗。

你写《破阵子》写《南乡子》写《水龙吟》写……你在后来改号为稼轩。可我知你心中的“幼(佑)安”报国,从未改变。你登上北固亭,看着远方,“何处望神州?”疑问一出,心中早已血流成河。一阵风吹来,将你的思绪吹散,吹向远方。你想起了你的剑,想起了你的白发,失落惆怅,悲伤叹息,“了却君王天下事”,完不成了,一身傲骨被折弯碾碎,转而又重组。你大抵也是想:大宋还需要我吧?!你便和着热血,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执笔直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从未放弃,也从不想放弃。

我有些不解,朝廷如此,负你一腔热血。为何你就不曾想远离?读你一首首的词让我明白:世事磨折仍不悔,沥血为诗终报国。这就是你,这才是你——南宋伟大爱国词人!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6

“终留下,万古叹,生子该当如孙仲谋”。幼时初识辛弃疾,是在《权御天下》的几句唱词中。

辛弃疾并不只是史料上几百个冷冰冰的文字,它更是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一个心在疆场、一心为国的伟大爱国词人。

他的父母为他取名为“弃疾”,其中定是蕴含了无限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像霍去病一样,光复大宋王朝,驱除鞑虏,收复失地,重振昔日荣耀。他也确实有戎马之心,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后,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可主战思想不被主和派接受,故屡遭弹劾,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戎马之心,被乌合之众嘈杂混乱的声音所掩盖。

初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子当如孙仲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难以想象他已经要逐渐步入生命的尽头。这几句所勾勒出的辛弃疾,分明是一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他不仅晃了我的眼,还晃了世人的眼,甚至高高在上的太阳都要羞涩地捏着衣角,遮住自己的脸。

身已老,心不老,他一直是那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少年心中自有丘壑。他不是神人,他也是肉体凡胎,他也会叹“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在表达自己爱国之情之余,他也会流露感慨,可他不会因此沉寂。他一定想重新拿起长剑,胯下骑匹烈马,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中,再立战功。但这也只能是他“梦回吹角连营”的一个热烈、雄壮却有虚无的梦。在我眼中,他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是“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是一位说出“爱国”不会变味的伟大的爱国词人。他更教会了我:

若现实冰冷,那就眼含热泪;

若现实黑暗,那就心有微光。

生活吻我以痛,我要报之以歌。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7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胸怀大志,年少成名,21岁便率兵抗击,戎马半生后回归南宋,却不被朝廷重用,多次迁职。余生在乡下田园间度过,最终只落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在历史洪流中,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终归于沉寂,却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绝唱。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彼时的`辛弃疾,正鲜衣怒马,血气方刚。他心中有巍巍浩然正气。驰骋缰场,以雷霆万钧之势于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从此名声大振,威震一方。飞沙走石,刀光剑影间,热血与意志终铸成一代惊世英雄。他在战场上的峥嵘岁月,不禁令人忆起他的那首《破阵子》,亦雄壮,亦悲愤。壮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叹的是华发已生,颂的是君王天下事,悲的是大梦一场,枉然一切已成空。

现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戎马半生,当放下刀刃,卸下盔甲之时,他心中仍是南平的报国之志。于是,他提笔代剑,将心中郁郁不平的愤懑与报效祖国的渴望读注入笔尖。笔墨挥洒间,一首首绝世佳作横空出世。而今的他忧国忧民,识尽了愁滋味,欲说还休,便在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凭栏遥望,怀古伤今。

之后20年归隐,他自号稼轩,每日悠闲度日,报国之志却丝毫未减,直至病榻前,“杀贼”“杀贼”仍是他一生夙愿,可如今油尽灯枯,耗尽毕生,也未能了却他心中的天下事。

我眼中的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忠贞,正义,心怀壮志,忧国忧民,可生不逢时,晚年落寞,却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武艺高超,年少有为,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他的一生坎坷波折,却充满热血与激情,辉煌与落寞交织着他的一生,在千古悠悠滚滚洪流中,他的一生,他的诗将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8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9

作为南宋最为有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他还是一位曾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将军的人,却不多。

没错,是他,曾带领五十余人闯入金兵几万大营依然全身而退;是他,带领家乡父老2000余人,渡过长江,坚决竖起抗金大旗;还是他,以一介文人,写下《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方略。想必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定会被南宋朝廷所重用吧?

