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咏叹自行车抒情散文

本文已影响 2.18W人 

我居住的这座还不算发达的小城,私家车寥寥无几。一些人们对那拥有“四个轮子”的现代人直羡慕得流口水,甚至做梦都想开着车在马路风光。我发现,近年来这些“吃不到葡萄”的上班一族们,大都高傲地抛弃了自行车,来来往往,偶尔坐坐人力车或打一程的士,多数时间,宁肯徒步行走,也不骑自行车,我所工作的办公大楼数百号人马,骑自行车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大家不约而同地搞起了“两轮”革命,若谁还坚持脚踏“两轮”穿梭大街小巷,会被视为“老土”、“掉价”之人。昔日的“凤凰”不再风光,浮躁的人们究竟在媲美什么!我反复观察思考,这些弃车而行的人,或许是锻炼身体或许是怕自行车被窃,其实大多是面子观念在作怪,小城自行车在逐渐消失。

咏叹自行车抒情散文

我是一个坚持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两轮”一蹬,满面春风,自行车是我不可忘却的情结。

上世纪70年代,我还在农村的时候,村里一位大娘的儿子在北京当兵,她去部队探亲,带回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说北京郊区的农民都骑着自行车下田种地,人家已实现了共产主义。把村里老老少少震得云里雾里,目瞪口呆。可不,那时村里只有几个在外工作吃“商品粮”的人,偶尔回家小住,乡亲们才有幸一睹自行车的风采。

后来,一位在供销社工作的叔叔,为家里买了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为村里光棍汉们带来了福气,若哪家汉子相亲,主人就去将这辆自行车借到家里摆富显光,相亲的女方刚离开村庄,马上车归原主。就这样,自行车成为村庄的婚介道具,用现在的话说是常常“闪亮登场”,一传十、十传百,百家汉子喜结良缘,我的哥哥就是这辆自行车的受益者。一时间,方圆左右称我们村为“自行车婚姻村”。

70年代末,我从乡村到当地公社机关工作,仍然没有自行车,回家休息,往往要走近20里路,公社秘书看我实在太辛苦,就对我说,办公室配有一辆自行车,若回去提个醒,你骑上回去。一次我骑了自行车回到村庄,乡亲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长辈们摸着我的头说:“你小子行啦,有出息了!”同伴们不容分说,夺了车子,众人合力,将车子抬上往生产队稻场方向跑,因为他们大多就没有骑过自行车,到了稻场就兴奋得你扶我学,稻场变成了自行车集训场。原来村里那辆“姻缘车”,外人是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说骑了,就这样,乡亲们感谢车主还来不及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公社提了干,机关为我配了一辆自行车。从此我跟随当年的公社书记,像“武工队“一样,跑遍了全公社山山岭岭,村村寨寨。不过,拥有自行车那天,主管机关的领导专门找我谈话,要求如何如何地爱护自行车,雨天不能骑,泥路不能骑,私事不能骑,爱护公车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云云。这在当时,可不是小题大做,连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些讽刺“骑着公车趟水过河,骑着私车逢水扛着”的'漫画。自行车是那个年代的“神圣”物品。

自行车曾经风靡中国,什么“凤凰”、“永久”、“五羊”在国人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在北京长安街上看到那一望无际的自行车洪流时,将它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据在北京工作的女儿讲,如今北京城又兴起了自行车浪潮,一到上下班时间,路口的岗哨,小红旗一挠,口哨声一响,自行车方阵,像潮水一样蜂拥而动,依然是新世纪一道别致的风景。

今年是奥运之年,据说北京市,一来小车爆满,堵车严重,停车困难,许多车主被迫放弃了驾车上班,回归了自行车时代;二来政府在千方百计地控制大气污染,许多百姓顺应潮流,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奥运”,选择了骑自行车上班。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但愿我们这小城的自行车也不要消失!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