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二作文

你的名字动漫电影观后感范文2016

本文已影响 1.13W人 

导语:时隔三年,新海诚导演携新作《你的名字。》与广大观众见面。本片在日本上映前两天内便创下59万人观看的记录,上映十天内,票房总计突破38亿日元,观看人数超过290万,日推和雅虎等社交网站上对该作也是一片赞誉。下面是你的名字动漫电影观后感范文2016,欢迎参考。

你的名字动漫电影观后感范文2016

  篇一:你的名字动漫电影观后感范文2016

你的名字看过两天后,激动之情已经冷静了,可以客观的说一下观后感。

个人非常喜欢,星空,流星,云彩,湖光山色,城市全景都非常喜欢,都是浓浓新海诚味道的美。

这一次故事结构很清晰很完整,和之前故意将故事讲得零碎且让人心碎不同,这一次影片很流畅,并且是真正的大团圆结局。

本来以为会被虐哭成狗,但没想到收获了圆满。有生之年之感油然而生。

缺点也不是没有,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男女主角时差三年上。两个人交互身体那么久,居然都没有发现时间岔开了三年,非常不合逻辑。三年的时差设计也有些奇怪,因为三年时差对于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推动,同一时间也不会影响故事整个发展,如果男主是跑到刚被陨石砸毁的小镇去,会更虐心,更感人吧。不过这是个人感觉啦。其他小细节就不说了。

最可爱的情节我觉得是在黄昏之时那里,隔着时空和生死相见的两个人,却在争吵撒娇,沉重和压抑的现实被忘记了,这大概是初次陷入爱情的恋人最容易犯的糊涂。所以活该会忘记恋人的名字。

新海诚描绘的初恋总是很真诚很执着,又被迫面对坎坷心碎。在很年轻的时候遇到了心意相同的恋人,然后像被诅咒一样,遭遇分离,苦苦等待或寻寻觅觅。新海诚你是不是初恋很惨,所以总是拿这个来虐人啊喂。

男主回溯时间那段非常美,线条和色彩像抽象的油画,我非常喜欢。但不得不吐槽一下女主将发带给男主这个情节设计得太生硬了。发带的作用主要是让男主穿回去了,并且让他们相见了。

为什么黄昏之时他们相见了呢?我觉得原因有三个一是男主喝了口嚼酒,得到女主的半身。二是黄昏之时这个时间很特殊。黄昏在中国民俗里被称为逢魔时刻,这时日月交汇,阴阳混乱,分不清行走在路上的是不是人,还是妖魔鬼怪。所以这时不要随意和谁说话。三是女主的发带,也就是巫女编制的结绳。女主侍奉的神具有改变时间的力量,结绳的意义从奶奶的叙述来看具有代表神灵神力的含义,所以男主在带着发带的时候喝下口嚼酒,穿过时间看到了女主的一生,并再回到三年前的女主身上。虽然前面没有说过,但他们之前能互换一定是因为女主希望的,女主是巫女嘛,她们家巫女好像都在年轻时玩过换身体的游戏。而这一次却是男主决定要换。如果没有发带结绳,男主应该是没有办法回去的。虽然女主给发带那个情节生硬,但因为后来用处很大,忍了。

期待新海诚下一部,即使不是大团圆结局,哭着也会看下去。

  篇二:你的名字动漫电影观后感范文2016

昨天已经幸运的在首映礼上看了《你的名字。》一遍,说点感想吧。接触新海诚的作品不算早,13年的夏天看了他当时最负盛名的《秒速五厘米》,男女主人公穿越千里雪夜的一吻和片末经典的火车交错而过,回头伊人成空的情节与画面定然每个看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同时秒五的音乐和画面都是恰到好处的动人,山崎将义那首one more time,one morechance至今仍萦绕耳际,飞舞的樱花,借着两只孤飞之鸟展现的整个城市的夜景和夏日海滨的淡淡色彩也都历历在目。这部作品不能说很震撼我,除却画面音乐,那伤感绵长的剧情确实不去用心体味是很难理解的。不过13年初夏的秒五却无比地贴合我彼时的心境,让我觉得自己就是新海诚口中那些“需要他作品的人”,但抛开感性层面作为混迹二次元多年的一个观众来说却隐隐觉得这样的片子和很多同样青春题材的动画(未闻花名、龙与虎以及后来的四月君嘘等等以及日本国内同档期的声之形)在哪里很不一样,却又说不上来究竟哪里不一样。

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新海诚和他的作品,照着秒五-言叶之庭-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追逐繁星的孩子-她与她的猫(97版)-crossroad-某人的目光-大成建设的四支广告补完了当时在大陆能看到的新海诚所有作品。那时候应该已经是14年的冬末了,其实我个人印象每一部有每一部的特色,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画面漂亮而剧情单薄。追星的剧情其实是很丰富实在的,只不过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点学宫崎骏的奇幻,那之后13年他回归制作70分钟的个人动画《言叶之庭》,其实那里面对万叶集不温不火的运用,情感依次展开到最后涌泉式爆发是很流畅的,或许用商业作品的标准来衡量言叶之庭,言叶之庭并不成功,因为他还是没能以唯美的画面和师生恋的话题吸引到绝大多数观众群体,但不得不说言叶之庭很“新海诚”。