然而,现实是辛弃疾一生都不为朝廷所重用。部分原因是他大声呼吁抗金时,大部分人却选择与金人讲和。以至于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伤自己的处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春风吹得百树繁花似锦,烟火如雨点纷纷飘落,香车宝马,满路芬香。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认为这句写的就是辛弃疾本人。在大部分人醉生梦死的情况下,辛弃疾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想,独自寻觅着自己的抗金之路。

抗金之路不成功。或许在开端时就已“失败”。因为辛弃疾出生于当时的金国,南宋小朝廷一度认为他是金国人派来的卧底,他与主和派意见不合也倍受排挤。等他再次披上战袍时已经年老了。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收复中原的信念,于是便将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心投入到对诗词的创作中。

无与伦比的文采,始终如一的爱国心,就是这样的一个辛弃疾,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0

曾读到一篇《郁孤台之魂》,辛弃疾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对他有着莫名燃起的崇敬与欣赏。

初识他,是一首《菩萨蛮》,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他站在郁孤台之上,一身孤傲挺拔,风骨凛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望长安,闻鹧鸪,却依然抹不掉心头病。“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从此留在心间,这是他,他扶栏远眺,望眼欲穿。

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他。原来,他本是一届武夫,驰骋沙场,跃马横刀,如此血气方刚之男儿,却失了钢刀利剑。朝廷的苟安一隅,他无奈,却只能提一只笔,用血与泪挥酒纸笺,用刀和剑刻成了一支支充满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的诗词,为历史留下了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

他爱国,爱百姓,爱朝廷,但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虽作于此,他却没有放弃自己,放弃朝廷,放弃希望。他在的四十年间,无不竭尽所能,但凡有一次能够效力的机会,就捧着浑身的热情去做,创下“飞虎军”,雄镇江南,在福建招兵买马,写下“乱金必乱”的文书,却一次又一次被闲置,“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世上许多顺达之志,怎就轮不上他呢?他心难静,意难平,字字血泪,却只沦为旁观者,他自嘲,“君恩重,且教种共芙蓉!”

一代伟大的政治家,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与被弃间轮回煎熬,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他大声议政,无奈报国无门。他在赣东北修带湖庄园,他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取名:稼轩。

虽后几经移居,却只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我想,他也会念几时曾经,叹何许不平,抒几份遗憾。离不开,放不下

来自郁孤台的邂逅,有幸与辛弃疾而遇,梁衡曾说“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如果可以选,我还希望在南宋的疆场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儿,拍刀催马,圆了他一生的英雄梦。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1

人,总谓“来日方长”。而一生大起大落的辛弃疾,却等不起那些“来日”。热忱无处放,唯留空叹满腔,经一世矛盾沧桑。

他,是从“文”与“武”矛盾间走出的辛弃疾。

英勇枭雄血袍绛,一身戎装半世狂。或许,勇敢果断的辛弃疾,天生属于战场。壮志凌云。碧血丹心,可谁知宿命弄人,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英才被迫着扔下那些刀剑,执起笔墨时内心的无奈与愤恨?从此,逍遥轻狂于沙场的他,以血泪为墨,刀剑为笔,把一首首作品镌刻在文学的领空,被迫着“弃武从文”。可是,谁读出了他字里行间怀才不遇的悲怆郁闷?谁来诠释他的矛盾?

他,是从“戏里”与“戏外”矛盾间走出的辛弃疾。

人生如戏!如文中所述,辛弃疾不会计较“五斗米折腰”的尊严,他不愄怖倾盆馋言。时局起伏,他就跟着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听着,就像一个活脱脱的戏外人。但事实如此吗?不。他做不到像电影中哪吒那样洒脱。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戏中人。辛弃疾不是圣人,做不到无欲无求。他唯一放不下的,是这个国家。正因如此,他才走进了永远也触碰不到的官场漩涡。他被卷进戏里,他被迫者从一代枭雄,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辛弃疾走不出“文”与“武”的矛盾,又何尝能走过这“戏里”与“戏外”的矛盾?

