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学反思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1.79W人 

概率统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一般强调定量研究的学科都会发展出很多相关的统计分析模型。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1

一、关于“分类与统计”

一般说来,分类是为了使事物具有秩序,分类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总体。进行统计则是要根据数量上的结果做出决策,指导行动。总之,不能为分类而分类,为统计而统计。

教材中这几个案例我觉得目的不明确:

1、统计“换了几颗牙”作为主题引入,很有新意。但是统计出来做什么用呢?换得早好?快好?目的性不够明确;

2、让学生统计穿的鞋子的尺码,学生了解也没有用处。这只有班级为每人订购一双鞋子时才需要。卖鞋的老板可能也需要;

3、有些情景设计的目标不妥当。例如设计学校借书的种类,结果是喜欢“漫画”的多,喜欢“文学”的最少,于是建议图书馆多卖一些“漫画书”。这就不大妥当。不喜欢文学书,恐怕需要多作介绍宣传,而不一定是少买。

二、关于分类的判断

一堆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即分类的判断可以很多。但是,要循序渐进,先是一个判断,然后是两个判断,逐步培养。

一堆几何图形,可以按颜色分,形状分、大小分,一步步来,不要一下子就用3个判断分类。对一年级学生问:“你还可以怎样分?”问题太宽泛了。

分类不是单独的知识点,把分类当知识点展开,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分类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情景决策之中。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分类的难度会增加。

分类的种类可以很多,而许多分类是没有价值的。例如,在一堆几何图形中,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红三角形”,一类是“非红三角形”,我们需要这样的分类?再如,一批东西中吃的穿的都有,其中有一只冰淇淋。然后,我分类,一类是冷的,一类是不冷的,这样分类有意思吗?虽然分得并不错。

分类不是分得越多越好,分类贵在分得“好”,即有价值,能够帮助决策。有需要才分类,不是分得越多越好。看见对象就要分类,无目的地分一通,只会把事情搞乱。无目的地追求各种分类,是误导。

三、关于收集数据

现在强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材要求学生做许多调查,收集数据。但是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睡眠时间,学生自己并不知道每天的准确睡眠时间。

四、关于“可能性”认识

现在的中低年级教材,不断地重复“必然、可能、不可能”的判断,往往是原地踏步。学习“分数”之后,对古典概率可以进行简单的认识和计算。此时概率才能定量分析,体现数学的价值。

一般可能性的认识,不教也会。华东师范法学数学系李俊调查: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课程里没有概率,但是和其他有概率内容的国家相比,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大体相同。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2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小学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随机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能在不确定的情景中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是概率学习的主要目标。因此从小把随机的思想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去,这样不仅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方便,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对于生活中的某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想到用统计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这是能力与意识的具体体现。例如:十次硬币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就要先算出十次硬币共有多少可能出现的结果,十次硬币可能出现十种结果,从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十次硬币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是百分之十。在统计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对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外,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历,让学生将完成某个任务或从事某个活动作为出发点,在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活动中,根据结果给出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3

“统计”与“概率”都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描述获得对一些整体性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在整理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我特别注意一下两点:

(1)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我再给予点拨、整理。

教学时,我让先回顾:关于统计与可能性,小学阶段学过那些知识?学生的回忆散乱、无序、不完整,我在学生交流时给予整理。按照统计的过程,从数据的分类、计数到统计表,统计图,统计量,再到可能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复习统计图和统计量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使学生对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2)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然后进行组间交流,互相补充调查项目,形成一个比较完整额全班通用的调查表。全体学生填完调查表后,就形成了一系列原始数据,每份调查表就是一个数据样本。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调查,如调查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等。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