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级教案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通用11篇)

本文已影响 5.08K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1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重点说词语易错的地方。

3、听写词语。

4、互相判,订正。

(二)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三人一组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1、组词。

战()补()秋()怜()

站()扑()伙()岭()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读给的字。

③比较每组字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

④口头组词。板书。

⑤齐读一遍。

2、选字填空。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老师讲做的方法。

③指名读句子,想选哪个字。

④指名读、说。老师板书。

⑤齐读。

3、照样子填空。

例: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讲例子,明白意思。

③让同学做题。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

4、把下面错乱词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爱长江我黄河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里棉花有和大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练习。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狐狸和狼

活动过程

、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师小结: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

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

(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3、教师小结

(1)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2)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3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征,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2、阅读故事,倾听故事中的细节,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主角:

来了一个朋友,是谁?

一起来听听发生在小绿狼身上的'故事吧!

二、故事讲述:

1、森林里生活这一群灰狼,他们是一群调皮的狼,瞧,他们正在举行一场足球比赛。

小绿狼非常喜爱踢球,所以他兴奋地跑了过去,说:“朋友们,我能参加吗?”

所有的灰狼们都看着小绿狼。你们觉得灰狼们会怎样回答。

2、孩子们,小绿狼为什么感到难过呢?

3、 你和谁不一样,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特别的地方?

(大眼睛有很多,可是大眼睛、皮肤白、小嘴巴的就你一个。)

就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组合在一起,才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

孩子们,你们会因为自己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感到难过吗?

3、用我们的与众不同来玩个迷迷转的游戏。猜猜我说的是谁?

玩过迷迷转的游戏吗?怎么玩?

可是今天有些新的规则,就是要用你的与众不同来玩这个游戏哦。

4、故事继续:瞧,小绿狼忙了好一阵子。

第二天,灰狼们聚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绿狼正好路过,这场比赛谁会赢?

独一无二的绿色皮毛给小绿狼带来了胜利和快乐。从此,他骄傲的生活在这群灰狼之中。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特别的故事,她会让你重新认识鹿和狼,也会重新反映我们人类自己。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三)联系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己练习讲故事。

3、同桌互相讲一讲。

(四)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小组讨论: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

(五)全班交流。

1、说说罗斯福错在哪儿。

2、举例说说: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六)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写下来,准备参加“不能破坏生物链”主题队会的演讲。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5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股市的大概内容。

2.享受与老师,同伴阅读的快乐。

3.体会莫卡自由自在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ppt,人手一本绘本,自制书签

三、活动过程

1.开门见山的推出绘本。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绘本,想与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故事的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猜猜书中谁会像狼一样?他为什么样这样做?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页用一个爱心小夹子夹在那一页。

提问:你觉得哪一页最有意思,为什么?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觉得哪里是让你最读不懂的请你用一个问号小夹子夹在哪一页。

问题:你觉得哪一页你看不懂,谁来帮助她解决问题?

3.共同跟随老师阅读绘本

教师讲述P1~3 。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

4.讲述绘本后半部分感受结尾。

留下问题:莫卡最后为什么又回家了呢?(为第二课时留下问题)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倾听,能复述故事内容并会划指朗读。

2、认读词语:森林 聪明。

3、培养幼儿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字卡 大字挂图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兔乖乖》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吧,(请个别幼儿讲述)今天森林里又上演了一出相类似的新剧《狼和七只小羊》

二、教师第一遍讲述故事,提问故事主要情节。

1、羊妈妈是怎样交待小羊的。

2、狼是怎样骗小羊呢?请小朋友学一学大灰狼沙哑 、 细细的声音(教师指导朗读)。

3、小羊是怎样识破大灰狼的'诡计呢?

三、认读新词:森林 聪明 (集体 小组 个别)

四、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并示范划指朗读(大字挂图)

1、教师示范读。

2、幼儿分角色朗读。

3、幼儿互换角色朗读。

4、情感教育:如果我们平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陌生人来敲门你要怎么做?

五、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六、游戏猜一猜: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将以前学过的字宝宝的字卡一起放在黑板上,小朋友蒙住眼睛,然后老师抽出一个,请小朋友看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开火车:教师和小朋友拿着字卡玩开火车,念到:谁的火车开起来,我的火车开起来,森林站到了请森林下车。

七、结束活动。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7

活动名称:

音乐欣赏--彼得和狼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发言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听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幼儿教案《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放背景音乐)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

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8

教学目的:

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听听,猜一猜谁来了?(小兔)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

2、教师出示背景图,配以故事,让幼儿继续欣赏音乐。

3、欣赏第二段音乐时,让幼儿猜一猜谁来了?(大灰狼)

(引导幼儿说出第二段音乐的.性质:低沉。)

4、完整欣赏一遍音,教师请幼儿帮助小兔出主意:碰到大灰狼该怎麽办?