他,亦是从“爱国”与“忧国”矛盾间走出的辛弃疾。

辛弃疾对国家的热爱与执着,从古至今,几乎无人能及。杀伐滚滚,血乱红尘。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实现报国的抱负,他奔走沙场,血溅战袍,鞠躬尽瘁,义不容辞。他爱国爱民,他可以以身许国,赴汤蹈火。但他亦是忧国忧民的。外表虽平凡,但这不代表他那如明镜般的心是混浊的。官场昏暗不公,达官显贵们为一己私利,便诽谤、诬陷、排挤辛弃疾。这,使一心报国的他忧心如焚。他看得透肮脏的人性,看得懂迷惑人心的利益,看得出自私自利的政治手段,但辛弃疾却看不透这个国家。官场黑暗,不识清官,他一身理想抱负,终究这国家看不到他。或许水热深火热,或许民不聊生,辛弃疾忧心忡忡,却不知道到底应如何走出“爱国”与“忧国”的矛盾。

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辛弃疾千帆过尽,却只得到一个似徒劳而又非徒劳的坎坷命运,一世矛盾。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民族仇,国兴亡,这种困境,才可铸炼出一位千古英才。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2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也许大家对这句话非常熟悉,我也不输于此,然而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给一位来自于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辛弃疾。

也许他一生没有苏轼那样跌宕起伏,也许他的一生没有那样的轻狂,或许他也没有,府常见一扬眉的侠客大梦,他没有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他却从不抱怨人生从不憎恨世间的悲凉。

我很欣赏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词曲大气捂脸,而是因为他有着千古文人墨客不具备的气质,那就是文武兼备,从水龙吟到青玉案时,一种隐喻的力量似乎在洗涤着我的心灵,给我灵魂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在破阵子和水龙吟中,他曾不止一次提到了报国的豪气,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猛虎,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和他在作品中不断提到的潮流与孙仲谋都能使我大受震撼,但是最使我眼前一亮的还是他那青玉家,这首词,通过开文对贵族的一行描述,以及最后的暮然回首中,他却给人一种表面写元宵节的盛世,假象中道出了最深奥的人生哲理。

或许你会问什么人生哲理,我当然笑而不回答,因为在宋代一切都是以功名为重要权利,利禄为策,调来把这个社会变得面目全非,大多数人把功成名就当成梦想,甚至当做终身追逐的目标,而他却以一首简单的词牌名来表现了自己的,不随波逐流,不随和事实,希望有一个平静太俗的世界的人生志向。

可惜他的愿望终究落空,以国家为己任的四史无归态度,以身殉国。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却不波澜壮阔,他曾经深秋的战役里挑灯看过剑,喝过烈酒杀过敌人捉过贼。然而他在梦里都追求着田园世界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不需要报国志向的,这样一位伟人也不需要,愤世嫉俗的怨气更不需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作,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与空虚。

也许这就是我心中的辛弃疾,我敬畏他是他的伟大豪气,也是赞美喜爱他的诗词,而我值得欣赏的思考的是他那种看透人心,看透人生,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3

涉世之初,他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他带着两千多兄弟投奔义军领袖耿京,他的文学才华被耿京尤为赏识。他曾率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于数万敌人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逛奔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如此的英勇果断,他照样可以做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现实对辛弃疾十分残酷。他步入官场,用出色的才干为国效力,但他的豪迈倔强使他难以在官场立足。他多次受弹劾,官职被罢,闲居生活。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他为之感动。他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吴钩”本应在战场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说不出来的压郁苦闷之气,借拍栏杆来发泄,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他目睹宋朝官场黑暗,污浊不堪、不思进取,作者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空有报国之情却无报国之门,令人心生寒意,悲凉的沧桑之情跃然纸上,令人读着感慨万分。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4

遍地烽烟、异族统治的八百多年前的山东,出了一位“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难能可贵的一代词人、将才──辛弃疾。

甫过弱冠之年不久,少年辛弃疾怀抱满腹力复宋室之心,毅然决然投入抗金队伍,这热血爱国青年无所顾忌,一颗赤诚之心带他南渡宋室,原以为南宋是将双臂展开,要拥抱这样一位无可限量的大鹏,然而事实不然,辛弃疾主战的积极思想被只望苟且偷生的朝廷主和派淋了一身冷水,羽翼既湿,何以展翅?

