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中心高二试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本文已影响 1.32W人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 ▲ 的红晕。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 ▲,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吗?我知道你一定会说“是的”;我也一定会相信你的话;可是也许你起的誓只是一个谎,人家说,对于恋人们的 ▲,天神是一笑置之的。

A.羞愧 繁文缛节 背信弃义 B.羞涩 虚文俗礼 寒盟背信

C.羞愧 虚文俗礼 寒盟背信 D.羞涩 繁文缛节 背信弃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耸人听闻,但也绝不是太极端的,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B.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样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C.身体柔软而富有弹性,蛇的嘴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它可以慵懒地枕在自己波斯地毯般复杂的花纹上度过悠长的午后那太阳的毒辣。

D.一些拆下来的木柱和椽子能再利用作为环境小品或设施构筑物,旧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能完全保留,但最终都因工期和施工过程的不方便而放弃。

3.下列诗句与“夕阳古道无人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月夜秋山有鸟鸣 B.夜雨涤尘扫雾霾

C.禾黍秋风听马嘶 D.丹灶芝田有鹤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表达真情实感不是一种写作的小技巧,而是显示你生命的大问题。 ▲ , ▲ ;

▲ , ▲ ; ▲ , ▲ 。麻木的灵魂难以获得深刻的感情体验。

①没有忠诚忘我的品质

②没有感恩的心

③没有平等宽容的意识

④你也很难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友情

⑤你就无法深入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

⑥你就无法理解生死不渝的爱情

A.③⑤②⑥①④ B.①⑥③⑤②④ C.②⑥③⑤①④ D.②⑤①⑥③④

5.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史记》,全在于他有一颗顽强的心,一颗追求卓越而又忍辱负重的心。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看到了人的生死、寿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平等的思想成就了王羲之,也成就了《兰亭集序》。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眼界是独特的,他善于观察,善于选择,善于剪裁与嫁接,一种绝美的意境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活得真累!他的“累”是一种孤独,一种孤僻与孤傲,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恋,一种向死而生的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有删节)

【注】①圬:粉刷墙壁。②镘:砌墙和粉刷的工具。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调。

B.粟,稼而生者也 稼:种植。

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 强:强迫。

D.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怠:懈怠。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B.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丰乐亭记》)

C.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盖有幸而获选(《进学解》)

D.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⑵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⑶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9.请简要概括王承福做“圬者”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⑴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写“怀李白”?请简要概括。(4分)

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3分)

⑶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投我以木瓜, ▲ 。(《诗经·卫风·木瓜》)

⑵ ▲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⑶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逍遥游》)

⑸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 。(杜牧《阿房宫赋》)

⑹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⑺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⑻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三姑娘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祠堂边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老程种菜为生,他有一个女儿叫三姑娘。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老程死了,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地绿得可爱。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锣鼓喧天,惊不了三姑娘和她的妈妈,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推辞。

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它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以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地这样猜。妈妈正在做嫂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欢喜赶热闹,那情境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然而对于三姑娘的仿佛亲临一般的高兴,只是无意的吐出来几声“是”——这几乎要使得三姑娘稀奇得伸起腰来了:“刚才还催我去玩哩!”

三姑娘实在是站起来了,一二三四的点着把数,然后又一把把地摆在菜篮,以便于明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

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的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

我在祠堂里学习足足有六年之久,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1924年10月

(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三姑娘的形象特点。(4分)

13.请简要赏析文中第五段的写景艺术。(4分)

14.三姑娘和妈妈回忆过去看灯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科学与艺术统一于美

冼鼎昌

古代思想家把美与和谐划上等号。和谐与对称是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到过北京故宫的游客,谁不被这组巨大的建筑群的对称与和谐所震慑呢?在古典的绘画、雕塑和音乐里,处处体现了对称与和谐的美。有一年我到米兰,第一眼看到米兰大教堂,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巴赫伟大的《恰空舞曲》,那里三十二个变奏组成的对称如此严谨,音乐的洪流如此和谐流畅,音乐的形象如此庄严雄伟、气势磅礴,就如这座教堂一样,直入云霄,欲与天齐。

在自然界,对称现象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对称性分析能够把许多问题高度简化。但是,在这现象的背后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它导致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深刻的重大发现,就是对称性和守恒律的内在联系。在19世纪就要结束之前,至少在物理学,似乎对和谐的追求已经达到极致。然而传统的完美起码要符合完整、清晰的概念,但是在新的物理学里情况却不是这样:传统的清晰性被新理论内禀的一种不确定性所代替,而完整性只有在统计和几率的意义上才能谈到。

