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中心七年级试题

2016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本文已影响 1.64W人 

  【2016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6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金秋十月,我校举行了2012年秋季田径运动会,这是我校集团办学以来在中心校区举办的首届全校规模的大型运动盛会。一年一度的“体育周”,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的校园生活涂上xuàn丽色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这将永远juān刻在学生的心头。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盛会 ______ 裨益 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uàn丽 _____ juān刻______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只要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找“米”,就会有写作之源。

B. 从前在家乡,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C.“你是我的榜样。”有个人说:“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D.亲近文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红豆熬成的八宝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D.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____________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物华天宝, ____________。 (3)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5)____________ ,各领风骚数百年。

(6)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月亮情结:《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诗句,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写出了天下离人的绵绵情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7)《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分)

(1) _____ 国(国籍)著名作家 _______(人名)创作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自问世以来,就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

(2) “洞中历险”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篇章。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① 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其中最能体现汤姆沉着、智慧的情节是什么?

②“洞中历险“中,汤姆见到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他吓得”撒腿就跑“。请说出汤姆害怕见到印第安人乔的具体原因。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1) 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4分)

主题 ___________ 时间 2015.11.12 编号 007

摘录: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冰心《繁星春水》

读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将某一名著的内容从侧面表达出来。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4分)

二、阅读理解(共57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情感。(1分)

(2)发挥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故事,完成8-12题。(共13分)

曾子杀彘

曾子【1】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2】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3】。”妻适市来【4】,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5】与婴儿戏耳【6】。”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7】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8】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9】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0】。”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2】女:同“汝”,你。【3】彘(zhì):猪。【4】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5】特:不过,只是。【6】戏耳:开玩笑罢了。【7】待:依赖。【8】子:你,对对方的尊称。【9】而:则,就。【10】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8、翻译句子。(2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9、“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句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0、与“曾子之妻之市”一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加点字是( )(2分)

A: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B:而置之其坐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何不试之以足

11、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曾子什么样的品质?(3分)

12、请你再举一例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要简单叙述清楚事件,40字以内。(4分)

(三)阅读文章,完成13- 16题。(共11分)

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3、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3分)

14、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3分)

15、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分)

16、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2分)

三、作文(60分)17、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迈进扬州市国际学校已两个月了。在这片沃土上,我们眺望灿烂的霞光,我们聆听悦耳的书声,我们徜徉斑斓的文学风景;我们与贾里交朋友,向田晓菲学习……初一的生活是那么新鲜、那么丰富、那么美丽!

以“初一,你真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值得写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500字。

1.2016-2017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2016-2017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3.2016-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4.2016-2017学年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5.2016-2017七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