即使所任官职甚小,无法大展长才,辛弃疾依旧不改本色,赤子之心使他一再上奏,他言及北伐大业,却不受重视,反被主和派打压,多爱国的热血汉子也不禁慨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夫天地之间,谁解其心?朝臣的格局不似辛弃疾之大,一时的安宁不稳固,但文武百官只图这不实的、表面上的和平,谁也不是能将国家摆在己身前的辛弃疾。

或许是看清了事实,再加上乐天性格所使,当身在壮年、最能有所作为的时候,辛弃疾被削职为民,但他并不恋栈,挥一挥衣袖,两袖清风的归隐,他要做个农人去。

可是他是辛弃疾呀!爱国、爱民甚己的辛弃疾呀!所以即使他可以一边下田、一边吟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心心念念的仍是为国家大业着想,这志业此身难却,临终前的一声:“杀贼!”留下多少遗憾。

辛弃疾是只鹏鸟,当他渴望为宋室大鹏展翅时,羽翼却被束缚,尽管限制得住他的行动,但他的精神早已翱游天际,在每一个景仰他的人心中任意飞翔,长鸣入心里。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5

翻开一本《稼轩长短句》,点一盏烛红明灯,轻吟浅颂,入梦便华胥。

我是一刃雪白名剑,铸剑师对我赞不绝口,连赞我说:“百年犹新,千年不锈!

记得那天风吹烛火,光晕凌乱。破木草屋中一位鬓白的老人,投毫掷墨,抽出静躺在剑鞘中的我,怀有如飞身纵马一般的气势,腿风扫过烛台,又是一阵灯火难眠。我静听自己划破草屋轻帘的嘶嘶声响,如游龙一般,气势宏宏。草屋之中,仿佛有几只军鼓奏起悲凉惆怅的乐章,然而四下依旧无人欣赏,只有牛羊成群,麻木呆滞。老人挥剑,自断长须长发,望着我新开的雪白剑锋,落下簌簌长泪。他跪地而呐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轻抚我剑身,拭去轻咸的泪。“长剑,你可知我心中恨意难平,可知!可知!”我不禁发出铮铮悲鸣,一阵寒凉。

那时身为新剑的我,雪白的剑身上却灼上了点点青锈。我,只是将军手中一把平淡无奇的剑!

再见将军,他弹剑悠哉游哉,如寻常老翁一般,或坐或卧,或于村口看稚童游乐,或立江畔看少年辛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见他略带醉意,逶迤朦胧,心中一阵悸动,锈迹斑斑的剑身上浮现出边疆战乱不眠,伤亡不休的场景。眼前的稼轩居士一派安详,我却越发忧愁,发出铮铮悲鸣,如簌簌泪水一般。将军常泪,我亦常锈。

时光流转,万般如同。

我眼前的稼轩居士躺在一张破旧不堪的木床上,如我所知的一样,这位少年将军晚年悲凉,一个冰冷的世界与他火热的心灼伤了他的胸膛。一人,一世界,一片悲凉惆怅。

“长剑,你可知我的恨?”面前的将军,一把白发,一席旧衣,眉目沧桑。“我不恨金军犯国,不恨昏君奸臣,我恨那百姓迷恋世俗繁华、我恨那男女老少不懂家仇国恨!”

又是一道泪,划过我青锈色的剑身。

我震然,剑锋随着将军一同悲鸣:“我欲杀贼!杀贼!杀贼……”

将军睁目呐喊而逝,而我,从此只是一把锈剑,埋掩在历史长河之中,随将军一同失去了我名剑的身姿,却获得了神剑的剑灵。

烛火惺忪,我泪眼朦胧。百姓若多懂家仇国恨,何惧昏君奸臣?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6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

他生活在两宋之交,留下的是却清新自然,豪气万千。他叫辛弃疾。我有幸拜读到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且深深地为那叹息又苍凉,讽刺又犀利的诗词着迷——“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上层楼,更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读到这句,我不由得羞愧万分。以前的我明明生活在幸福之中,却常为一点点小事而忧伤愁苦,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写作文时,总习惯把一点点的忧伤无限放大,好似人生没有了希望,世界均是一片黑暗。

