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畲乡拾韵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1.82W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千百年来,在青山绿水间放牧生命的畲族百姓,赶山烧畲,游耕狩猎;倚山坡筑梯田,择河边建村寨,过着卓尔不群的生活。

畲乡拾韵散文随笔

古镇古韵

为了探寻畲族百姓古朴生活的流风余韵,我们来到了浙江省景宁县大均古镇。统观其貌,既有江南古镇所有的高墙老屋、廊街岸柳,又有澄潭印月、汤尖挺秀、屋崖瀑布、成美廊桥等独特的十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里的`一切似乎还沉睡在畲族古老的睡梦里。

来到古镇街口,一株千年古唐樟像一位餐风饮露的老汉挺立在蜿蜒逶迤的河边,郁郁葱葱的树冠向空中肆无忌惮地舒展,舒展出一片伞状的荫凉天地。

穿过古街牌楼便进入了古街,青石板道、卵石泥墙以及临街铺面的旧式门窗,似乎都隐藏着历史的传奇。离古街牌楼一箭之地,便是奉旨三门并开的李氏宗祠。明朝天顺八年,大均镇的李琮高中进士,后来,其弟李璋和李璋之子俱中进士,为褒扬一门三进士,朝廷下旨建这骑街进士坊。穿坊入巷,跃入眼帘的是一座江南风格民居建筑,这是清光绪年间首富李开元的宅院。碧瓦朱甍的门楼上雕刻着福禄寿喜吉祥图案,花卉人物惟妙惟肖。

枕山栖谷的古街并不长,但曲曲弯弯首尾难望。在此聚族而居的畲族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时间在这里仿佛是停摆的古钟,泰然自若的畲族男女浮雕一般地凝固在纯朴世界里,怡然自得。

婚礼喜韵

古街尽头是浮伞祠,供奉着马夫人,这是位唐代村妇。传说,马夫人到景宁取羹奉养婆婆,途经大均遇到洪水,以伞代舟而渡。从此,被奉为孝仙,马夫人渡河处也被称为浮伞渡。浮伞渡不仅是数百年来水上商贸的重要渡口,也是畲族人婚嫁必经之路。“牛轿行嫁撑着伞,摆渡对歌浮伞渡。”就是其写照。

站在浮伞祠前,隐隐听见鼓乐声,原来今天是个好日子,畲家有人结婚。

景宁朋友说,在畲乡不看婚俗,就等于未到畲乡。畲族婚姻庆典的伴娘伴郎被称作赤娘赤郎。小巷深处,赤娘赤郎簇拥着迎亲队伍款款走来。迎亲队伍要经过杉刺拦路、喝宝塔茶、借镬、杀鸡、对歌等仪式才能接走新娘。用松枝和鲜花遮住脸的新娘被新郎抱上了花轿,迎亲队伍在爆竹声中起轿,向新郎家出发。

花轿终于在新郎家落下,老人拿出麻布袋铺在轿门前,赤娘扶着新娘沿着麻布袋铺成的小路走进家门。新娘新郎拜堂、敬茶敬酒后,双双来到灶前。新娘手执竹筒,新郎鼓腮用力吹旺炉膛之火,祈愿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幸福美满。然后,夫妻才入洞房。

悠长歌韵

喜宴过后,长夜对歌拉开帷幕。这是畲族婚礼最热闹的场面,赤郎与赤娘遥遥相对,你唱我和,纵情斗歌。跌宕不羁的歌声此起彼伏,余音绕梁。因为赤郎和赤娘都是男女双方专门邀请来的唱歌高手,所以斗歌难分伯仲,只是在此良宵佳境尽情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情。

畲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相恋,以歌为媒;节日喜庆,以歌相贺;生活劳动,以歌传言;丧葬祭祀,以歌当哭。“歌是山哈写文章,代代流传代代唱,谁家不唱山哈歌,便是学子断书堂”。这段山歌,便是对畲族百姓嗜歌如命的真实临摹。

是啊,畲乡的山歌,因其普及而绚丽;畲乡的婚俗,因其传奇而精彩;畲乡的文化,因其悠久而厚重。娱心悦目地观瞻畲乡风貌,所见所闻好似一幅超凡脱俗的水墨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