在艺术里相应的变革来得稍稍早些,那就是由向对称与和谐的古典美挑战的印象派开始的新潮流。不过艺术家们不像物理学家那么走运,最初连每一个走过展览印象派作品的房子的肉店小伙计都认为有资格揶揄这些画家一番。在音乐领域中,印象派音乐的遭遇比较起来就要好得多,虽然在结构和主题发展的原则上偏离了传统,但是它的始创者德彪西的和声与旋律的巨大天才很快就征服了传统的听众,使他们领略到这个流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美。往后在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上,怪异的旋律、不协的和声以及耳朵所不习惯的配器,引来喝倒彩的喊叫声和口哨声响成一片,赞成的和反对的观众当场打起架来,台上的舞蹈演员根本听不到乐队在奏什么。

20世纪的科学与艺术经历了令人目眩的发展。在1957年,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一个理论说,并不是所有的对称性都被自然尊重的。于是,在物理学中开始了一个研究对称性被破坏的新浪潮。研究的结果使得科学家对于自然中对称性的深刻的内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称性确定物体的运动方程,而对称性的破缺决定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艺术领域,即便经历过从莫奈到高更的冲击,但是康定斯基、毕加索、夏加尔的作品还是使人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艺术家疯了还是自己跟不上疯狂发展的20世纪。这种惶惑不只是观众才有,艺术家也有,画家如毕加索不断在改变自己的风格,作曲家如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不断推出半音阶音乐、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多调性等等,这些正是杰出的天才们狂热求索的记录。

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有删改)

16.文章中“科学与艺术统一于美”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第三段所举三例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白居易)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苏辙)

牙齿痛的人,想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快乐,那就是牙齿不痛的人。(萧伯纳)

2015~2016学年(上)高二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

2016.1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干枯者,所在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选自苏轼《评陶韩柳诗》)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在所评的诗人中,哪几个人的风格比较接近?作者最喜欢的是谁?(2分)

22.文章引用佛语“如人食蜜”有什么作用?(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狂人日记》中的大哥是吃人的主谋,赵贵翁给“我”送饭送菜是为了把“我”养肥,这样他们就可以多吃;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B.《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虽然偷东西,但只是小偷小摸,而且在咸亨酒店里从不偷拿,也不拖欠,即使拖欠,也能及时还钱;但小说结尾,孔乙己终究一直欠着酒钱。

C.《故乡》中的闰土在成家后与“我”记忆中的闰土判若两人,“我”很兴奋地叫他“闰土哥”,而他却叫“我”“老爷”,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子夜》中的吴荪甫生不逢时,企图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而告终;作者着重塑造了他的反动性,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要濒临死亡的父亲祝福她,而葛朗台最后的话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守财奴的形象至死都没有改变。

24.简答题(10分)

⑴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中,孔明遣人送书信,信中说:“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信中的“足下”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征。(5分)

⑵《边城》中,祖父对翠翠说,他看了个好碾坊,翠翠问谁讨有碾坊人家的女儿,祖父望着翠翠干笑着,“翠翠,大鱼咬你,大鱼咬你。”祖父为什么这样回答翠翠?祖父的话会勾起翠翠什么样的心绪?(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蔡元培对一些确有学问的旧派学者,也都诚意延揽,给他们提供发抒的讲台。这一点常常为人垢病,认为不可理喻。其实,这正是蔡元培的无与伦比之处。即以辜鸿铭而言,他诚然有着复辟倒退的一面,但在英国文学方面的造诣,举世鲜有人及,所以蔡元培请他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也是用其所长。站远了看,辜鸿铭的人格精神也自有其可圈可点的地方。另外,对于深谙西方文化背景并洞察西方文明弊端的辜鸿铭,他的卓荦之处就在于:当西方对中国大肆进行文明歧视和文化侵略时,他敢于说:“不!”当民族虚无主义者们把“全盘西化”的口号叫得沸反盈天时,他敢于说:“不!”当国人普遍忽略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而无视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隔膜时,他敢于说:“不!”辜鸿铭的这一个侧面当时并不为世人理解,蔡元培能对他高看一眼,确属难能可贵。这也体现了北大煌煌上庠的格局、气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如今回过头来看,就更见出蔡元培涵融万汇的泱泱大度。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独崇一己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百家争鸣。他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水到渠成地输送上大批思想、人力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恰恰印证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无限量威力。