三、学习新游戏:小兔和狼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及玩法:

a、玩法:第一段音乐:一群“小兔”高高兴兴地跳到树林里采蘑菇。

第二段音乐“大灰狼”出现,“小兔”们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如果发现哪只“小兔”动了,就将它抓住。

第三段音乐:“大灰狼”走了,“:小兔”们有高高兴兴地采蘑菇。

b、规则:

a:小兔在跳地过程中不推挤。

b:“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必须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只能抓动的“小兔”。

2、教师扮演“大灰狼”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游戏。

3、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教师扮演“兔妈妈”进行2-3遍游戏。

4、请个别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扮演“大灰狼”或“兔妈妈”、“兔爸爸”。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9

【活动依据】

《彼得与狼》是一部音乐童话剧,剧中采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长笛(小鸟)、圆号(狼)、弦乐(彼得)、木管小号(猎人)等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赋予幼儿无尽的想象,适合幼儿欣赏。根据幼儿音乐经验的实际水平,将重点落在引导他们听辨音色的`区别上,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10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喜羊羊与灰太狼》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带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替舞伴。

3、积极参与,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腕带、《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

2、幼儿已学会“找朋友”游戏。

3、场景布置:草地、树林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喜洋洋和灰太狼》入场:

1、以羊村要开舞会的形式引入活动。

2、师幼共同探讨:如何打败灰太狼?

(二)根据游戏情节,引导幼儿逐段学习舞蹈动作。

1、幼儿学习“挖陷阱”的动作。

(1)幼儿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挖陷阱”。

(2)教师结合幼儿的动作总结示范“挖陷阱”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挖陷阱”的动作,并分组往圆心交替走的.队形。

(4)配乐练习。

2、幼儿学习“织网、打结、走草”的动作。

(1)幼儿自由探索“织网、打结”的动作。

(2)利用腕带,引导幼儿边走边做动作。

(3)教师示范讲解能往圆心交替走的队形。

(4)配乐练习。

3、引导幼儿学习结伴交替舞伴。

(1)幼儿两两相伴合作性地学习“打招呼”的动作。

(2)配乐练习。

(3)完整跟随音乐,集体舞蹈。

(4)复习找朋友的游戏,巩固交换位置的动作。

(三)完整跟随音乐,共同跳集体舞。

(四)以舞蹈《happy牛year》结束活动。

初中语文《狼》教学案例 11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游戏情节,熟悉乐曲旋律,知道A段音乐跳跃,B段音乐沉重的特点。

2.能根据音乐旋律的特点,用铃鼓不同的演奏方式为乐曲伴奏。

3.愿意参加演奏活动,在于同伴一起演奏中,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音乐旋律的'特点,用铃鼓不同的演奏方式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大鼓一个,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准备:

1.故事导入

春天来了,树林里绿草如茵,小兔子看到这么多青草可开心啦,一边吃着草,一边开心地跳起了舞。咚咚咚,这是什么声音?小兔子被吓得躲起来了。原来是大灰狼来了,他左看看右看看什么也没发现,于是就走了。看到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又出来了,它们在草地上开心地吃草、跳舞,玩得可开心啦!

2.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和ABA的特点

师:刚才你们听到,哪里是小兔子在玩,哪里是大灰狼出来了?为什么?

(引导幼儿感受A段音乐跳跃,B段音乐沉重的特点,总结ABA的乐曲结构特点)

3.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师:我们用动作来给音乐伴奏,小兔子来了,你想用什么动作?(拍手、摇手腕)大灰狼来了,你用什么动作呀?(拍腿)

4.用动作为音乐伴奏,老师用语言提示(跳、跳,跳一跳;吃吃草,跳跳舞)

5.根据小兔和狼的不同形象,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小兔子用什么乐器演奏,大灰狼用什么乐器演奏呢?

拍手——铃鼓拍奏

摇手腕——铃鼓摇奏

拍腿——大鼓

6.结束游戏

今天我们小兔子们一起玩了游戏,大家开心吗?那我们快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带回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