这又让我想起了看过的几本作文书中的一篇叫《成长的无奈》的文章。文中作者最好的朋友要转学了,作者也要告别小学走向初中,就说什么心好似被刀割了一样,比死还痛苦,痛苦到无法呼吸!天啊!你朋友到底是转学还是要和你生离死别、阴阳相隔啊!再看下面的评语,我不由更加哭笑不得:青春总有那么多的无奈,勇敢的少女,拭去你的眼泪,离别是长大的标志。文章感情真挚,十分动人……这样的作文、评语数不胜数,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大量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还怎么“中国少年说”?

写作是心灵的叙述,是灵魂的释放。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体现作者的思想,用心写出的文章就是一件古董,每一件都凝聚了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它在诞生的那一刻就有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岳飞为何写出“待从头,收拾旧三河,朝天阙”?因为他是将军是英雄;李清照为何写出“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因为她国破家亡;李白为何写出“亨羊宰牛且为乐”?只因他生仔盛世可潇洒。

实事求是,独特创新,珍惜现在,这是辛弃疾告诉我的。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7

今天我要介绍的词人是辛弃疾。辛弃疾一出生就住在金兵占领的地方,所以辛弃疾从小的梦想就是打败金国,收复失地。可南宋朝廷不愿意出兵跟金国打仗,所以辛弃疾只好把笔当作剑,用诗词来表达自己想要奋力抗金的心情。因为辛弃疾是军人出身,所以他的词一般都非常豪放。

辛弃疾写了很多词,可我最喜欢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下灸,五十弦翻塞外省,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主要讲的就是军中生活。辛弃疾一开始在酒醉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宝剑,梦到了吹着号角的军营。把烤牛肉分给众多部下,各种乐器响了起来。这就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的场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快,弓箭就像惊雷一样响。我多么想要帮国君把失败收复,变成一位千古名将!可自发已长满了我的头。这首词前九句写着军中生活,正在词的顶峰,辛弃疾却从顶峰掉到地底,体现出现实的残酷。本词突破了词的境界,原本一首词只讲一个意思,而辛弃疾却把这首词写成了两种意思。辛弃疾可真是一位有创意的词人啊!

辛弃疾给我们留下众多美妙的词,给我们去品读。我们要知道辛弃疾虽然没有打败金国,但他用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含道理的词,我们一定会永远把他记在心上!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8

少年笑晓世间愁,风放百花香满楼。

流水望穿郁孤台,点兵沙场何年秋。

——题记

漫漫历史长河中,你孤独地矗立,在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秋色下,我看到的是危楼临江的你——辛弃疾。你的过往,在我心中激起浪花,怀着对你的景仰,我有言,欲与君说。

生于金末乱世,少年的你,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你目睹着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你痛心于金人的侵略与蹂躏,你胸怀壮志,带着满腔意气。22岁便率领万人南下归宋,那时的你,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愿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沙场征战,你勇往直前,前路漫漫,你一笑而过,你决心走一条捍卫河山、忠君报国之路。

但世事无常,并不是所有愿望都能实现。抗金归来,你步入仕途,鞠躬尽瘁,你欲以满腔热血救朝廷;刚正不阿,你不肯为朝廷怯懦而屈服。你本想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但你却忘了,三十年前风波亭上,岳飞头颅落下时溅起的鲜血,也并未将当权者,从自己编织的太平盛世中惊醒。或许你的光芒刺痛了他们那习惯黑暗的眼睛,你的脚步惊扰了他们繁华的美梦,你因此遭到了排挤。南渡后你被迫脱离沙场,再无用武之地,正如他人所说,“你像屈原一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你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污浊的现实并未阻挡你报国的壮志,满腔热血化作你笔下的诗词,诉说你对国家与苍生那颗炙热的心。正如梁衡所道“辛弃疾的诗词不是用笔写成的,是用刀与剑刻成的,辛词不是是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与泪所涂抹而成的”,你将忧愁藏在词中,热血洒在纸上,筑就的,是词史上的辉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你在梦中都在征战沙场,想到年少时驰骋沙场的身影,想到自己的复国之梦,一心为国收复失地,想要为国效力,但生不逢时,到头却空对满头华发叹息。明明可以大展拳脚,为国家发光发热的人才,结局却是于栏杆前长叹一生。你上半生游身于金戈铁马,建功立业,后半生却以文代武,以词代矛,思国之患,忧国之祸,佳作流传千古。却不知面对万里江山四分五裂、奸臣当道,你是否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我想,你是不会的吧。经过沙场征战、朝廷排挤等人生百态的锤炼之后,你的诗词,无论是热血澎湃的佳篇,还是清新脱俗的作品,你都少了你那个时代风花雪月的媚俗。