(节选自卞毓方《煌煌上庠》,有删改)

25.辜鸿铭有哪些优点而被蔡元培所看重?请简要概括。(5分)

26.从文中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内涵是什么?(4分)

27.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蔡元培有哪些评价?(6分)

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

2.B(A项,语序不当;C项,结构混乱;D项,搭配不当。)

3.A

4.D

5.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C(强:勉力做。)

7.B(A.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相当于“而”;C.承接/修饰;D.被动/从)

8.⑴比照(根据)当时住房吃饭(房租饭钱)的贵贱,从而提高或降低(上下调整)自己粉刷墙壁的工钱(佣金)来偿付(偿还)它(房租饭钱)。

评分建议:3分。“视”、“上下”及句子通顺各1分。

⑵所以君王是管理我们生存(生产)的方式的人,百官是宣示(推行、秉承)君主的教化的人。

评分建议:3分。判断句、“所以”及句子通顺各1分。

⑶认为富贵快乐觉得贫穷卑贱悲伤,我哪里和别人有差异呢?

评分建议:3分。意动用法、反问句式及句子通顺各1分。注意:“乐”与“悲”也可看成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岂”也可译成“难道”。比如:“爱慕富贵忧虑贫贱”或“以富贵为乐而以贫苦卑贱为悲”也得分。

9.①各人尽自己的能力以便共同生存(各致其能以相生);②虽然劳累却无愧于心,内心安逸(虽劳无愧,吾心安焉);③劳心的事难度太大且有危险。

评分建议: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一、二两点可以照抄原文,第三点只要点到难度大或有危险即可。特别提醒:该题不可能出现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⑴①天气(气候)变化,李白要注意身体;②两人交往,急盼李白来信;③人物命运,李白遭遇不幸;④想象人物举止心态,替李白鸣不平。

评分建议:一点1分;每一小点中,只要答到前后句中的任何一句即可得分。

⑵借李白才华与命运的反差(1分)来表现作者对李白的赞美(同情)(1分)和对世道的批判(憎恨)(1分)。

评分建议:第1分要点到“才华与命运的反差”;后2分必须准确表述情感。

⑶表现了诗人对李白遭受不白之冤的愤怒。(1分)使得全诗的“怀想”中心突出,充满担忧。(2分)

评分建议:必须将李白与屈原联系在一起,落到蒙受冤屈上,“愤怒”答成“同情”、“不平”等也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⑴报之以琼琚 ⑵朝搴阰之木兰兮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⑸梳晓鬟也 ⑹望帝春心托杜鹃

⑺雕阑玉砌应犹在 ⑻月有阴晴圆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美丽清纯;恬静平和;孝顺体贴(善解人意);勤劳诚实。

评分建议:一点1分。

13.①变换视角;②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④反衬(以动衬静);⑤借景抒情。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到四点即可。注意:“变换视角”也可以答成“移步换景”。

14.①与现在三姑娘不愿去看热闹形成对比;②表现了过去生活的幸福温馨;③表现了母女连心;④丰富了三姑娘的形象;⑤让作品的忧伤情调变淡了(增添了作品的亮色)。

评分建议: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答到四点即可。注意:该题不可能出现2分、4分。

15.①“我”一直牵挂着三姑娘,担忧着三姑娘的命运;②人物的命运正如这流水,捉摸不定;③人物的命运由她自己主宰,只要默默关注,不必去打扰;④曾经的忧伤也许已经过去,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给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①都追求和谐与对称;②都寻求突破(变革)(对美的追求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与变革),追求不和谐不对称;③相对于未来,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完美、不完满)。

评分建议:一点2分。②③点各两个要点,不要放宽评分标准。

17.①第一例证明艺术突破传统很难被大众(普通人)接受;②第二例表明艺术的突破需要天才(精英)才能赢得受众(观众);③第三例表明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新旧冲突激烈。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①内容的有限性指科学和艺术对美的规律的探索,所依据的内容是局部的,个体的,不能涵盖一切;②观察量的无限多样性指科学和艺术的美的对象是无限的,多样的;③两者的对立是美的探索的原动力(促成了人类不断探索美;促进了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

评分建议:一点2分。注意画线部分所表述的要点。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