如果非要给新海诚也来排个三部曲我认可的新海诚三部曲应当是星之声-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不论画面风格主题都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并且都没有采用制作委员会制度,诚哥能自己把控的地方肯定也更多,无奈这样的制作模式在商业上始终没有成功,其知名度始终没有提高,在国内恐怕也只是一些忠实粉丝在一如既往地关注与支持他。这个三部曲其实都是在讲成长带给主人公的一些不适应和孤独感,或者至少都有讲到。

今天新海诚在中传的见面会上说自己学生时代是一个很怕“出社会”的人。这其实是热衷于相较现实世界而言更加纯粹理想的二次元世界的很多动漫迷以及“死宅”们共同的心理状态。新海诚作为动画监督一贯的作品风格是很不“二次元”的,其实一批我们熟知的动画导演如宫崎骏、细田守、新海诚、今敏所导演的动画都是疏离于二次元核心动画风格之外的,他们更惯用电影的叙事与表现手法来做动画,把动画作为电影的一种形式,不过在今天动漫越来越注重人物的塑造而忽视剧情架构的时代要让怀揣匠心的他们去迎合这种潮流才是最不可能的。阿宅们有时候不能在这些人的作品中获得单纯的快乐也是很正常的事。扯远了,回到君名。

我已经在影院看完全片了,要说他是三部曲的延续我是不愿意的,但是票房的大热和诚哥自己的一再推崇又让作为一直喜爱他支持他的粉丝们很矛盾。他自己说这是讲了一个相遇前的故事,故事到男女主人公相遇就结束了。这样解释全片当然很妥当也很有值得人玩味的地方,不过作为诚哥一直以来的粉丝私心是希望最后泷和三叶的回首是对秒五明里和原野错过的一份补偿或者说时隔九年的追忆吧。当然这样要求新海诚要求这部单独来看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作品是很不公平的。商业上的成功才是谈情怀的资本,不过既然君名已经在日本国内拿下年度票房冠军,似乎要拿他和之前新海诚认可度最高的作品做一个比较也并无不妥。整部作品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戏剧冲突不那么激烈的细田守所作,当然细田守不会以这么内敛的叙事节奏展开就是了。

看完细田守的作品往往让人大呼过瘾,心潮澎湃,即使狼孩其实内在核心也是很“激昂”的。而看完新海诚的作品就是心里会泛起淡淡的忧愁,激起人强烈的倾诉欲。这次君名做到了第二点,却没能让我再度体会到那种难言的却也很令人享受的敏锐的惆怅。电影的中段不再有空旷的教室、凌乱的桌椅和翩飞的窗帘这些以往他的作品里似乎必备的空镜头,虽然也因此丰富了故事性,终于摆脱了“新海诚只适合拍广告”的戏谑,却让人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也就恍然发现,那些如散文般的镜头和节奏才是新海诚动画独具特色的地方,剥离了这些,更多人能接受他的动画了,因为唯一一点和二次元相像的部分被抽离了。也难怪有人说新海诚在这部作品里“背叛了”过去的自己,不过其实我想说新海诚早就“背叛”过自己了并且还失败了,就在11年做追逐繁星的孩子之时他就在像市场更能接受的方向改变自己的作品风格,那是他第一部引进制作委员会制度的作品,全片只有头尾才让人觉得有新海诚一贯的特色并且衔接地很生硬,换言之把我之前的一段分析批评放到那部电影上也完全适用。

而至少君名头尾新海诚式的演绎方式与中间紧锣密鼓的剧情并不违和,所以其实是我们从很早开始就误会诚哥了,他早就开始改变自己的风格,言叶之庭不过是他初次尝试失败后的回光返照,而这次君名携田中将贺等一众王牌人设王牌制作成功地完成了他风格的转变。可以理解为由散文家新海诚变成了小说家新海诚了。以后应该不会有人调侃诚哥是“壁纸狂魔”或者每次他一出新作就说“一大波壁纸正在靠近”了,虽然我怀念着那样被每个深爱着他的人调侃着的新海诚,却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他的改变能让更多人接受他喜欢他,那也是值得的。

可能很多很早就开始喜欢新海诚的动漫迷们从来没有真正想到过诚哥的作品有朝一日会进军中国内地,而且是以如此声势浩大的排场,不过所有的没想到所有的不满意都在商业成功面前显得有些无力,我们只需看到,如今,他来了,带着他最满意的作品,他要征服的,远远不止阿宅们,而且我相信,他会的!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