你的无奈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你穷尽一生去追寻自己报国的目标,却辜负了一世的韶光。你作为一个将天下苍生完完全全融入骨血的人,仅仅因为当权者的软弱,朝廷的黑暗,不让你重返战场,直言议政,“龙困浅滩遭鱼戏”,苍天待你是如此的不公!

“脉脉此情谁诉”的为难,“艰辛做就,悲辛滋味”的苦涩,“欲说还休”的无奈,亦或“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志”的痛心疾首,那么多个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的无奈叹气,你只能酌酒品茗,泼墨挥毫。心中铮铮铁骨的大义之心,你也只能献于纸上而不是你梦寐的战场。

无碍,汝爱国之心,仍存于世,且代代相传!

少年鲜衣自在时,登高望远画山河。

愤起只因金人辱,杀敌却为汉民安。

心愿点兵赴国难,抱恨贬官乌衣奏。

弃戎从笔犹热血,忠肝义胆青史留。

少年不识愁,华发意未休。

含泪离沙场,抱恨辞朝纲。

纵难定胜负,何怯挽霜矛。

谁题忠义墓,千古唯丹心。

——后记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19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挑灯看剑,略带醉意,梦中浮现号角呼号军营连绵。我懂,你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可梦终是梦,你早已白发频生,可朝廷仍是执迷不悟,金军南下,千万山河不复浩荡,南宋破碎残离,奸侒求和作派,你独自无可奈何,壮志难酬。

你怀一身报国志,却也持一手好才华。不同于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婉约,白居易的质朴,苏轼的豪放,你的词,别一番。或这是鲜血染红的刀,是壮志磨尖的笔,你不忘国家不忘民族不忘百姓,把栏杆拍遍,你的炙热情怀,却无人应答!

你登上北固亭,看厌了求和派怕死的嘴脸,可怜着自己寒霜鬓,你悲愤你无奈你伤感,你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心心念念地还是国家:“生子当如孙仲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蓦然回首,你身处南宋,真是委屈你了。

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仍继续激烈地拍着栏杆,高扬爱国热情,号召救国之声。

终于!

终于啊!

我们听到了!

稼轩,你何尝不是如孙仲谋般的英雄呢?

稼轩,你的壮志雄心,我们已了然于胸,

现在,月渐圆,金瓯全,山河复,心可安?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0

800多年前,你在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腐败,金兵入侵,百姓受苦。

你毅然决然选择参军,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以天下为己任。但是命运多艰,你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尽管如此,你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虽然你不被君主重用,但是你把对国家和人民的满腔激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诗词之中。

你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思,你想要圣上英明,渴望祖国强盛,希望百姓安居乐业。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你出征了。威武的军营里,战戟丛立,直冲云霄,旌旗纷飞,战甲上光,英姿勃发。你奋战沙场,金戈铁马,这是何等的威风!抗金归来,你进入仕途。你渴望建立功业。可是,现实却和你的理想相悖了。

你想收复北方失地,但统治者只知贪图享乐,你不满官场的黑暗,不愿苟且,屡次上书提议北伐,却遭排挤。你的愤慨,烈酒能浇熄吗?

