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中心高一试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本文已影响 8.83K人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6题(13分)

(1)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2)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对视觉文化投以了较早的青睐。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3)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问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当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的电视画面有什么感想。他说,看着双子大楼倒下的画面,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4)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种文盲”的概念给予最好的解释。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5)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和深刻。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的大声疾呼颇为强烈。他指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图像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6)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为近90亿,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近这数字,这个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7)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了。当然,这种振聋发□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

(8)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9)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他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就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选自孟建《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有删改)

1.准确写出第(7段)□中的字(1分) 振聋发□

2.根据文意,请在文中第(6段)的□□内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3.第(3段)使用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例子的用意是 (2分)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5.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

6.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生活中符合第(8段)划线句描述的一个例子,并根据本文的观点对此例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7-10题(10分)

合欢树 史铁生

(1)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2)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3)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4)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7.简要概括选文第(1)段和第(2)段中作者对待母亲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2分)

8.根据文意,理解第(3)段中加点词语“希望”的含意。(2分)

9.对文意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说明此时的母亲还想着自己,与下文“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形成鲜明对照。

B.第(2)段,通过对母亲的肖像、行动、心理、语言等描写,生动表现了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那坚忍而执着的爱意。

C.选文两次提及母亲年轻时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均凸显了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显得活泼可爱。

D.文章第(4)段写到母亲去世寥寥几笔,用语也平淡质朴,但简略质朴的文中渗透着无法用写作安慰母亲的遗憾。

10.选文重点写母亲,没有涉及到合欢树,请简要说说这部分内容与标题“合欢树”之间的关系。(3分)

(三)基础知识(15分)

11、将下列古诗文填写完整。(5分)

(1) ,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

(2) 出师未捷身先死, 。( 《蜀相》 )

(3) 唯有门前镜湖水, 。( 《回乡偶书》 )

(4) ,英俊沉下僚( 《咏史》 )

(5) 情人怨遥夜, 。( 《望月怀远》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6分)

(1)邻舍有烛而不逮( ) ( 《匡衡凿壁借光》 )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 ( 《世说新语·任诞》 )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孙权喻吕蒙读书》 )

(4)会稽韩性闻而异之( ) ( 《王冕僧寺夜读》 )

(5)每言人而不学( )( 《任末好学勤记》 )

(6)泯然众人矣( )( 《王安石伤方仲永》 )

13.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士人怪问衡; ②妻还怪问

B.①尺牍所传 ②尝行见所靖所书碑

C.①采又尝以事抶之 ②覆以兔毫

D.①乃布坐 ②通乃刻意临仿以求售

14.下列词语构成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动员 理发 旷课 逛街 B.蜘蛛 蹊跷 坎坷 参差

C. 抓紧 改正 瞪大 吃饱 D.书本 人口 事件 地震

(四)阅读诗歌,回答15-17题(7分)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5.第五句中“元亮”是指 (人名)(1分)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东风日暖闻吹笙”一句,从触觉和听觉角度卸除江行踏青的感受。

B.颔联“无赖”对应“有情”,写出花柳蝶蜂,耳目所接,皆呈春色。

C.颈联运用典故,虽客游万里,从军数载,但睹此春色,仍兴致盎然。

D.这首诗做着情感经历了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的过程,一波三折。

17.从修辞角度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3分)

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转》)

18.标注下列加点字的注音(2分)

(1)共其乏困 ( ) (2)若不阙秦( )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越国以鄙远 ( ) (2)焉用亡郑以陪邻(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4)失其所与( )

20.与“既东封郑”中的“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晋军函陵 B.朝济而夕设版

C.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D.而江浙之海皆病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2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1)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2)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3)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4)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23.第(1)段概述了 (2分)

24. 第(2)段中“ , ”内容与第(1)段中的谪沅、湘时内容相呼应。(1分)

25.对“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当春天,杏花灿烂,仿如玉岩公昔日梦中之境。

B.正当春天,杏花盛开,玉岩公仿佛进入梦境一般。

C.正当春天,杏花烂漫,玉岩公陶醉其中安然入梦。

D.正当春天,杏花盛开,玉岩公重温昔日相同梦境。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玉岩公去世后,周孺允兄弟即为纪念父亲而构建杏花书屋。

B.玉岩公仕途上虽然遭受打击,但却仍然保持功名富贵的追求。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之人子孙未必富贵,困顿之人子孙亦可大用。

D.文章抒发作者对于朝廷不识人才、迫害忠良的强烈怨怼之情。

27. 简要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给予的思想感情。(3分)

二 写作(30分)

28.“小确幸”一词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形容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它是生活中的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请以“小确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700字。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