多少次梦回千里沙场,多少次泪水沾湿枕巾。金戈铁马如石如山,沉重压抑着你的呼吸。梦那头,你飞度关山,踏碎冰河,收复江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然不能对人诉说,你“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你只好忍住内心的忧愤,“却道‘天凉好个秋’”。你为了心中的祖国,忧愁只能在心中流淌。

到了晚年,你被重新起用。你谋划着挥师北伐,为国家尽心尽力。结果又遭猜疑,你内心何等无奈!“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但是现如今的祖国,已经截然不同了。假如你出生在今世,你一定会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你的报国志向也一定会得到实现。

南宋最后亡了,但中华民族不会亡!正因为有你这样的英雄,一次一次地拯救着中华民族,中国才能有今天的富强。历史虽然很短暂,但你的赤子之心,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发光。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1

宋代风雨飘摇,无论是汴京的喧嚣还是临安的苟且,都笼罩在阴云密布的灰蓝色之中。那灰瓦的天空下,宋朝月沉西子湖。我将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望我们的朋友——幼安。

我在起义军中找到了他,这时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他联络朝廷。正当他沉浸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喜悦中时,义军溃散,他失落至极。所谓“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这是他的第一次受挫。

我在朝堂上找到了他,只见他对皇帝发表《美芹十论》,“今日之事,朝廷一於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於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於敌,而我特从而应之。”他不忘结合历史劝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惜皇上依然畏惧靖康之变中,错失良机,而他也只被派往地方做官,远离战场。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这是他的第二次受挫。

我在他的乡间田园找到了他,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曾经的一身转战三百里,一剑曾挡百万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便化为泡影。这又使他难以忍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是他的第三次受挫。

我在北固亭找到了他。他看穿了南宋小朝廷偏安的懦夫相,明白身前身后名不过是可怜白发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看着历史的兴亡,想着自己的经历,不禁感慨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最终也没能实现心愿,这是他的最后的挫折。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2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我怎么被绑起来啦?

眼前的光刺的我眼睛也睁不开,突然,听到粗犷的声音,定睛一看:一位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将军对我喊:“张安国,你为什么要杀的首领?”我纳闷了,左右看看确认是和我说话,便答到:“认错人了吧?我不是张安国,我是白梓骜。”只见那位将军眼睛瞪大,脸憋的通红,仔细端详了我半天又和左右耳语确认后,才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对不起,我们抓错人啦!”

回到帐篷喝了一大碗水之后,才问清楚情况!原来,辛弃疾一心想要抗金,然而抗金的道路曲折又漫长,好不容易投奔了耿京一起抗金,眼看终于要实现抱负了,却惊闻张安国投敌设计杀害了耿京,怎一个心痛了得?我激动的主动请示和他们一起去追张安国!没想到辛弃疾居然不答应,他谁也不带就要自己去!我们只能偷偷跟上去保护他!可没走多远,我们看到了一大队敌军士兵。那些士兵飞奔而来大声说。:“哪里逃!”我被吓得落荒而逃。突然,一把箭朝我射过来,我大叫了一声,被吓起来了。

原来是我睡着了,是在梦里见到了辛弃疾!真英雄!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3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诗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他字幼安,号稼轩。

辛弃疾这个名字很奇怪,意思是“辛不要生病”,和霍去病的意思一模一样。这个名字和他的出生地点和出生年代有很大关系,“靖康之变”发生以后,宋朝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金兵占领了济南,正好辛弃疾就出生在济南,生活得很悲惨。他的长辈就希望他可以带兵打走金兵。而霍去病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他的长辈希望他能像霍去病一样。

长大以后,辛弃疾才知道他一个人是打不败金兵的,于是,他投奔了耿京。不想金兵用金钱让张安国当了叛徒,杀了耿京。辛弃疾怒火中烧。最后只用了50人就打败了张安国的50000军队,还把张安国活捉了回来。

辛弃疾把一份特别的礼物张安国送给了南宋。可南宋只给了他从八品的小官。

当官之后,辛弃疾平茶寇,用自己的钱建飞虎军。结果被误会欺压百姓得到钱建军队。被皇帝赶回家。

回家之后,他建造了一个庄园,叫做稼轩,他的号就来自于这片庄园。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4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南宋灰飞烟灭了,留下一段凄楚的梦。梦里依稀,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仗剑走边关,执笔抒豪情,“吹角连营,挑灯看剑”。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介文人,一个境界很高的文人,没有陈词滥调,没有华丽辞藻,唯有一腔热血,浩然正气。想当年,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率义军,抵金寇,保国土,征战于崇山峻岭间,与万千热血男儿一起将青春挥洒于刀光剑影中。动乱时期,刀笔相随,一字一词均是兵勇。可惜,他手中的笔能绘出千古美文,却不能力挽朝廷于狂澜之中,使之免于战火,免于崩裂。

他的笔端,除了豪迈奔放以外,更多了一份沉郁悲壮。腐败颓废的朝廷,千疮百孔的疆土,水深火热的民众,凝结成他心中恒久的忧伤与凄楚,沉郁与悲凉。一腔报国良愿最终只能化为铿锵文字,响彻历史长空。

无奈,除却无奈还是无奈。他不愿学晋代的张翰,贪恋家乡鲈鱼味美就选择归隐,更鄙夷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他一心想着何日方能铲除顽敌,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然而,岁月流逝,恢复中原之梦终究成空,空余下文人的一腔遗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或许他在这个世间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苦闷。

他眷恋他所眷恋的一切,他憎恨他所憎恨的一切,他选择他所要选择的,他摒弃他想摒弃的。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他感到一种无限的悲凉。他的梦似水,在流淌,他的心思在天涯飘荡,思绪无常,“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一个字:愁!

愁得无以言说。

细细想来,眼看着万里江山化为焦土,这忧国忧民的优美诗词自是字字含“愁”。历史,如洪涛滚滚而来,转瞬之间又滚滚东去。岁月碾走的只是往日尘烟,留下的却是词人永恒的精魂——豪放悲壮之词,千百年来,回响不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历史的风云隐隐淡去,我依然听见他内心的铿锵呐喊,依稀看见他披甲上阵冲锋于刀光剑影之中。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篇25

说起古代文人,我们普遍会浮现出风流倜傥、羽扇纶巾的形象。他们会写诗、能填词、擅书法、爱下棋、可能还懂点音乐。总之,凡是跟文化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往他们身上靠。但要让他们提兵上战场,或者至少在街上耍几下把式,估计他们个个都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那么,文人就真的找不出尚武的人出来吗?那也未必。

你别说,还真有。有一个人不仅能诗会赋,还以统帅的身份在战场上杀敌多年,被后人称为词中之龙,他就是辛弃疾。作为一名南宋人,辛弃疾一生的梦想便是收复北方的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但遗憾的是,他的这个梦想终归没有实现,反倒自己还被人排挤了。

辛弃疾出身在北方,但他家都是汉族人。他的父亲死于金兵手下,而爷爷也从小就教导他说:南边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国!因此,他痛恨金人,从北方一路逃到了南方,追随南宋小朝廷。然而,辛弃疾南归后,他的灭金想法却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他一次次的上书请兵北上抗金都被拒绝了。偏安南方的小朝廷认为,只要保持眼下的平稳态势就好,反正金国也没打到这边来,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辛弃疾的频繁上书,逐渐的,大家都烦了,干脆弃辛弃疾不用。

虽然辛弃疾不能够在军事上建立丰功伟绩,但是他在文学上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词豪放婉约兼具。往往抒发壮志未酬的遗憾,且看他的代表作之一《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表面上来看,单单只描写了美好的风景和美女。但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里,辛弃疾有没有可能写的就是他自己呢?我觉得是极有可能的。大家都在谈笑风生、哪儿热闹往哪儿钻的时候,辛弃疾却独自一人站在那灯火阑珊处,不愿意同流合污,或者在独自等待赏识他的人到来。当朝廷里的大臣和贵族都在花天酒地以粉饰太平的时候,只有辛弃疾独自一人在暗处着急。这个比喻,不是很妙吗?

辛弃疾一生都要追求,在随时准备报效国家。但在他那可悲可叹的一生中,他从来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打败金国,收复国土。哪怕临死前,他都依旧还在喊着:杀敌!,可见他对这个目标的执念有多深。他的才华没能被展现出来,更没能被重用,反而被当时的朝廷故意遗弃。一颗爱国的热血心在悲愤与遗憾中停止跳动,让无数后人扼腕叹息。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